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核心素養下小學德育策略淺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小學是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黃金階段,在此階段中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小學教育者予以重視。因此,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在核心素養下,逐步明確德育教育要求,加強小學生的德育引導,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讓學生有勇于承擔責任的意識和勇氣,并幫助其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要引導小學生獲得健康的生活,增強學生的人文底蘊,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充分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要求,提升小學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文章基于相關教學經驗,就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德育的策略提出幾點看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德育;核心素養;策略探析
在當前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逐步具備適應社會發展與自身終身發展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質,使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得到很好的培養與發展。要知道,學生的品格、價值觀、人生觀等在小學階段的可塑性較高,因此,教育者應當善于借核心素養之勢,發揮德育教育之功效,引領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意識,讓學生今后自覺關注自身的言行舉止,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和善惡觀,讓學生可以明黑白、辨是非、知善惡,擁有“明辨”的能力,令學生可以朝著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方向發展。那么,具體該如何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開展小學德育教學呢?
一、核心素養背景下開展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德育教育是小學教育中重要的教育部分,是系統地對小學生進行道德、思想、政治與心理品質教育的課程,能夠為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與教師的教育工作指引方向,保證學生能夠受到良好的啟蒙教育,使得學生在小學的成長階段收到良好的引導與教育,促使學生得以健康成長。核心素養背景下開展德育教育能夠強化德育教育功能,使得“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要求落地小學課堂,使得立德樹人在課堂教學“開花”。2014年教育部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深刻回答了有關“立德樹人”的問題,并要求教育者圍繞核心素養落實德育教育,讓小學生接受良好的德育教育,為他們樹立起較高的道德標準,使得學生掌握關鍵能力和必備的品質,擁有健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幫助學生塑造美好的品德,以助力小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德育教育開展策略分析
(一)利用課堂陣地,有效開展德育教育
課堂是小學生捕獲知識的重要“陣地”,作為小學教育者,應當善于利用這個“陣地”開展德育教育,讓德育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立足”,并充分發揮德育教育的優勢,加強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的教學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作為小學教育者,應當善于利用自己的教學智慧,在大的教育環境之下,加強對核心素養的工作的落實,并將德育融入小學教育的各個學科中去,并涉及學生在學校生活與學習的方方面面,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各個學科的學習之中,自主開展學習活動,并在學習之中真切感受到真實的德育教育,掌握更多的德育知識,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在各個學科滲透德育教育之下得以全面提升。比如,在小學語文這門學科中,教師在講授語文知識時,可以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滲透其中,讓學生在學習閱讀知識的同時,還能夠深入理解與掌握傳統文化知識,以幫助學生獲得更為真實的認知,方便學生今后在語文學習實踐過程中能夠有效運用相應知識解決問題,且能夠逐步受到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從而讓學生擁有人文情懷,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與效果。
(二)借助校園活動,培養健康生活方式
環視整個教育環節,小學階段的學習壓力相對較小,再加上小學正是學生身心健康發育的黃金時期,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校園這個平臺開展多樣化的活動,令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中找到健康的生活、學習方式,同時知曉利用積極的心態面對校園生活,體會其中的樂趣,讓學生在此過程中得到更好的德育教育,使得學生的人格得以健全、健康發展。要知道,學生健康、文明的生活習慣與方式的形成,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影響小學生應對學習、生活的態度,還決定了小學生未來的人生走向。因此,教師可充分借助校園活動發揮德育教育的優勢,對小學生進行健康積極的教育,使得學生可以擁有健全、健康的人格、良好的競爭意識以及團結合作的能力,還能夠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中樹立遠大理想,并自覺樹立起“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遠大抱負,勇于承擔歷史所賦予的責任,為中華之復興做出努力。比如,學校可以通過問卷調查把握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在校園中組織相應的活動,如開展春秋季運動會、書法比賽、演講比賽、繪畫比賽、朗誦或歌詠比賽等。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校園活動,向學生滲透審美教育、安全教育以及生命教育,讓小學生對美有更深的感受與體驗,增強自身的安全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安全習慣,擁有常見的自我保護技能,同時能夠做到珍惜生命,深入理解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其次,在校園活動中教師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意識,引導學生正視自己的“成功”與“失敗”,用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自己所遇到的一切,以逐步培養學生樂觀、自信、自愛與堅韌的健康品質,幫助學生控制、調節自身不良的情緒,不在失敗的時候輕易放棄自我,懂得在失敗中找尋原因,利用失敗“進行自我教育”,擺正學生的態度,讓學生懂得“勝不驕,敗不餒”的道理。第三,教師可以利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小學生有發展自我興趣的意識,令其對自身今后的發展方向有更為明確的認知,促使學生找到自己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今后面對知識學習之時能夠主動進行探究,這樣對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重視社會實踐,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德育教育不應局限在課堂之上、校園之內,還需要將視野轉移到課外、校園外、社會中。在社會實踐中開展德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以根據當前學生的情況,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社會實踐。比如,針對一年級學生,可以組織他們進行街道垃圾清理活動;針對二年級學生,可以組織他們將自己不用的學習用具、書籍或者玩具進行義賣,并將所得的金錢捐贈給山區需要幫助的貧困兒童;針對三年級的學生,可以組織他們定期到敬老院參加實踐活動,陪老人說說話,為老人表演節目,給老人提供必要且力所能及的服務,使得學生懂得尊老、敬老、愛老,逐步樹立起良好的道德品質;針對四年級學生,可以舉行公益捐贈等活動,并且讓學生嘗試說服身邊的人做公益捐助,力所能及地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讓學生有愛人之心,享受助人之樂等。德育無形,教學有方,在德育教育中,教師不應拘泥于形式,而應充分利用多樣化手段開展德育活動,滲透德育思想,借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規范學生的言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班集體或社會中。
三、結語
在新時期的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善于利用自己的教學智慧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積極開展德育教育,并利用多樣化的形式或活動開展德育教育,使得德育功用發揮最大優勢,促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品質與關鍵能力,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其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與行為,促使學生可以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胡明珍.核心素養下小學低年級德育教學策略的實踐[J].小學生(下旬刊),2019(03):56.
[2]謝媛婷.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德育教育的開展途徑探析[J].中華少年,2019(04):118.
作者:王錦蘭 單位:杭州市蕭山區樓塔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