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舞蹈教學中學生表演意識培養措施,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為了培養學生的表演意識,文章首先介紹了舞蹈教學中表演意識的基本概念,然后提出了舞蹈教學中表演意識的培養措施,包括舞臺習慣意識的培養;形象美感意識的培養;大膽創新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舞蹈教學;表演意識;舞臺習慣意識
舞蹈是通過音樂和肢體的結合來呈現人物、事件的一門藝術,能夠展現形體美,通過肢體動作來表現出人物的內心情感和精神狀態,與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審美水平都日漸提高,舞蹈也成為一種重要的審美活動,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專業性和綜合性的學校開設了專業的舞蹈課程,舞蹈成為高校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表演意識的基本概念
表演意識,就是指演員在表演的過程中對角色的認識和體會,舞蹈表演意識就是指舞蹈演員在表演的過程中對他所塑造的角色的理解和認識,在這種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對角色進行藝術的再創造,使舞蹈演員、表演的角色及臺下的觀眾產生心理上的共鳴。這種表演意識在舞蹈中非常重要,一方面,表演意識的培養能夠使舞蹈演員和角色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從而使舞蹈演員能夠更加自然、更加流暢地進行舞蹈表演。另一方面,表演意識能夠使舞蹈演員的舞蹈更加具有靈性,充分表現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一)舞臺習慣意識的培養
舞臺習慣意識是指教師在平常的課堂上,要使學生養成一種表演意識,一種自己時刻在舞臺上的意識,即便是平常上課、訓練,也要以舞臺上的表演標準來要求自己,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養成更好的表演習慣[1]。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兩點,一是給學生灌輸一種理念,舞蹈是一門需要長期訓練的藝術,在訓練的過程中,學生要不斷嚴格要求自己,以舞臺上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表現,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這樣才能日益精進,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二是教師在平常的訓練和教學過程中,要按照舞臺上的標準來對學生進行要求,尤其是對學生一些常見的小動作、眼神等,要及時予以糾正,通過教師客觀的評價和指導,能夠在平常的教學和訓練中培養學生的舞臺習慣意識。例如,在表演舞蹈《蕎麥花開》時,教師就要指導學生怎樣在舞臺上用細節表現出少女不同階段的特征,在幼兒、兒童、少女時期分別是怎樣的特點。
(二)形象美感意識的培養
形象美感意識的培養是指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舞蹈動作美感的培養。舞蹈是一門具有美感的藝術,對形象美的要求非常高,每一個舞蹈動作都應當是舒暢伸展的,整體身段應當是流暢優美的,應當給觀眾帶來賞心悅目的感覺。所以,教師應當重視對學生形象美感意識的培養。首先,在平常的教學和訓練中要對學生各個手位、腳位、步伐等基本動作進行糾正,使學生的每個基本動作不僅要到位,還要具有形體美,要舒展和流暢,這樣,學生在舞蹈表演中才能夠更好地將這些動作融入舞蹈中[2]。其次,形象美感的培養離不開學生精準的節奏感,只有具備精準的節奏感,學生的動作才能夠更好地與音樂結合,身形的起伏和張弛才能更加錯落有致,與音樂相得益彰。所以,教師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應當選取一些節奏感強的音樂,通過長期的訓練,不斷提高學生的節奏感。例如,在舞蹈《谷雨》的表演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怎樣將動作舒展開來,把自己想象成“雨神”,用更加優美的動作來表現;同樣在教孔雀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模仿孔雀的動作,將舞蹈動作練習得更加優美和舒展。
(三)大膽創新意識的培養
學生在領會了舞蹈表演意識以后,還應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屬于自己的再度創造,使舞蹈與個人風格實現完美的融合,這一過程就需要學生具有大膽的創新意識。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尤其是當學生提出一些具有創設性的建議時,教師要給予積極的鼓勵,這種反饋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其次,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并將這種個人風格與舞蹈結合起來,藝術的生命在于不斷地推陳出新,只有這樣敢于大膽創新,敢于大膽嘗試,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并將其應用在舞蹈表演中。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指定“過河”這一動作,讓學生用自己的風格來詮釋和展現這一動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步伐、跳躍及平衡性的展現都各有特色,從而增強學生的表演意識。
三、結語
舞蹈表演意識具有很大的指導作用,能夠使學生的舞蹈更加具有生命力和美感。因此,教師在舞蹈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舞蹈表演意識的培養,通過舞臺習慣意識、形象美感意識、作品表現意識、大膽創新意識的培養來提高學生的舞蹈表演意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舞蹈表演水平,促進高校舞蹈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繪.舞蹈基礎教育階段舞蹈表演意識的開發與培養[J].戲劇之家,2016(4):151.
[2]王璐.表演意識在大學舞蹈教學中的培養分析[J].戲劇之家,2017(24):195.
作者:潘舒舒 單位:湛江藝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