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基于表演意識的舞蹈教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對于大多數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她們想像各種視頻中優美的舞者那樣舞出婀娜的舞姿,她們對舞蹈充滿幻想和憧憬,而這種美好的期待又像一只精致的瓷瓶,美麗卻容易破碎。同樣的動作老師做出來很美,到了自己身上卻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其他同學做的優美舒展,自己卻完全找不到感覺。舞蹈變成單純的動作集合,沒有任何的韻律感。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都是經過高考后進入大學,平均年齡在18歲左右,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舞蹈只限于對電視屏幕里歌曲后面伴舞的理解,學生們大都不知道如何去表演,如何去創造美的肢體動作,對表演的意識缺乏而使得肢體僵硬、動作不協調。
2學前專業舞蹈教學加強表演意識訓練的原因分析
2.1優美的舞姿是感動幼兒的基礎
舞蹈教育對于女孩來說是良好的審美教育,能有效地培養孩子感受美、發現美的眼睛,培養良好的審美意識和道德情操,最重要是能培養女孩的自信和優雅的體態。能促進孩子骨骼肌肉發展,增進食欲,增強心肺功能。學前教育專業是要培養合格的幼兒園教師。幼兒園教師在舞蹈教學時如果能用舞姿打動孩子,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能有效地促進高質量幼兒舞蹈教學的實現。幼兒的注意力十分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也充分發揮幼兒潛能,調動孩子的舞蹈積極性?如果幼兒教師有著優美的舞姿,舞姿里充滿了對真善美的詮釋,舞蹈散發著童真、童樂,無論是表現小動物的舞蹈還是表現大自然風光的舞蹈,抑或是表現某種孩子情感的舞蹈,在音樂的配合下,讓孩子先有一個視覺上的美的沖擊,調動孩子的動覺,然后配合以語言激發,讓孩子的視覺、聽覺、動覺合一,能大大提高孩子學習舞蹈的積極性。尤其對于女孩而言,這種美會留在她幼小的心靈,提高其對舞蹈的興趣。孩子們會有跟著老師一起跳的沖動,從小動物的舞蹈中感受善良的人性,從表現大自然風光的舞蹈中感悟博大的胸懷,從表達某種情感的舞蹈中領略各種風情。假如舞蹈教師自身的舞姿是缺乏生命力的,僅僅是四肢運動,軀殼的表演,談不上任何情感的表達,那么這種舞蹈是不美的,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會變得困難許多。孩子們不能從幼兒教師身上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就很難將注意力長時間保持在舞蹈上面,會降低舞蹈教學的質量,不利于發揮舞蹈對幼兒身心發展的促進作用,也是不利于幼兒全面發展的。
2.2表演意識是感悟舞蹈深層內核的基礎
舞蹈藝術和其他藝術形式最大的區別在于其動作背后所表達的情感,舞蹈是人類情感最真實的抒發,正如毛序詩中對舞蹈的論述:“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簡言之,舞蹈源于人類情感達到最高狀態的本能體現。這使得幼兒教師要想讓自己的示范動作使孩子們如癡如醉,就需要去感悟舞蹈的本質。舞蹈的表演意識,是有意識地去把握舞蹈的深層內核,將人類的情感透過動作展現出來,舞蹈是生命的呈現,是靈動的。舞蹈學習的重點應放在如何去用心感悟舞蹈,只有用心去跳,動作才是活的,才能感動觀眾。假如舞蹈成為簡單的肢體動作集合,就像跳操一樣,那么它就失去了其藝術屬性。感悟舞蹈深層內核不僅是去感悟所跳舞蹈表現的內容,也包括表演舞蹈的學生當時的心境,舞蹈的文化大背景,舞蹈所要透過動作向觀眾傳達的理念。表演意識使得舞蹈成為鮮活的,使得舞者是有生命的。跳舞過程中的表演意識也反映著舞蹈表演者的文化層次、修養及視野,從舞蹈中可以看出舞者對于某事的理解。
2.3表演意識是提高學前專業舞蹈教學質量的有效動力
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決定了其舞蹈教學的特點。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面要廣,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也要考慮到從事幼兒舞蹈教學的實際。由于學生進入大學本科階段學習,其年齡特點決定了基本功、柔韌性的訓練難度,學生將來并非從事專業舞蹈活動,因此,筆者認為,基本功的訓練必須要有,但不是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重點。基本功、柔韌性是舞蹈的基礎,沒有柔軟的肢體,難以完成大幅度的動作表演。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的課時量,一般情況下每周開2節舞蹈課,開1年,2年或3年各校根據自身情況而定,這與舞蹈學專業的課時量相比是非常少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佳的教學質量是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師關注的。如果將過多時間放在基本功訓練上,勢必減少舞蹈表演學習的時間,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將來要從事幼兒教師工作,良好的舞蹈表演能力可以讓他們為孩子更好地做好示范,對他們的實際工作會有更大的幫助。相比基本功而言,學生具有更大的舞蹈表演能力提升空間。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已經具備理解舞蹈深層內涵的能力,可以借助已有文化功底,搭建進入舞蹈世界的橋梁,通過接觸豐富的舞蹈形式,慢慢培養起舞蹈表演的意識。這離不開舞蹈教師有意識的培養和指導。當然,舞蹈基本功仍是貫穿舞蹈學習始終的內容。與此同時,如能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表演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上,將會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表演自信,全面提高學前教育學生舞蹈素養,促進學前教育舞蹈教學質量的提高,使學生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幼師工作。
3完善舞蹈教學,培養表演意識
3.1引導學生關注舞蹈表演意識
筆者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們經常會對舞蹈有一個片面的認識,認為叉下得越好,腿踢得越高,腰越軟,舞蹈課就越優秀。舞蹈是表現人類情感的藝術,單純的炫技會使舞蹈與體操無區別。基本功只是舞蹈表演的基礎,是為更好的肢體流動、詮釋形象做鋪墊的。舞蹈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不僅關注基本功訓練,也要將注意力放在表演意識上。在舞蹈課上,教師可以通過語音引導,指引學生去關注每種舞蹈的內核,兒童舞蹈關注童真、童趣的情感體驗,民族民間舞蹈感受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教師也可以通過示范,將自己對舞蹈形象的理解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觀看教師的動作,發揮自己的想象,賦予舞蹈動作以生命。在舞蹈表演時,學生們往往進入為動作而動作的誤區,經常是老師讓胳膊放哪就放哪,腿抬到哪就哪,做起動作來缺乏生機。通過舞蹈意識培養,逐漸改變學生為動作而動作的舞蹈方式。
3.2充分發揮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價值
我國民族眾多,有著悠久的舞蹈歷史,博大精神、豐富多彩的民族舞蹈資源,為舞蹈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我國各民族舞蹈具有各自鮮明的特點,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而言,豐富的民族民間舞蹈能較好地豐富學生的肢體語言。不同民族民間舞蹈獨具一格的體態動律可以訓練學生肢體不同部位,提高學生對舞蹈表演的認識。例如,傣族對肢體三道彎的訓練,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肢體柔韌性,另一方面傣族特有的舒緩動律和對水文化的崇尚讓學生感悟傣族唯美、柔軟細膩的獨特風韻;藏族對膝部的訓練,提高了學生的下肢靈活性,又讓學生感受了藏族松弛、愜意的表現形式;蒙古族則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領略豪邁的胸襟和寬廣的胸懷。一般而言,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以漢、藏、蒙、維、傣、苗等為主,學前教育專業只需讓學生對每個民族舞蹈掌握一到兩個組合即可,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民族民間舞蹈表演中提高肢體協調性,擴大學生舞蹈視野,感悟我國豐富的民間舞蹈文化,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在學與跳的過程中,領會舞蹈表演的真諦,全面提高舞蹈表演意識。
3.3通過兒童舞蹈表養學生的童真意識
兒童舞蹈形式豐富多彩,有表現小動物形象的,有表現兒童生活狀態的,有表現某種情感的,有表現某個故事的,等等。在這類舞蹈的教學中,重點在于是否將兒童舞蹈的“童”字表現得淋漓盡致。對于小動物形象的兒童舞蹈,要關注不同小動物的特點,小兔子的善良、大灰狼的兇狠、小熊的笨拙等等,以及透過這些小動物想要傳達的真善美的情感,舞蹈時要引導學生將自己假想成小動物,用小動物的眼睛去看世界、去表演,還原本真的藝術形象。表現兒童生活的舞蹈,則要學生站在小朋友的立場,引導學生回想自己童年的趣事,讓自己退回童年時代,去感悟舞蹈的動作、情感,用真心去舞。兒童舞蹈的特點在于夸張,夸張了幼兒們才喜歡,有的學生比較扭捏,不好意思表演夸張的形象,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自己與表演的形象合二為一,大膽放開表演。每個學生都有著豐富的童年經歷,引導和培養學生將自己的真實感悟放進舞蹈中,形成兒童舞蹈表演的童真意識,能有效提高兒童舞蹈的教學質量。
3.4重視幼兒舞蹈編排能力的培養
幼兒舞蹈編排能力也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一項基本能力。舞蹈編排訓練能較好地提高學生的表演意識。幼兒舞蹈編排要求學生了解幼兒生理、心理特點及動作水平,利用具有形象鮮明、短小精悍、生動可愛、有故事有情節、動作表演性強等特點的舞蹈動作來創編幼兒舞蹈。這個過程中,學生們首先就要構思舞蹈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據想要表現的情感去選取形象、動作,是表演意識先于動作的訓練,能有效地促使學生關注表演意識,關注動作背后的情感抒發,以最簡單易做的兒童舞動作,表現豐富的兒童情感。
3.5拓展視野,豐富舞蹈知識
要想提高舞蹈表演意識,豐富舞蹈視野也是不可或缺的。鼓勵學生課余時間多看優秀的舞蹈作品,包括綜合性文藝晚會的各種舞蹈、專業性舞蹈大賽(如桃李杯舞蹈大賽,CCTV舞蹈大賽,小荷風采全國兒童舞蹈大賽等等),在觀看中感受舞蹈演員的表演意識,向優秀舞者學習,接觸不同風格的舞蹈,豐富舞蹈知識。同時也要多去幼兒園實地考察實習,多接觸幼兒,多與幼兒交流,尋找幼兒舞蹈表演的靈感。幼兒是祖國的希望,幼兒的教育關乎民族的未來,因此,提高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質量,培養優秀的幼兒教師勢在必行。舞蹈教學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舞蹈表演意識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綜合舞蹈能力,使學生更好地勝任幼兒教師工作,提高幼兒舞蹈教學質量。
作者:冷英嘉 單位: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