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外合作辦學中高校德育創新問題,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加深,教育國際化發展日益成熟,中外合作辦學逐漸成為教育改革新模式,在促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尤其在德育工作方面更為突出。為了探討中外合作辦學中高校德育工作的創新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外合作辦學中高校學生群體的主要特點,然后再闡述中外合作辦學中高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重點探討了中外合作辦學中高校德育工作的創新對策,希望能有效改善當前德育現狀,促進中外合作辦學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德育;創新
現如今,我國各大高校的辦學領域日益擴大,對外開放程度日益加深,教育事業國際化趨勢不斷發展,促進了我國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的發展,為我國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加豐富、更加多元化的教育資源,為教育環境與辦學模式帶來巨大變化,同時為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學習環境,也對其思想道德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現階段,如何做好高校學生德育工作成為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急需解決的問題。基于此,本文對中外合作辦學中高校德育創新問題展開詳細探討。
一、中外合作辦學中高校學生群體的主要特點
(一)政治信仰堅定,價值取向自我化
對于中外合作辦學的高校學生而言,他們的政治信仰堅定,政治態度積極,關注社會的發展,且民族責任感強烈,在國家遭遇災難時,愿意伸出援手,助國家一臂之力。在價值取向方面,與社會主流價值觀相貼合,但其自我化程度較為突出,在為社會服務的同時,關注社會給予其尊重與一定的回報。同時,在理想追求方面,在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關注精神享受與心理享受。
(二)自我意識強,易情緒化
中外合作辦學的高校學生知識積累不斷增加,抽象思維能力日益發展,思維批判性日漸突出,對待周圍事物的看法存在較強的批判性,自我意識較強,缺乏一定的自控力。雖然能夠以所學專業為指導規劃自己的未來,但因自身知識與經驗積累不足,社會能力有所欠缺,且在面對問題時,往往容易情緒化,無法用理智對情感產生有效約束。
二、中外合作辦學中高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避免大學生思想受到不良觀念的腐蝕
對于中外合作辦學模式而言,與我國公辦教育模式、民辦教育模式相區別,存在較大的特殊性。該辦學模式的辦學主體由中外雙方構成,因此在教育宗旨、課程設置、教學目標、教材選擇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在此期間,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頻繁,這在為高等教育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對德育工作帶來一定沖擊。具體而言,在辦學過程中,西方文化不斷滲透到教育教學中,西方價值觀念、意識形態及生活方式等逐漸對大學生產生影響,意志薄弱的大學生在不健康的思想觀念影響下,價值觀產生變化,甚至逐漸走向墮落,對其未來發展產生嚴重影響。
(二)滿足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
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應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對于中外合作辦學高校而言,其辦學宗旨在于培養外語水平高、創新能力強且熟練掌握國外某行業專業知識的高級專業人才,因此,德育工作緊緊圍繞這一辦學宗旨而展開,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成長規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了解本專業所在行業的發展現狀與國際趨勢,對職業生涯進行科學規劃,在提升社會適應能力的同時,增強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
(三)教育環境特殊,為學生提供正確指引
一般而言,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的合作伙伴多為西方發達國家,在中西方文化的不斷交流過程中,社會主義思想與資本主義思想相互碰撞,為學生帶來一定的思想影響。一方面,學生可以學習到西方先進的知識與技術;另一方面,學生因社會閱歷少,對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能力強,因此很容易受到西方觀念的影響。高校德育工作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強化德育工作的針對性,為學生提供正確指引,樹立學生正確的是非觀,使其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堅固思想防線。
三、中外合作辦學中高校德育創新對策
(一)滲透感恩教育
對于中外合作辦學中高校學生的德育工作,應滲透感恩教育,創設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圍,使學生懷有感恩之心,感念社會、感念集體、感念他人。具體而言,可充分利用節日氣氛,營造感恩環境,例如在父親節、母親節、教師節等特殊節日,組織感恩交流活動,或通過演講方式、征文比賽方式,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同時,作為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的接觸相對密切,因此應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將對學生的感恩教育融入到日常教育工作中去,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感恩意識,強化其感恩情懷。
(二)強化德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
從中外合作辦學模式的特點來看,英語能力對學生的專業學習與未來的發展起到關鍵的影響。因此,在德育工作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還要重視其專業教育,尤其是英語口語與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提升其學業水平,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三)正確處理主體教育與正面教育的關系
在信息時展背景下,國外各種思潮對我國高校學生的思想產生著重要影響。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應首先做好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將正面教育與立體教育向結合,使思想政治教育貫穿至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去,形成立體教育網絡,以提升教育效果。另外,在德育工作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思想灌輸與輿論引導,引導學生對正確思想的升華與積淀,積極進行自我教育,促進自我知識更新的同時,提升自我價值。
四、結語
總而言之,中外合作辦學是我國教育走向國際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國家化教育的具體實踐。該辦學模式下的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實施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應認證把握德育工作特點,正確看待中西方文化交流為高校學生帶來的影響,更新教育理念,為高校學生創設良好的德育環境,引導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為其未來的發展創造更多的可能。
參考文獻:
[1]苗敕.醫學類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德育工作的困境與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16):151-153.
[2]吳磊.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高校德育工作探究[N].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4(06):126-129,137.
[3]龔愛國.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學生德育:沖突與解決對策[N].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12(02):19-21.
作者:賈林 單位:遼寧大學亞澳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