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小學德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有著本質區別,又有著密切聯系。兩者關注的分別是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教育。要想在小學德育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并提高二者融合的共同作用力,提高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是關鍵。究其原因,教師是教學的施行者和參與者,教師自身素質對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影響深遠。試想,一個素質低下的老師,如何能高效教學,如何能培養出心理素質良好的學生呢?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說,提高教師自身素質是有效開展學生教育的前提條件。為了確保小學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順利實施,學校一方面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完善管理制度,優化管理體系;另一方面要積極通過教師思想政治學會、教師民主生活會、思想主題活動等途徑提高教師思想道德素質,強化教師育人意識。
二、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知識傳播和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也必須圍繞課堂教學而進行。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的思想情感,還要重視學生的人格塑造和心理發展。如在小學三年級第三單元“我和規則交朋友”章節教學中,教師可從交通規則、學習規則、游戲規則等方面來闡述規則的重要性,并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總結家庭、學校、社會生活規則內容,教育學生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師長,愛護公共設施,遵紀守法。接下來,教師可以《小學生守則》、課堂規則、學習規則內容為切入點,探討規則的約束力和規范作用,如課堂上大聲喧嘩會影響教學秩序,沒有課堂規則的約束,則教學難以進行;見到老師不問好,會影響教師對學生的看法,進而影響師生關系。總之,小學教師應從教材中挖掘積極向上的與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內容,有目的地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在德育實踐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德育活動和德育實踐是檢驗德育教學效果的試金石。素質教育提高了人們對教學實踐的重視和關注程度,促使許多學校在關注思想品德教學的同時,也加大了教學實踐力度。一般來說,小學德育實踐形式有德育主題會議、共青團團隊活動等。在德育實踐活動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德育的常用手法。如某教師借學校“做文明、自信校園小主人”德育創建活動之際,在班級范圍內開展了“微笑進校園”“禮儀伴我行”“榜樣在身邊”等系列教育實踐活動。在活動中,該教師先通過活動動員會吸引學生熱情參與到活動中來,然后通過文明禮儀歌謠創編、活動宣傳頁編印對活動進行廣泛宣傳,進而立足活動文明公約,開展文明禮儀培訓和指導,對小學生進行意識力、人格、情感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心態,注意禮儀,弘揚正氣。
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也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弘揚校園主旋律,優化思想道德教學效果。校園文化建設包括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三方面的內容。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讓校園的每一塊墻壁都會“說話”。強調的就是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就目前來說,通過小學校園物質文化建設開展德育教學的途徑有:在校門口、餐廳、廁所、花壇、草地、道路、課堂等學生視線所及之處,設置宣傳畫、警示語等具有教育意義的物質設施,激發學生求知、求美、求樂的熱情;完善校園基礎設施,優化物質設置的布局,優化校園環境,激發廣大師生積極向上、開拓進取的精神。同樣,在小學精神文化建設中,學校可以借助校訓、校歌、升旗儀式、先進人物表彰大會、辦學理念、教學目標等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目標。綜上所述,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對小學生成長以及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這就要求小學品德教師在德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使兩者完全融合在一起,以促進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的發展。
作者:高霞 單位:石家莊鹿泉區上莊鎮上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