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初中物理教學建構主義理論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從某種程度上講,新課改所提出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實施“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活動、擴充教學資源與教學范圍等多種改革理念都是建構主義的分支體現。本文將通過介紹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學生觀、師生定位這三個最主要的思想,將其與初中物理教學整合在一起,討論將建構主義滲透于初中物理教學中的理論分析。
[關鍵詞]初中物理;建構;主義;理論分析
初中階段的物理是物理課程的啟蒙教育,在此階段滲透建構主義理論思想,有利于打破常規物理課堂以“教材、教室、教師”為中心的“灌輸”教育模式,讓初中生在物理學習初期便養成主動思考、敢于探究、勇于質疑的好習慣,在建構中牢牢掌握物理概念、公式、規律等理科知識,真正進入物理世界,感受物理知識的奧妙與魅力。建構主義是指讓學習者在探究、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多種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學習主動性與創造能力的學習活動中生成知識意義,建構知識意義,逐漸形成在相關問題與現實生活中應用知識的一種教學理論觀,強調的是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有利于讓初中生掌握建構物理模型的科學方法,形成正直、積極的學科精神。
一、建構主義的知識觀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并不是結論,而是人們隨著自己的生產生活需要與認知能力發展而提出的一種假設與解釋,且無法直接被應用,而是應該在一定的問題情境中進行加工創造,才能真正達到以知識來解決問題的目的。為此,初中物理教師便應結合物理學科知識來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以實際問題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知識應用與遷移中形成良好的物理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挖掘物理學科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學習創設生活情境,以生活問題來誘發初中生的積極思考。必須要承認的一點是,初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理性思維雖然得到了一定的開發與發展,但是他們的思維習慣與思維模式依然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且善于從生動、直觀、真實的畫面中提取有效信息,所以教師應承認初中生的認知特點與智力結構,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轉化為學生熟悉的畫面與知識,而創設生活問題能夠同時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符合學生認知特征的目的,有利于減輕學生的陌生感與畏難感,促使學生主動建構物理知識意義,以生活知識來更新物理知識結構,以物理知識來解釋生活現象,使學生學會“學以致用”,實現知行結合。另外,建構主義知識觀還指出,語言能夠幫助學習者理解知識,但是并不代表著所有學生對知識的解讀是相同的,而是由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知識基礎對知識提出的個性化解讀,也只有如此才能代表著學生真正理解了知識。從這個層面來看,初中物理教師應盡可能摒棄教參、練習題上的固定答案,以開放性問題來鼓勵學生進行自由解讀,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思考能力與解讀能力,允許學生提出教材之外甚至是教師預想之外的物理見解,給學生留出質疑與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物理學科學習中掌握充足的自主權與創造權,以生成性的物理課堂來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目前,隨著新課改與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考物理試卷中的開放題與探究題越來越多,這些題目沒有固定、唯一的標準答案,需要學生展示良好的解題思路與方法,所以教師也必須要構建開放性物理課堂,發散學生思維,使學生實現個性發展。
二、建構主義的學生觀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已經在自己的生活成長與學習經歷中形成了個人看法,即便他們并未接觸過某個學科問題,但是學生依然可以憑借自己的認知結構與能力來做出假設與推測,所以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善于從新舊知識中建立知識生長點與聯系點,以學生的主動建構來更新與創造知識。建構主義學生觀實際上就是新課改所提出的“生本教育”思想,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初中生的學習能動性與學習主體地位,鼓勵學生主動解釋各類物理現象,得出物理結論。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應從兩個方面入手。首先,教師應做好知識銜接工作,利用初中生的舊知結構來提出新知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與質疑,促使新知生成。物理知識是一個相互聯系、彼此促進的學科,各個知識點具有承上啟下的關系,許多新知都需要借助于舊知經驗與學生對舊知的理解程度才能被學生理解與內化,所以教師應在備課與課堂教學中重點強調知識聯系,避免學生所習得的物理知識是碎片化、零散化的。其次,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歷。物理存在于人們的現實生活之中,物理模型、物理科技發明直接推動著現代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教師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物理知識與物理技術來幫助學生建構物理知識意義,以此來幫助學生分析、理解物理知識。另外,建構主義學生觀還指出,由于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認知能力存在諸多差異,所以教師需要加強生生合作、師生合作,以差異來豐富學生的認知范圍。對此,初中物理教師應結合新課改所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來組織物理探究活動,根據探究課題的難易程度來確定師生、生生合作形式,讓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完善自我。值得注意的是,合作活動本就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活動,不僅可提升學生探究物理知識的能力,還能讓他們學會彼此扶持、相互合作,構建和諧、友好的師生、生生關系。
三、建構主義的師生觀
師生觀念直接影響著師生角色與定位。傳統的“教師本位”思想便過于強調教師在課堂上的“主控”權,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導致師生之間的互動是單向的、低效的。建構主義認為,教師應是學習建構者的輔導者、合作者、伙伴、幫助者與引導者,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而獨立的,教師應學會降低自己的控制欲與掌控程度,逐步增加學生主動建構活動的比重,在學生建構活動中提供必要的教師支持。物理知識相對來說比較復雜,學生理解難度較大,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要“手把手”教學生學物理,而是給學生創設一種探究氛圍濃郁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自我認知與合作探究中展開物理創造。從表述來看,教師雖然在課堂學習中“退居二線”,但是并沒有完全退出物理課堂,即雖然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但是卻需要時刻調控課堂進度,促使探究任務的順利開展與有效教學,所以教師的教學角色是“學習伙伴”。當教師逐漸降低自己的控制權之后,學生便可利用這個幾乎來主動建構知識意義,以探究與發現來分析物理問題,在課前做好充足的學習準備,閱讀充足的問題資料,在資料收集、分析、匯總等過程中建構知識意義。在這個以學生為主的探究活動中,學生將會自發思考物理問題,還會主動結合自己的知識經驗來進行知識加工,逐步具備物理學科能力與思維能力。另外,建構主義師生觀還指出,學生應學會在真實、復雜的情境中應用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分析初中生的知識水平來創造問題情境。為了保證問題情境對學生的吸引力,教師應考慮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即問題應帶有一定的難度,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難度不可過高,最好的難度水平是學生通過新知探究與物理實驗得以解決。為此,教師應學會因材施教,將課時目標分解為梯級不同的學習任務,讓所有初中生都可在任務驅動下投身于物理探究與物理創造,使學生真正成為物理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與積極創造者。總而言之,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是科學的、符合學生認知特點與成長需要的先進教學理論,初中物理教師應全面分析建構主義的各個理論思想,全面把握建構主義理論的精髓與本質,以建構主義來構建高效的、有趣的、以學生為本的、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物理課堂。
參考文獻:
[1]周萍.淺議如何運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初中物理教學[J].數理化學習,2015,(05):55+75.
[2]孫勇.運用建構主義理論改善初中物理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6,(26):151-152.
作者:趙鈞明 單位: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第六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