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教育因材施教運用探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因材施教理論依據
所謂“因材施教”,就是根據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及知識、能力現狀,從實際出發,采取不同途徑、措施和方法進行教育和教學。孔子生于春秋亂世,但他居亂思變,牢牢把握“人”這個主體,以有血有肉的人為出發點,著眼于富有思想和情感的人性,構建起了儒家“仁”學思想體系和因材施教的理論基礎。
二、因材施教案例背景
我是一名五年級學生的班主任,這個班級的學生,在我接手之前便聽說了他們的“斑斑劣跡”,雖說五年級了,可他們沒有一點“大哥哥大姐姐”的樣子。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活潑好動型的,這活潑時而給我帶來歡樂,也總給我惹來接連不斷的小麻煩:課間追逐打鬧摔跤、同學之間不經意磕碰、因一點口舌之爭而鬧得不可開交,等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對待犯錯的學生,首先會板起臉說教,通過一大通道理的論述,企圖敲開學生的心門,喚醒他們的良知。殊不知,在這一過程中,我忽略了一些思想上的問題:對于犯錯誤的學生,板起臉來說教,壓制他們的效果又如何呢?天生活潑好動的孩子,會立即改變自己的行事風格嗎?細思后,我發現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孩子有自身的性格脾氣,有自己的處事方式,所以,我這種企圖從思想上直接干預的做法是肯定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
三、因材施教案例呈現
我們班就有這樣一位超級活潑好動的學生小A,上課時,他很少認真聽講,不是玩就是左顧右盼,打擾同學上課;而下課時,他最大的愛好便是和同學追逐打鬧,別看他個子小,精力可是全班最旺盛的,課間十分鐘,總能玩得滿頭大汗。記得有一次,班里一個男生因為要躲避來自小A的追趕,一個急剎車沒剎住,竟然一頭栽進了我的懷里,這下可好,被我逮個正著。我立刻向從遠處奔來的小A使了個嚴厲的眼色,他只好灰溜溜地走回座位。但后來有同學告訴我,這只是一時的安穩,我剛離開教室,他便又生龍活虎起來。因為他的追逐打鬧,引發了周邊同學頻頻向我訴說小A的“罪狀”,我也三番五次地找小A談話,但每一次我對他語重心長的談話,卻只換來他短暫的反省。走回辦公室,我冥思苦想,發誓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是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而要接受教育的前提,就是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于是,安全問題成為頭等大事。起初,我采用課間坐鎮教室的做法,時刻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重點放在幾位男生身上,實行了一段時間后,教室內追逐的現象有些許好轉,卻仍有同學向我報告:“老師,A和B在上廁所的路上也一直追逐打鬧!”此時此刻,我深刻地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這些調皮搗蛋的孩子努力逃開我的眼線,不斷開拓空間,爭取每分每秒的時間玩他們所謂的“抓人”游戲,而我卻在時刻擔憂著,在這游戲的背后,潛藏著無數安全隱患,萬一磕著碰著,對任何人來說都是莫大的損失。我決定叫來小A,向他嚴肅分析事情的嚴重性與潛藏的危害性,但當我一番苦口婆心的思想教育后,從他那空洞的眼神中,我仍然看不到他有一絲悔過的意思。思想教育對他已經完全不起作用,恐怕他也只是一只耳朵進,一只耳朵出。我平靜了心緒,坐在辦公室里開始仔細分析小A的性格特征,首先,他是個固執、倔強的孩子,曾經在吃午飯時為了一塊紅燒肉而與同學鬧得面紅耳赤,自己認定的東西別人很難幫他糾正,并且他還有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所以,若此刻我還是強制他不要再追逐打鬧了,或者一味地批評他、責罵他的話,恐怕只會更加助長他搗亂的趨勢;其次,他是個古靈精怪的孩子,思維十分活躍,喜歡一些新鮮事物,平時比較愛表現,于是,我靈機一動,想出一妙招。下課后,我又把他叫到辦公室來,神秘地對他說:“小A,老師今天要給你一項‘秘密任務’!”他那充滿疑問的大眼睛忽閃忽閃的,我接著說:“老師覺得你是個能干的小伙子,并且能做好老師的小助手,我想要你做我們班級的‘督察員’,管理班級下課后的紀律,并及時向我匯報!”小A素來是個愛表現的人,特別樂意幫老師做事,一聽老師要給他派任務,便覺得老師非常信任自己,立即一口答應下來。自從小A當了“督察員”,班內紀律大有好轉。首先,他自己沒有時間跟別人追逐打鬧了,同時能及時向我匯報班級男生的課間情況,起初向我報告的次數還比較頻繁,經過一次次告狀之后,班級男生都知道小A便是老師的眼線,也都不敢輕舉妄動。久而久之,這個“督察員”的工作真正起到了監督作用,不僅規范了自己的行為,而且制約了其他活躍分子的行為,于是,我特地在課堂上大大表揚了他,看著他笑容滿面的樣子,我終于安心了。
四、因材施教案例評價
總的來說,重新認識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論基礎,詮釋其深刻內涵,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認識教育均衡發展,有助于讓每一個學生接受適合的教育,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回歸教育的本真。了解學生是教育的前提,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心理素質及身體狀況等方面情況,不但要從宏觀上掌握學生群體發展特點,而且要從微觀上了解每一個學生獨特的個性。教師只有透徹地理解,才能為每個學生創造不同的發展空間。其次,每位孩子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個性品質,都是優點與缺點的結合,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對待每位學生,而應該學會抓住學生的個性,對他們實施“對癥下藥”的政策。最后,一味壓制與批評往往起不到很好的作用,甚至使他們與老師產生矛盾或沖突,與其這樣,不如換個方式對待他們,教師只有以科學的、審慎的態度對待學生的個性差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真正做到互相監督、互相促進,使他們在約束自己的同時,推動班級良好發展,才能最終收獲高效的管理成果。
作者:李菁 單位:橫山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