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苗族舞蹈教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作為一個大山深處的古老民族,他們依舊保持了傳統的祭祀性舞蹈,因此舞蹈也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而這些意義大都同樂器的特殊性有著直接聯系。比如苗族非常著名的笙鼓舞,在他們的民俗中,這是一種具有聯系“陰陽界”功能的舞蹈,在祭祀儀式中的鼓桿也被苗族賦予了“通天地,通地府”的特殊功能,因此,對于樂器身份的定位大都與此傳統有關,才有了敲擊木鼓的聲音是陰陽界溝通的符號。而蘆笙在苗族舞蹈中是能夠娛樂眾神和凡人的樂器,由此而產生的蘆笙舞也附有同樣的功能。此外,由于蘆笙與木鼓兩種樂器之間意義的相斥,除了祭祀外,笙鼓是不能在舞蹈中同奏的,也可以說是一種祭祀的象征符,智能在喪祭活動中進行。從這些實例我們看出,對于苗族舞蹈來說,研究其對于音樂的運用,首先要對苗族舞蹈中各種樂器在不同舞蹈中被賦予的身份定位要有一個清晰的了解。樂器的使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整個舞蹈的情感變化。舞蹈的真正意義在于能夠通過舞蹈者的動作,傳遞一種感情元素,從而打動觀眾。在苗族舞蹈的教學中,樂器的使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舞蹈的律動效果,從而使得舞蹈本身具有非常強的震撼力。
2舞蹈音樂的特殊教學傳承方式
苗族舞蹈與音樂采取一種特殊的傳承方式來進行,以各種傳統樂器命名的舞蹈立刻就能讓我們耳邊響起悠揚的音樂。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中,關于苗族蘆笙舞有著這樣的文字記載:苗族蘆笙舞一般通過長輩、家族或者蘆笙師傅的直接口傳,而向年輕人傳授蘆笙舞,首先要從蘆笙歌教起,然后是吹奏蘆笙的方法技巧,最后才是“跳蘆笙”的動作要領。除此之外,根據調查顯示,苗族其他舞蹈在傳承教學過程中,諸如木鼓舞等,都是讓學徒先領悟敲擊木鼓的要領以及熟識木鼓譜,之后學會唱鼓譜,才能去保證在最后跳木鼓舞的時候不會出現跳錯的現象。這就說明了,苗族舞蹈在教學中都是以對音樂的深度理解為基礎的,在舞蹈中音樂處于絕對的主導位置,這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苗族中,木鼓舞、蘆笙舞等“大師”人物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因為祭祀環節是舞蹈實踐的重要場合,包括蘆笙師以及木鼓手等都具有極高的地位,也就是說這些精通音樂的苗族舞者承擔著很大的責任,所以,在苗族舞蹈的教學中對于音樂的掌握才顯得如此之重要。苗族舞蹈由于存在較多的少數民族特色,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考慮文化的傳承問題,從而保證在學習苗族舞蹈的過程中,掌握其中的韻味與韻律。一般情況下,通過對于苗族文化的了解,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著一種韻味的舞動,從而讓舞蹈動作更加具有內涵。苗族舞蹈中的音樂具備一定的民族特點,如果不能夠通過對苗族文化的了解,那么在進行舞蹈學習的時候也會產生諸多的困難。
3教學中基于民俗活動的音樂對舞蹈的約束性
如今我們所能夠在苗寨看到的民俗活動,依舊保持著其被文化儀式遺響的特色,保持了非常古老的帶有文化的烙印,所以在研究苗族舞蹈過程中單純將其看做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就顯得非常片面了,也是不切實際的。對于在民俗活動中進行演繹的舞蹈,苗族人對好壞的判斷只是看大家的舞步是否整齊一致,有沒有跳錯,而音樂在這種盛大的民俗活動中扮演了重要的約束作用,如果在跳舞過程中,鼓手一旦出錯,就會導致大家的步伐出錯。在一次造訪中筆者親臨了蘆笙舞的現場,舞者們的步伐變換都是隨著蘆笙的韻律而動,舞者們在跳舞過程中自然融入蘆笙的節奏中,仔細聆聽,經過一段約定俗成的“前奏”之后,舞者非常整齊地變換著步伐,體現了音樂在苗族舞蹈中統領的功能。在音樂對苗族舞蹈的這種約束性下,增加文化的象征意義之后,我們能夠看到,苗族在舞蹈教學中對于音樂的“組織儀式”能力同樣也非常重視,這些如木鼓、蘆笙,在程式化的儀式中體現了與文化有機統一的傳統,這些教學中的深層含義或許只有生長在苗寨的人們能夠體會和理解。這些文化的象征意義我們可以在很多蘆笙音樂為主導的舞蹈中看出,其大都在舞蹈開始之前吹奏同樣的一段壞塊的蘆笙曲,這一段就是一種音樂語言,寓意“大家快來跳舞咯”,音樂的組織形式盡顯其中。
4苗族舞蹈教學中歷史文化的烙印
對于苗族舞蹈教學中音樂的運用,我們還有一點不能遺漏,就是苗族舞蹈的起源,有著強烈的傳統文化性,也就是說,苗族舞蹈起源于祭祀文化。而祭祀文化一直以來都是苗族舞蹈中最主要的生態基礎,與舞蹈之間相互聯系和作用。舞蹈的生態學研究領域中認為,舞蹈是環境的核心物。這里的意思就是解釋了不同的環境下產生的舞蹈形式是不盡相同的。苗族地處植被茂盛的西南大山中,地質災害頻發,因此催生了祭祀在苗寨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帶來了苗族舞蹈中祭祀文化的烙印。因此在苗族舞蹈的教學中需要進行苗族歷史文化的傳授,同時對祭祀的文化音樂的內涵要有一定的理解,最好能去感受一次大山深處苗寨的文化底蘊,這樣才能更好地將這種包容了文化傳承意蘊的藝術表現手法更好地展現出來。
5結語
通過整理和分析之后,我們得出了關于苗族舞蹈教學中音樂運用的一些方向:其一,先拋開教學不談,針對苗族舞蹈的研究我們要將音樂的研究同舞蹈的研究結合起來,不能獨立看待,因為通過苗族舞蹈表現出的音樂和舞蹈融合是對苗族文化的傳承;其二,在苗族舞蹈的教學中我們要正確看待音樂的運用在舞蹈中地位,以及要深刻挖掘苗族音樂背后的文化含義,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舞蹈教學;其三,針對舞蹈的研究是需要以肢體語言研究同音樂研究并行來進行的。
作者:楊天欣 單位:凱里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