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舞蹈創作方法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國民對于生活的要求開始從物質方面升至精神方面。在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人們開始從藝術上尋找精神上的慰藉,其中最受大家喜愛的便是舞蹈。舞蹈通過舞者優美的舞姿訴說著各種故事。舞蹈經過不斷地發展,其種類多種多樣,目前較為常見的有民族舞蹈、西方傳過來的街舞等,舞者通過身體形態的變換表達情感,讓觀眾沉醉其中,得到情感上的升華、精神上的放松。本文將重點對舞蹈創作方法進行分析研究,期望能夠不斷提升我國舞蹈創作能力。
【關鍵詞】舞蹈創作;方法分析;思維研究
舞蹈不同于其他藝術形式,舞蹈的社會性較強,主要通過人來表達舞蹈情感。人們通過舞蹈學習、舞蹈作品的觀賞來滿足自身的精神需求。舞蹈創作者在創作舞蹈作品的過程中,需要根據舞蹈要表達的情感來收集素材,并將素材轉變為舞蹈動作,經過編排后,形成有藝術欣賞性的舞蹈作品供觀眾欣賞。目前,我國舞蹈的形態也在不斷地跟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影響下,全球文化也開始實現初步的融合,舞蹈形式及內容變化和融合給舞蹈創作者帶來新的難題,也是新的機遇。
一、舞蹈創作方法的分解和重構
舞蹈創作最重要的是要體現其創新性,因此在對舞蹈創作方法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其進行分解和重構:第一,生活素材。舞蹈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藝術的創作往往與生活息息相關。可是,單獨的生活并不能直接成為藝術,需要經過舞蹈創作者的思維對生活藝術進行分解,找出可以放大體現的藝術,并將其進行重新構建,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舞蹈作品。第二,舞蹈動作素材。舞蹈創作者在編舞過程中往往會受到以往舞蹈動作的影響,這對于舞蹈創新極為不利。因此,舞蹈創作者必須要對舞蹈動作進行分解再加工。第三,創作與審美經驗。每個舞蹈創作者在舞蹈創作過程中都帶有鮮明的個人特征,但是該種創作方式極易讓觀眾視覺疲勞,因此舞蹈創作者必須要在創作過程中分解過去的舞蹈作品,讓其能夠有突破性的改變。
二、舞蹈創作方法的創新
(一)順向思維進行舞蹈創作
順向思維進行舞蹈創作是指舞蹈創作者直接將生活中的見聞及感受化作藝術性的肢體語言,形成完整的舞蹈作品。該種創作并不需要對生活見聞及感悟多加創作,因此所做出的舞蹈動作直接展現事物特點,舞蹈動作相對簡單,但高度貼近生活,能夠引起更多人的共鳴。雖然看似簡單的生活化舞蹈,但若是沒有舞蹈創作者那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也無法將簡單的生活創作為舞蹈作品。在利用順向思維進行舞蹈創作過程中,舞蹈創作者必須要仔細觀察生活,為舞蹈創作積累大量的素材,并將其進行分類整理,根據不同類型所代表的不同意義選擇最具有代表性的素材進行舞蹈創作。
(二)逆向思維進行舞蹈創作
逆向思維進行舞蹈創作,也就是反向思維,是指從人們認知相反的角度出發,用舞蹈展現事物的另一特點,該種角度并不日常,但是卻可以通過舞蹈創作者的編排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中,從未形成完整的舞蹈作品。在利用逆向思維進行舞蹈創作過程中要以自我逆向思維、同行逆向思維、觀眾逆向思維為基準。比如,孔德辛所創作的《孔子》便是利用的逆向思維,選擇了孔子周游列國的經歷,以時代宏觀角度切入歷史片段,讓人們從舞蹈中重新認知時代面貌,人物的境遇直接展現了國家、時代、主人公三者之間的關系,十分具有思考意義。
(三)個性化思維進行舞蹈創作
個性化思維舞蹈創作便是要打破常規,另辟蹊徑,在舞蹈創作過程中展現事物的多方面,將其融入日常并形成完整的舞蹈作品。比如,佟睿睿的《水月洛神》這一舞蹈作品,舞蹈創作者不但運用了傳統的十二面漢磚墻,還加入了現代化的元素,通過鏡子和月亮的結合讓人們在欣賞過程中感受到空靈純凈。該舞蹈作品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有機結合,碰撞出了跨越時空的火花。
(四)構圖思維進行舞蹈創作
構圖思維舞蹈創作以舞臺呈現效果為舞蹈創作方式,通過對舞臺上的舞者與舞臺局部的形象來調度舞蹈動作及隊形,該種創作方式讓整個舞臺完美地融入舞蹈創作中來,形成具有意境之美的舞蹈作品。在利用該種方式進行舞蹈創作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的是整個舞蹈的整齊對稱,這是體現舞美的基礎部分。其次是舞蹈的平衡對稱,該種對稱相較于整齊對稱較為復雜,雖然仍是以服裝、聲音、色彩、形狀為基礎,但是對于整體對稱而言,該種對稱方式是在不同的基礎上讓觀眾感受自由之美。最后是舞蹈的調和對比,該種舞蹈模式相較于前兩種更為復雜,需要舞蹈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以對立統一為基準,讓舞蹈能夠在差異性中尋找統一。
三、結語
舞蹈創作者在舞蹈創作過程中不管運用何種方法,都必須要體現出創新。舞蹈創作的根本內涵便是要沖破傳統束縛,在創作過程中合理地運用以上四種舞蹈創作方法,讓生活素材能夠得到藝術化的體現,不斷地讓觀眾觀賞到更多類型的舞蹈,并從舞蹈中感悟生活,讓人們的精神得到再次升華。
參考文獻:
[1]張琳.技術技巧訓練課程在教學與創作中的價值探析[J].大眾文藝,2019(18):210-211.
[2]本刊,王潔瓊.桃李蓁蓁言昭昭——第十二屆“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學成果展示活動學術研討會紀實[J].舞蹈,2019(05):22-27.
[3]潘力維.中國民間舞創作的圖式解構與思維創新[J].民族藝術研究,2019,32(04):60-66.
作者:朱絮 單位:南昌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舞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