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小學生文明禮儀培養策略,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我國是禮儀之邦,“德”是我國根本的治國方略,尚禮守法、崇德向善是新時代每名小學生必須具備的良好品格。[1]小學是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小學生應該提高自身道德修養、養成文明禮儀習慣,爭取成為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文明習慣養成非一日之功,非一時之需,非一人之力。小學生應該立足課堂廣泛學習,了解文明禮儀內涵;配合老師營造氛圍,宣傳文明禮儀知識;互相約束、彼此鼓勵,增強文明禮儀意識;走出校園、積極實踐,養成文明禮儀習慣,促進小學生文明禮儀培養活動的實效開展。
關鍵詞:小學生;文明禮儀;培養策略
當前社會中大多數小學生在家庭中嬌生慣養,家長秉承望子成龍的心態,對分數過度看重,卻忽略了對小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我國是文明古國,是禮儀之邦,“文明”“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2]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小學生、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接班人,我們亟待提高自身道德水平,養成良好道德習慣。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這一方面強調了文明禮儀教育從小學生抓起的重要性,也強調了習慣養成及積極實踐的重要意義。教師的示范、正確引領,加上我們小學生自身的積極參與、躬行實踐,將形成強大的德育教育合力,我們小學生才能在教師的教育引領下不斷提升自身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個人文明禮儀體系,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那么,我們小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應該從哪些方面做起呢?
一、立足課堂廣泛學習,了解文明禮儀內涵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覺得構建個人文明禮儀體系,提高自身道德水平的先決條件是充分了解文明禮儀的內涵,而了解文明禮儀的內涵,課堂學習是一個重要途徑。只有懂得怎樣的行為是文明的,怎樣的做法是符合禮儀的,我們才能有正確的努力方向,這是我們成為懂文明禮儀的好孩子的必要前提。例如在英語課堂上,我們借助向老師問好、和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時使用“你好”“謝謝”“對不起”等對話,可以明白怎樣做才是懂禮貌、知禮儀;在數學課堂上,老師在講“位置”部分內容時,也明確告訴我們一定要明確自己的位置,并且懂得“上下樓梯靠右行、出入教室、教學樓等場所時必須按照制定的路線行走、無法確定自己將要去的地方的位置需要問路時請選用恰當的稱呼、使用禮貌用語”等禮儀;語文課堂上老師更是借助不同類型課文向我們滲透方方面面的文明禮儀方面的知識,教會我們怎樣的行為才是文明的。
二、配合老師營造氛圍,宣傳文明禮儀知識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境育人的力量是強大的。小學生懂得了文明禮儀的內涵,還要善于配合老師營造良好的氛圍,在班級當中、在校園當中多途徑宣傳文明禮儀知識,讓更多的人懂文明、知禮儀,受到良好環境的熏陶,在行動當中主動做講文明、懂禮儀的人。配合老師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我們應該廣泛搜集關于文明禮儀的名人名言、古代名人故事、圖書、繪畫、剪貼畫、古詩、美文以及歌曲等,讓“文明禮儀”擺上小學生的書架、貼在教室、走廊、校園文化長廊的墻上,讓文明禮儀宣傳資料出現在校園網上,出現的校園廣播當中。我們還應該配合老師開展形式多樣的文明禮儀宣傳活動,辦關于文明禮儀的手抄報、舉辦故事比賽、演講比賽、繪畫比賽、舉行主題班會。我們還集思廣益自主創編了有關文明禮儀的話劇劇本,表演關于文明禮儀的小品,讓更多的人了解文明禮儀知識,并都以爭做文明禮儀小標兵為榮。
三、互相約束、彼此鼓勵,增強文明禮儀意識
由于我們小學生心智并不成熟,不少學生無法控制自己的不良行為,我們應該通過互相約束、彼此鼓勵,進一步規范自己的行為,進一步增強文明禮儀意識。為了充分調動我們做文明小學生的積極性,老師制定了常規禮儀制度,對我們的日常行為進行細化、量化,采取加減分制度,將我們的日常行為劃分為良好、一般、不達標三個等次,并定期組織文明禮儀示范生評選活動,為大家樹立學習的好榜樣。為了加強對不規范行為的約束,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文明禮儀意識,人人爭做“文明小衛士”,并組建起督查小組,在班級內、校園中看到別人的不規范行為及時制止,別人的良好行為及時告訴老師,老師、同學一起為行為規范的學生點贊。在人人知禮儀、人人講文明、人人爭做文明禮儀小衛士、示范生的良好氛圍當中,大家的文明意識得以進一步增強。
四、走出校園、積極實踐,養成文明禮儀習慣
儒家思想將“慎獨”作為道德水平修養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說即使是在沒人監督的時候,我們也應該謹慎、主動、自覺地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不僅應該讓文明禮儀停留在課堂上、體現的言語中、止步于校園里,還應該走出校園、積極實踐,養成文明禮儀習慣。我們在文明禮儀方面的積極實踐必將凈化整個校園、帶動整個家庭、輻射整個社會,從而讓文明禮儀之花遍地開放,在社會上形成一股懂文明、講禮儀的清流。除了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種實踐活動之外,我們還在重陽節、中秋節、清明節等重要傳統節日自行設計形式多樣的文明禮儀實踐活動。例如在孔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仁愛精神引領下,我們自行組織了重陽節感恩敬老活動,一起到敬老院看望那些老人,為他們打掃衛生、洗衣服、梳頭發、為他們表演精彩的節目、并送上我們親手設計的感恩賀卡,對他們表示慰問。為了做好行走的文明使者,我們還爭當小小交通協管員,組織乘客排隊上車,對加塞、搶座位等不文明的行為及時勸導;逛公園時提醒其他游客不要踩踏草坪、攀折花木;在書店除了自己做到愛惜書籍、不大聲喧嘩之外還提醒其他顧客做一個文明的讀書人……總而言之,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是立德樹人的需要,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也是再造禮儀之邦的需要。文明習慣養成教育不能僅僅依靠學校、不能完全依賴老師。我們小學生應該主動廣泛了解相關知識,配合老師做好文明禮儀知識宣傳工作,還應在規范自身行為、形成良好個人文明禮儀體系的同時以點帶面、帶動家庭、輻射社會,為構建文明、和諧社會貢獻出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莫日云.簡析通過感恩教育培養小學生文明禮儀素養的有效策略[J].讀寫算,2018,(34).
[2]芹.讓文明禮儀之花遍菁園——探析小學生文明禮儀的培養[J].科教文匯,2018,(9).
作者:歐陽妙鶯 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從化區江埔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