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幼兒園文明禮儀教育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禮儀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和諧社會呼喚禮儀教育。幼兒時期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也是文化素養、高尚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十分必要。禮儀教育除了讓幼兒懂禮儀、守規則外,還應該從道德培養方面努力把幼兒培養成品格高尚的人,從而使文明禮儀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形,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而不只是表面功夫。
[關鍵詞]文明禮儀道德素養幼兒教育
禮儀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得體的衣著,文雅的舉止,彬彬有禮的行為不僅能讓旁人“賞心悅目”,還能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使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更加和諧、融洽和友善。可以說,禮儀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石。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從這些都可以看出,禮儀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和諧社會的基礎。一個人離禮儀有多遠,離成功就有多遠[1],所以說,禮儀是人生的必修課,在提倡幼兒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今天,禮儀教育更是不可或缺。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不僅是塑造幼兒良好品格、提高個人修養、奠定人生基礎的教育,還是提高全民道德素質、構建和諧社會、弘揚傳統美德以及提升國家軟實力的基礎教育。現在的幼兒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受到過多的呵護甚至溺愛。不少孩子在社會交往中,往往習慣于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一種與人謙讓、合作的思想[2],不懂得尊重、關心、體諒別人,有時顯得智力有余而教養不足,缺乏必要的禮儀修養。這與家長的教育理念和學校的教育缺失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在幼兒園開展文明禮儀教育顯得十分必要。幼兒時期是個性形成的最初時期,可塑性強,也是禮儀行為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在這個階段教育幼兒從小學會如何做人,如何與人相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兒園的禮儀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禮儀教育本質上是人文素質的培養。它是一個慢慢熏陶、逐漸內化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時間的積累,需要恒心與耐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禮儀教育也一樣,它是從認知、接受、模仿到強化的過程。所以,進行禮儀教育,必須要有一個全面而細致、可行而有效的計劃,長期不懈,貫徹始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營造環境
從“孟母三遷”的故事中,我們就知道,環境對幼兒的影響是很重要的。好的環境能對幼兒產生積極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創設良好的文明禮儀環境,可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在幼兒園中,我們應該通過環境布置、宣傳欄等進行禮儀教育,如在顯眼處張貼文明用語、禮儀規范圖片等,提醒幼兒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符合禮儀規范,也使天真、率直的幼兒有了相互督促的依據。
2樹立榜樣,以點帶面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首先,教師要起模范作用。幼兒對教師有著極度崇拜的心理。在他們心目中,教師是正確的化身,是他們學習的楷模。他們特別喜歡模仿教師的一舉一動。可以說,教師是幼兒的鏡子,幼兒是教師的影子。教師要時時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從儀態儀容、言行舉止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從而對幼兒產生正面積極的示范作用。其次,要定期評選出表現出色的幼兒,及時表揚先進,樹立榜樣,讓他們有學習的目標。孩子們為了得到教師的表揚,就都爭相模仿去做。形成良性的競爭,激發幼兒學習禮儀的興趣。
3合理開設禮儀課程
禮儀是一種待人接物的行為規范,也是交往的藝術。禮儀所體現的是對別人的尊敬。尊敬應該是發自內心的。只有發自內心的尊敬,禮儀才能做到形神兼備,才是完整的。如果僅僅是學禮儀的動作,而忽視了思想上教育,這無疑是本末倒置。只有“德輝動于內”,才能“禮發諸外”。只有讓幼兒真正明白了禮儀的內涵,為什么要講禮儀的道理后,其人格才能升華,才能真正形成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的禮儀,才是表里如一的禮儀。這才是禮儀教育的最終目標。由于幼兒的認識水平還比較有限,學習能力還不強,講太大的道理,幼兒不好理解,也難以接受。所以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要遵循成長特點,由易入難,由淺到深的原則。首先,是專門開設禮儀教育課,通過簡單的文字、圖片、兒歌、童謠、故事等形式,讓幼兒學習一些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禮儀文化。再通過課本的閱讀,如《文明禮儀教育讀本》,系統講解示范禮儀,從儀容儀表、文明用語、文明禮讓等方面入手,讓幼兒掌握基本的文明禮儀知識。還可以教幼兒唱文明禮貌歌曲,歌曲朗朗上口,容易記憶,且歌詞內容一般都是指引性的,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時候就能想起。這些對鞏固禮儀學習很有幫助。還應引導幼兒學習背誦經典的禮儀著作,如《三字經》《弟子規》等。這些著作對幼兒而言有點難度,教師應該詳加解釋。但是最好要求幼兒都能背誦,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通過誦讀,幼兒會加深對內容的理解,明白禮儀就是尊重人的道理,逐步形成其人格思想。
4在實踐中鞏固
“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幼兒時期養成的習慣就像天生的一樣牢固。僅僅是懂得禮儀還是不夠的,還要把這些禮儀行為都養成了習慣。這就需要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實踐鞏固。可以設計不同的禮儀游戲,游戲的氣氛輕松活潑,趣味性強,幼兒容易接受,且印象深刻,可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也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在具體的活動中得到鍛煉。活動的好處是主題鮮明,持續時間相對較長,對幼兒的影響也較為持久,效果明顯。但是游戲和主題活動都有間歇性的特點,未能形成長效機制。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德育與智育是并行不悖的,德育甚至可以促進智育。所以,我們在一日的活動各個環節中,也要把禮儀教育滲透其中,把禮儀教育融入學習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讓幼兒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和鞏固。
5家園共建
禮儀教育僅僅依靠教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與家長攜手合作,相互溝通,形成教育合力,使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保持一致性、連續性,才會達到理想的效果。首先,通過家長會或書面通知等方式向家長宣傳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文明禮儀教育觀。利用家園聯系冊、幼兒成長冊等讓家長了解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的情況和幼兒的表現,要求家長以身作則,給幼兒一個健康文明的生活環境。引導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熱情大方、文明禮貌的好習慣。規范孩子的行為,促進幼兒個性品質的良好發展。幼兒禮儀教育是一種社會化的養成教育,它需要家庭與幼兒園持之以恒的努力,也需要幼兒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不斷實踐和鍛煉。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入手,規范幼兒的言行,循循善誘,多管齊下,逐步培養出幼兒懂規則、守公德、尊重人、有愛心等良好品格和高尚情操,使禮儀不僅僅是表面的功夫,而且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
參考文獻
[1]薛曉菊.淺談民族聚居區幼兒的禮儀教育[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2016(4):161.
[2]胡慧娟.重視禮儀修養,不讓幼兒輸在起點[J].教育:周刊,2017(24):49-52.
作者:吳珍珍 單位: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