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德育相關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德育的主陣地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德育的實效要通過德育的主陣地才能實現,課堂教學和教育活動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平臺。但很多小學校把對學生的紀律要求看成是德育的主要內容,并把檢查、評比當作德育的主要手段,忽視了課堂教學的作用。在這個前提下,德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務就是各種檢查和評比,每天公布分數,規定學生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德育的實質變成了對評比分數的關注。其實這樣的德育是沒有實效的,由于沒有明理教育,學生不能從根本上有改變,一旦沒有人監督,學生的表現還會如初。
二、德育教師邊緣化
德育工作要靠相關專業的教師來推動,但現實是:德育只靠班主任來做,其他任課教師和其他教學輔助人員德育意識不強。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學校通常采取支付班主任津貼的辦法來調動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班主任來做德育工作天經地義,但其他學科教師沒有獲得相應的酬勞,他們不會重視在自己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其實,德育不能僅僅依靠班主任,其他任課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上都有義務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以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小學德育實效性的對策
1.確定小學德育的目標。小學德育實質是養成教育,而不是宏大的政治理念,這也是小學德育的目標。在小學階段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品質,對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具有現實意義。首先,讓小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常規。比如,上下樓梯靠右走;放學排好隊,走人行道,不亂穿馬路;寫字姿勢正確,認真按時完成作業,書寫整潔、字跡工整;說文明話,會用禮貌用語。其次,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品質,比如熱愛祖國、熱愛學習,遵守紀律、尊敬師長、關心他人,愛護公物、愛護環境,勤儉節約、熱愛勞動。良好的品德一旦形成,學生的行為就會在自發狀態下規范化、趨利化。當然,良好習慣和品德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要靠潛移默化、日積月累。因此,小學德育要滲透到小學教育的總體過程中,不是某一個環節或者某幾個環節能做好的。
2.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課堂教學既是學校傳授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場所,又是德育的重要陣地,要充分發揮每一學科的德育功能,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積極滲透品德教育。一方面,小學教育的各門課程都是按照教育目的精心設計和編輯的,在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方面具有豐富的素材,具有極高利用價值。另一方面,課堂教學是一種組織得十分嚴密的活動,目的任務明確,節奏合理,教師在引導學生嚴格遵守教學活動時,培養了自控、合作、交往等品質。比如,在小學數學課程中,這門課程的邏輯性對小學生培養良好的思想認識,掌握科學知識和認識事物發展規律的科學方法,邏輯的思考與領悟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因此,探索科學的激勵機制和獎勵措施,讓各學科教師共同參與,十分必要。
3.小學德育要重實效。重實效就是把德育落到實處。要認識德育是系統的工程,不是搞幾個活動、喊幾句空洞的政治口號就能實現的,要靠日常教學和學習生活中慢慢培養,不能靠生硬地灌輸。各學科教師要齊抓共管,充分發揮各學科思想內容的優勢,從不同層面和角度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小學德育課程教師要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把品德教育和習慣教育作為教學的中心任務,科學地、靈活地融于教學過程。
作者:周宏偉 李艷紅 單位:吉林省磐石市吉昌鎮第三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