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職免疫學檢驗課程項目化教學思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以高職免疫學檢驗課程為例,對項目化教學法進行初步探索,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構建真實任務情境,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達成學習目標,以培養實用型檢驗人才。
關鍵詞:項目化教學法;免疫學檢驗;高職
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作為培育“新時代健康中國基層偵察兵”的主陣地,在培養全面發展的檢驗技術專業人才方面承擔較大責任。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是醫學職業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目標是培養與市場無縫對接、與時俱進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檢驗人才。傳統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學主要從基礎知識、專業技術、臨床應用3方面展開,導致培養出的人才與用人單位需求不符、專業核心能力與社會實踐能力弱等問題日益凸顯。因此,培育國家緊缺、能快速上崗的新型檢驗人才迫在眉睫。
1教學現狀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議推行項目化教學模式。項目化教學是指將教學內容和要求轉化為若干個有實用價值的項目,在特定教學環境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圍繞該項目開展的從理論到實踐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畢業后能馬上適應工作需要,是當前高職教育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1-2]。項目化教學對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和實踐性都提出了較高要求,它與用人單位需要的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檢驗人才十分契合。項目化教學法在近幾年越來越多地運用于醫學教育,此種教學法適用于需要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為目的的專業。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面向基層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對學生操作能力十分重視,但傳統教學只注重知識的灌輸,弱化了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激發。這勢必會導致大部分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不具備崗位所需技能,以致無法順利開展臨床檢驗工作。為了給臨床培育更多高素質的來之即用型畢業生,我們實施項目化教學法,對接人員流入量大的單位,例如,針對檢驗科工作流程和任務進行項目設計,使學生不僅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還能提前接觸實際工作內容。與臨床崗位對接的項目化教學法運用得當,完全可以達到甚至超越三年制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要求。
2宗旨與目標
2.1課程
依據臨床實際需求確定課程目標,將內容抽象的專業課程整合為基于崗位任務的項目化教學內容,開發一套符合社會需求、推廣性強的新型課程體系,使學生在對接崗位的理實一體化課堂中學習。
2.2學生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掌握從事醫院檢驗科、第三方檢驗公司具體崗位工作應具備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具備應急能力和思維能力,具有開拓創新、質疑求實的職業精神。
2.3教師
教師深入臨床一線、了解行業前沿,將臨床崗位需求融入教學設計;將傳統教學轉變為啟發式教學,增強自身整合教學資源的能力,提升專業能力及教學能力,實現“雙師型”教師培養目標。
3課程設計
免疫學檢驗是一門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開設于第3學期,總課時96學時,要求學生掌握免疫學技術的原理、操作流程、臨床應用及意義。傳統免疫學檢驗課程內容主要分為三大模塊:基礎知識模塊,包括抗原、免疫球蛋白、抗原抗體反應等;專業技能模塊,包括凝集反應、沉淀反應、免疫標記技術等免疫技術;臨床免疫模塊,包括各種常見免疫性疾病等(見表1)。項目化教學根據臨床崗位需求及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對免疫學檢驗理論知識、技術技能要求和道德素養進行總結。根據具體崗位需求構建了包含七大模塊、17個項目的課程體系(見表2)。
4師資隊伍建設
免疫學檢驗是一門實踐性與操作性都較高的專業課程,因此,專業素養高、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實行項目化教學的重要保障。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門關于印發〈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2年,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的比例超過一半[3]。為了順應國家改革趨勢、保證課程教學質量,必須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校內專職教師要深入企業不斷提高自身職業能力;另一方面,從醫院聘請技術人員做兼職教師。實施項目化教學后,本門課程教師由原來的兩人增加為6人,其中,醫院外聘教師1人,本校教師5人,“雙師型”教師占2/3。團隊成員教學科研能力過硬、專業基礎扎實、臨床經驗豐富,有10年教齡的省教學名師、省模范教師,5年教齡的校優秀教師,還有2年企業工作經歷的臨床檢驗師,充分發揮老、中、青傳幫帶作用,這是高質量項目化教學的先決條件。
5教學資源建設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高職教育的項目化教學資源應該由二維轉化為三維、由平面化轉變為立體化。以往的職業教育受各種因素影響致使教師跟不上信息化時代的腳步,無法將信息化技術運用于教學之中,教學資源僅限于教材和PPT,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為了實現課堂效果可視化,我們在豐富教學手段的同時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對項目化教學資源進行完善。實施項目化教學后,我們依托學習通平臺建設線上教學資源,如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思政資源庫、理論授課視頻、課程材料、拓展資料、職稱考試資料、學生作品等;與教學醫院、第三方檢測機構共建教學資源,如線下實訓教學資源庫、校企院三方共建實訓室、“雙師型”培訓基地、虛擬仿真實驗平臺、人才培養方案與其他教學資源(共享病例及數據庫、醫院虛擬現實場景、檢驗實訓設備、活頁式工作手冊)。
6工作手冊設計
教學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或早或晚都要進行教材重編,根據教學模塊及時更新教材內容,聘請臨床專家對工作手冊內容進行指導與評價等都是提升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現行教材的編排受限于學科體系架構,內容陳舊,參編人員大多脫離臨床一線多年,不了解最新的臨床檢驗技術和方法,與臨床有一定程度的脫節,不能充分對接崗位。由于傳統教材已不適合項目化教學,因此,在使用國家規劃教材的同時,還啟用了學校、企業、醫院三方共編的活頁式工作手冊。活頁式工作手冊更加注重工作過程的完整性與仿真性,針對重構后的七大模塊中的任務以臨床病例導入,按照檢測前、中、后的順序進行內容編排,對接行業最新發展,使得教學更具針對性。例如,項目15“艾滋病毒的檢測”,以某醫院一實習生發生艾滋病職業暴露導入,引出教學任務,同時,增強學生生物安全意識。檢測前進行標本采集、試劑準備等工作,檢測中進行標本處理、標本檢測,檢測后對接行業新規范進行結果判讀及分析,初篩陽性的標本后送至實驗室檢測。
7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將項目化教學法引入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教學,通過經典工作任務驅動學生主動學習,增強學習內容的邏輯性。此外,通過可視化的數據,讓學生和教師都能看到自身成長,以此增強師生成就感,促進教學良性循環。但是,在實施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7.1完善項目化教學課程標準
專業課教師要經常深入臨床學習,若時間不允許也應與經驗豐富的臨床檢驗師經常交流,明確本課程接軌的工作內容,將典型工作任務融入教學,最終進行翔實的項目劃分,根據“教、學、做”一體理念完善課程標準和評價體系[4]。
7.2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加強校企合作,大力推進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與各實習基地簽訂合作協議,為項目化教學、教材建設提供必要且前沿的教學素材,也為教學研究和教改工作保駕護航[4]。
8展望
醫學檢驗技術作為一門發展迅速、多學科交叉、綜合性強、實踐性強的應用型學科,不僅要求學生夯實理論、強化技能,而且要求學生學以致用、開拓創新,以適應崗位發展,滿足市場需求。引入與臨床崗位對接的項目化教學法,重視學生全面發展,不僅能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還有助于學生提前接觸未來工作內容,為國家培養來之即用的檢驗人才。
作者:梁卉 楊英 聞婧 嚴葉清 劉杭 單位:萍鄉衛生職業學院醫學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