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數學課堂五步教學策略淺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五步”教學法的背景和意義
對很多學生來說,現在的數學課堂就是重復計算、死記公式,趣味性是語文課堂的特權,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講解多、學生思考少,一問一答多、研討交流少,操練記憶多、體驗創新少,要求一致多、發展個性少,注重知識和能力方面多、關注情感少,從而導致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被動,思維僵化,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基于此,筆者提出了創設情境,呈現目標;自主探究,感悟新知;展示交流,解決問題;當堂檢測,訓練拓展;歸納反思,多元評價的課堂教學模式。
二、“五步”教學法的具體內容
1.創設情境,呈現目標。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堂開始前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再乘勝追擊,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環節及需要注意的問題,為數學教學的順利開展打好基礎。同時,教師要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新知識的探究,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學習。如在教學《分數大小比較》時,筆者就利用電子白板創設了“熊大分西瓜”的故事:“熊大和熊二正在森林里與光頭強斗智斗勇,他們被太陽曬得口干舌燥,決定先分個西瓜吃。熊大說:‘我吃這個西瓜的八分之一,熊二吃這個西瓜的二分之一,光頭強吃這個西瓜的四分之一。’熊二和光頭強聽了,認為熊大吃得更多,都想跟他換。”到此,筆者抓住時機,提出問題:“如果你是光頭強和熊二,愿意和熊大換嗎?”小學生特別喜歡這個動畫片,學習興趣濃厚,不等教師說完,早就拿出學具開始擺。此時,筆者出示“分子是1的異分母分數比較大小”這一教學目標,學生已經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這樣一來,筆者就把異分母分數大小比較的抽象知識和生動的故事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2.自主探究,感悟新知。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學生可以先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學知識,接著與同桌互相交流,然后小組長組織組員互相交流看法、問題和疑惑,進而互相糾正錯誤,整理學習所得。又以“分子是1的異分母分數比較大小”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讓學生拿出自制學具(用紙片做的圓),將圓平均分成二份、四份、八份,再用彩筆涂出其中的一份,同桌交流,相互評議;其次,學生在小組討論中認識比較大小,由小組長總結;最后,筆者問學生:“光頭強和熊二會和熊大換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不換!”在課堂上,教師要想辦法讓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實踐。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筆者先給學生展示實物,讓學生觀察角、指出角;又讓學生自己動手用紙片折角、用手摸角;再讓學生用兩個直尺將一端固定來感受大小不一樣的角;最后讓學生總結出“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3.展示交流,解決問題。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首先,教師要關注全體學生。如《角的初步認識》內容相對簡單,教師可以盡量讓平時不愛發言、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來展示學習成果,給學生表現的機會,也能讓教師了解該部分學生。其次,有些學生會錯誤地認為角兩邊畫的越長,角就越大,這時,教師要強調易混點、易錯點,及時引導學生歸納知識點,如“角的大小與角的邊長無關”“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開口大小有關”。最后,教師要及時評價小組合作效果,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4.當堂檢測,訓練拓展。數學學習重在當堂學、當堂練、當堂會,教師無須在課后布置大量的重復性習題訓練,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只需要在課堂上設置典型習題、易混習題、分層習題等,采用學生板演、教師點撥、小組互批等方式來檢查教學效果。為了讓學生將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拓展延伸習題非常必要。
5.歸納反思,多元評價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查缺補漏,評價自己在本節課的表現,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課堂實踐中的反思
這樣的課堂使教師由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能反思糾正自己的錯誤,總結學習規律,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習方法帶進課堂,讓學生學會學習;要把創新帶進課堂,讓學生學會創造,這樣的“五步”教學法課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
作者:張寶春 單位: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廣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