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民族音樂教育與民族民間舞蹈教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本文以民族音樂教育和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為核心內容,闡釋了民族音樂和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示范,分析了民族音樂和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實踐的成果體現,最后提出了在民族音樂和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實踐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進一步努力的方向。通過本文的闡釋,為民族音樂和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提供方向性的指導。
【關鍵詞】民族音樂教育;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實踐
一、民族音樂與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示范
1.民族民間舞蹈實踐教學。民族音樂和民族民間舞蹈是當地人們在生活、勞動的過程中精神內容的展現,長時間以來不同的民族相互吸收、相關消化,不斷地對音樂和舞蹈內容積淀、篩選和過濾,進而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族音樂和民間舞蹈。民族音樂和民族民間舞蹈凝聚著不同民族的精神,牽系著不同民族的情感,是不同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的完美展現。不斷不同民族的音樂特點和民族民間舞蹈的特性,其最終目的是要傳承優秀文化,創新、發展民族優秀文化,進而將民族音樂和民族民間舞蹈的打造為高雅的文藝藝術,豐富我國民族文化。藝術學校作為培養藝術的主要陣地,它在文藝教育上不斷推陳出新,通過音樂和舞蹈的完美結合來達到文藝教育的最終目的。以云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為例,該院校地處民族特色鮮明的云南地區,濃郁的云南民族音樂和民族民間舞蹈為藝術學校民族文藝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雖然云南民族音樂和民族民間舞蹈內容較為豐富,歷史較為悠久,極富傳統云南民族特色,但是這些音樂和舞蹈大部分都是反映當地群眾集體的勞動和生產,一般都是即興表演和演唱,缺乏藝術性和抽象性,并且在舞蹈方面缺乏對生活性舞蹈的加工和提煉。為了使云南民族音樂和民族舞蹈完美結合,形成獨具云南特色的歌舞文化,云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的老師們對云南民族舞蹈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她們認真研究佤族、傣族、哈尼族、彝族、壯族以及藏族舞蹈,并深度挖掘這些民族舞蹈的特點,將其引入到舞蹈教學中。在舞蹈教學實踐中一邊對傳統的民族舞蹈進行傳承式教育,一邊深入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把已有并單薄的舞蹈語匯進行整合和變通,進而豐富民族民間舞蹈教學。除了上述的例子外,還有許多不同形式的民族舞蹈在教學實踐被廣泛的引入、挖掘和應用,通過教學實踐的學習,民族民間舞蹈得到了傳承和并將其蘊含的民族精神得以展現。2.注重民族特色的《樂理與視唱》課程在實踐教學中的運用。關于民族音樂的教育,閻伯林教授說世紀型的音樂教育體制必定以傳統民族的音樂為基礎,并且積極融合世界上所有音樂文化的精華。他認為中國當前的音樂教育體制一定要具有長遠的眼光,不能局限在某一部分。要想真正的創立民族民間舞蹈和民族音樂教育體制,必須要具有一個循序漸進、集思廣益的過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民族音樂在我國被稱為“國樂”,它是一種集聚民族神韻和氣質的文藝藝術,是我們國家的“民族之聲”,展現著我國從古至今的審美習慣。當前的民族音樂主要指的是中華民族上千年來經古人和今人所創造的一切經過世代流傳,為人民喜聞樂見,合乎國人審美習慣的民間音樂、傳統音樂以及創作音樂作品總稱。當今社會,國際交流日益頻繁,文化交流不斷深入,在中外音樂、古今音樂撞擊的時代里,我們應當提出積極弘揚民族音樂的教育理念,將民族音樂教育落實到具體實踐教學中。民族音樂是祖先們智慧、精神的結晶,它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國外學者克服重重困難積極學習中國傳統民族音樂,而作為土生土長的新生代對于優秀的民族音樂陌生、不感興趣,實在令人擔憂。因此,作為文藝學校加強民族音樂教育勢在必行,刻不容緩。樂理教師在教授《樂理與視唱》這門課程時,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樂理知識和基礎概念,也要讓學生能夠掌握運用樂理知識的方法和技能,進而為培養學生掌握音樂、理解音樂打下堅實的基礎,民族音樂教學實踐一定要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興趣,帶著興趣學習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充分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或者通過悅耳的視唱練習來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學會其中的音樂律動,增強學生的音樂敏感度。此外,民族音樂往往伴隨著民族舞蹈,兩者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教師在進行民族音樂教育時附之特色的民族民間舞蹈,將舞蹈的動作技巧和民族音樂的律動相結合,讓學生既學習了民族舞蹈動作,又加深了對民族音樂的理解與認識,其教學成果十分顯著,有助于學生民族音樂和民族舞蹈的學習
二、民族音樂與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在民族音樂教學和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方面取得了較大進步,但是在具體的實踐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學理論研究不夠深入。民族音樂與民族民間舞蹈內容較為豐富,表現形式多樣,所以在演唱民族音樂和表演民族民間舞蹈時需要掌握其中蘊含的理論知識。而大部分音樂學院在進行民族音樂和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時都直接將演唱的方法和表現方式教給學生,而缺乏對民族音樂和民族民間舞蹈文藝藝術的研究、歸納和總結。民族音樂和民族民間舞蹈只進行形式教學,而沒有將其中蘊含的豐富內容教授給學生,學生體悟不到民族音樂和民間舞蹈的精髓,對其理解也僅限于表面,那么民族音樂和民族民間舞蹈就沒有真正發揮其自身價值。第二,教學模式較為單一。通過調查研究發現,當前大部分藝術學院在開展民族音樂和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時基本都采用較為傳統的教育模式。即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被動接受,有時教師也會帶領學生練習音樂唱法或是民族民間舞蹈的相關動作。這樣的教學方法嚴重制約了民族音樂和民族民間舞蹈發展空間,不利于音樂和舞蹈的創新,也不利于學生對民族文化藝術的學習和掌握。單調的教學模式不能激發學生學習民族音樂和民族民間舞蹈的興趣,可能會使學生對民族音樂和民族舞蹈產生厭煩的情緒,不利于課堂教學。教師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積極創新教學模式,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民族音樂和民族民間舞蹈的興趣。第三,對民族音樂和民族民間舞蹈的認識不足。民族音樂和民族民間舞蹈是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凝聚著先人們的智慧結晶,它體現著幾千年來我國民族的精神。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樹立傳承優秀民族文化的意識。然而,部分學校沒有認識到弘揚民族文化的重任,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沒有充分的認識到民族音樂和民族民間舞蹈的重要性。并且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也沒有對民族音樂和民族舞蹈教學進行深入的研究,使得民族文化的傳承受到阻礙。
三、民族音樂和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改革
通過上文可知,我國當前民族音樂教學和民族舞蹈教學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在今后的教學改革中加以改正,其具體做法如下:第一,深入拓展民族音樂和民族舞蹈教學研究。藝術學院應當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加大民族音樂和民族舞蹈教學研究,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當重視民族文化理論研究,研究分析民族音樂和民族民間舞蹈的特點,歸納總結民族音樂和舞蹈中蘊含的豐富內容和民族精神,讓學生不僅會唱會表演民族音樂舞蹈,更能夠感知其精髓思想,進而提高民族音樂舞蹈學習。第二,積極創新教學方式。藝術院校應當充分利用利用多媒體互聯網開展民族文化教學,將復雜的樂理知識和舞蹈動作通過視頻、動畫、圖片或者音樂的形式展示給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此外,教師還可以進行實地教學,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學習民族音樂舞蹈可以帶領學生到民族區進行考察學習,通過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來加深對民族音樂舞蹈的認識。第三,加深對民族音樂舞蹈認識。藝術院校應充分認識到民族音樂和舞蹈在我國文藝藝術中的地位,并在具體實踐教學中將承擔起弘揚民族音樂舞蹈的重任。教師在具體實踐教學中應科學、合理規劃民族音樂舞蹈教學安排,讓學生感知到民族音樂舞蹈的藝術魅力,加深學生對此認識和理解。其次,學校應積極舉辦民族音樂和舞蹈藝術表演會,在校園內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增加學生對民族音樂舞蹈興趣,進而培養其民族情懷和素養。總而言之,民族音樂教育與民族民間舞蹈實踐教學改革,可以從深入拓展民族音樂和民族舞蹈教學研究、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加深對民族音樂舞蹈的認識入手,提高民族音樂教育與民間舞蹈實踐教學質量,從而促進我國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旭.淺析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讀寫算雜志,2011,34(70):189~190.
[2]梁璐.淺談加強高校民族音樂教育的重要意義及措施[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2(32):41~43.
[3]張婷.民族音樂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探究[J].藝術科技,2017,(08):318.
[4]彭潔,周蕓帆.民族音樂教育與民族民間舞蹈教學實踐研究[J].民族藝術研究,2009,2(28):3~33.
[5]王國俊.民族地區高等藝術學校舞蹈表演專業民族民間舞蹈課程研究[N].中央民族大學2012級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
[6]彭伊麗.中央民族大學佤族舞蹈教材建設[N].中央民族大學2015級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
[7]張慧.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課程教學鋼琴伴奏創編研究[N].東北師范大學2011級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
[8]方萌.強化民族音樂教育,創建中國音樂教育體制——談當前學校音樂教育的迫切問題[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4年版,第86頁.
作者:石明燈 單位:湖南懷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