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科學教育游戲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突飛猛進,國家日漸對培養人才加大了力度。與此同時,我國也把教育眼光看向了國外,借鑒國外的優秀教育方法。其中,游戲教學就是最廣泛和最受歡迎的教育理念。文章對教育游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情況進行研究,分析其優勢及改進的方向。
小學科學是集合了生活科學和理論科學的一門學科,由于小學生缺乏耐心和獨立思考能力較弱,想要向他們教授理性的知識需要利用他們的好奇心來引導。因此,教育游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是必要的。
一、小學科學教學現狀
(一)缺乏科學課的教學資源
小學科學課涉及了化學、物理、生物的基礎知識,這意味著小學科學教學中會有許多實驗需要操作,需要配備許多實驗的器材。但部分學校仍舊依靠教師的板書、口授知識等傳統方式進行科學教學,導致教學質量低下。
(二)不重視小學科學教育
很多教師對科學教育抱有“無用”的功利性評價,忽視了對小學生生活技能的培養。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有的教師為了提高其他學科的成績,擅自將科學課改成了語文課、數學課,且在教學中仍以灌輸知識為主,課堂上極少有實驗操作,依舊依靠書上圖片、文字、描述等方式講解科學知識。
二、教育游戲的好處
(一)激發學習興趣和提高合作能力
小學生的特點就是充滿好奇心,學習能力強,對未知世界有探索精神。利用教育游戲,小學生能在娛樂中收獲知識,發現知識,能更愉快地學習。科學實驗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將科學實驗納入教育游戲中,能夠讓小學生體驗團隊合作,在互相協作中完成科學實驗,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傳統的教學方式逐漸被更高效的教學方式所替代,小學科學教學也需要教師改變教學策略。教育游戲作為幫助小學生快樂學習的工具,一是改變了課堂上的氣氛,不再死氣沉沉。二是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自然也提高了,教師不必再苦惱如何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
三、教育游戲的不足
第一,科學課在小學中的地位向來很低,因為它的成績不列入小學升初中考試中,所以導致大部分學校不重視它的教學,進一步導致了學校不愿付出更多的財力、物力、精力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學校的不重視意味著教育游戲很難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展開,因為缺乏了足夠的教學器材和科學的教學理念。第二,科學教師的教學方式難以突破。據悉,大多數科學教師都是由較為年長或者是不具備多媒體操作能力的教師擔任。教師素質能力的參差不齊也會導致教育游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舉步維艱。年長的教師很難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缺乏激情的他們也很難引導學生投入科學游戲中。
四、引入教育游戲的準則
(一)學校要自上而下地鼓勵開展教育游戲
學校不應該將教育功利化,只追求成績而忽視技能的培養,小學科學課有不少教會學生在戶外生存的技能,以及在家庭里可能會遇到的安全隱患,這些都是學生應該具備的生存知識,不應該被考試所放棄。
(二)學校要提供充足的教學資源
實驗器材是必備的。除此之外,科學課應該配備獨立的教室和完整的多媒體器材。對于戶外活動,學校也要有規劃好的區域供教師在戶外與學生進行互動。
(三)學校要對科學教師進行培訓
教師只是學會如何講課還不夠,還需要對多媒體、實驗具有熟練操作的能力。這需要學校定期開展教師技能培訓,讓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水平能夠得到更新和完善,改變枯燥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也激發教師的上課熱情,讓上課不再是一項工作而是一種享受,只有這樣,教師才會全身心投入教學。
(四)設置合理的教學課時
建立健全教學管理制度,切實按課程標準上好實驗課程,確保現行教材的演示實驗、分組實驗的開課率達到100%。教師不能隨意刪除科學課,學校也要合理設置科學課時,比如中高年級一周3節科學課,其中一節是實驗課。教學要結合實際生活,不能照本宣科,要讓學生在生活中也能發現科學,這才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
五、教育游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設計與教學知識相結合的游戲
教師在小學科學課堂中運用教育游戲的時候應該注意幾點:一是要與知識點相結合,二是要適合小學生團隊協助,三是在教室中能夠實現。通過知識點來設計游戲,必然會在教學中觸及該知識點的運用,但是教師在設計游戲時,不要一開場就告知學生原理,例如在化學實驗游戲中,教師如果一開始就告知學生原理,那么在游戲過程中的趣味性就會大打折扣,學生也喪失了探索的樂趣。如在“磁鐵”的課上,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組,分別發放不同的材料,比如第一組發放磁鐵,第二組發放紙片,第三組發放鐵釘,在規定的時間內用磁鐵搬運各組的材料,哪組最快完成任務哪組就獲勝。游戲結束后,教師要趁熱打鐵地向學生講授關于磁鐵的知識、它能夠吸哪些物品、磁鐵和磁鐵相吸的原理等。
(二)游戲要能夠提高學生的團隊協助能力、自主動手能力
小學科學課主要還是以基礎的物理、化學知識及生活常識為內容開展,因此實驗中團隊協作必不可少。能否讓學生在團隊協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是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的問題。例如在“紙”這一堂課中,教師如何讓學生對紙張有分辨能力,這時候就可以借助“你說我猜”這種游戲來引導教學。比如教師讓兩個學生為一組,準備好幾張紙,例如“窗紙”“信紙”等,其中一個學生負責猜,另一個學生負責用肢體或者語言描述,引導對方猜測紙張上寫的內容。其中負責猜的學生不能提前得知紙張上的內容,負責比劃的學生也不能用言語透露紙張上的字,只能用肢體比劃和簡單的描述來概括。在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例如“窗紙”是做什么用的,“信紙”是什么材質做的,等等。這樣的教育游戲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默契感,也能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三)游戲地點不要局限于教室
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應該是從書上來,到生活中去。實驗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能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卻容易被忽視的現象。發現并解決問題,可以提高小學生的生活閱歷,使他們的眼界變得開闊,渴望主動尋找生活的秘密、科學的樂趣。例如在教學“植物葉子”時,只是從書上辨認植物、聽教師描述植物的分類和共性還不夠,小學生的好奇心是巨大的,灌輸知識并不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因此教師應該帶領小學生走出教室,來到戶外,親近自然,在樹林或者草叢中進行教學。教學方法可以是讓學生在戶外收集不同的植物葉片,然后帶回教室,每人用一張空白的紙張,用收集來的樹葉在白紙上面即興發揮,拼接成不同的圖案。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制植物書簽,通過簡單的漂洗、染色等制作屬于自己獨一無二的書簽。在上述的環節結束后,教師可以做一個小評選,選出最有創意的作品,并鼓勵小學生在課后制作更多的作品。
(四)布置充滿趣味性的作業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像其他學科一樣布置作業。但是不同于其他負擔大的學科,小學科學應該是讓學生放松,去尋找“遠方”的一塊棲息地,因此小學科學課的作業應該是以鍛煉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想象力、創新思維能力為主。例如在“植物葉子”的課后作業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畫出采集的樹葉,然后找出其特點,下節課可以在課堂上向同學們講解,講解內容可以是“我最喜歡的葉子”“葉子的共性是什么”等。教育游戲是為了教師更好地教學,學生能夠愛上學習,在學習中增強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育游戲對于小學科學教學而言應該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
作者:黃鷺達 單位:福建廈門市啟明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