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主題班會模式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在小學教育階段,如何以學生為中心,開展相應的主題班會,以促進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成為教育管理者以及教學實踐者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立足于小學文明禮儀教育現狀,分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主題班會模式”,以期找到促進小學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教學成效不斷提升的可靠途徑。
【關鍵詞】學生中心;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主題班會;教育模式
一、開展以學生為中心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主題班會的重要性
1.有助于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行,人們對學校教育有了不同的認識。學校教育不再是簡單的向學生傳授相關的理論知識,而是要注重人性的修養,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如果學生僅僅具備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卻缺乏健全的人格,盡管其專業水平非常高,但是對社會所起的作用并不是正面的,而是反面的。“復旦投毒事件”讓人們再次認識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然而,要想順利地開展道德教育,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途徑。通過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不僅讓學生的道德修養得到了提高,還大大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確保每位學生得以全面發展。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教師要保證每位學生掌握相關的專業技能,還要開設多種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健全自身的人格。另外,全面發展要求學校領導、教師不能將眼光停留在眼下,而是要站在長遠的立場上來看待學生的發展。從本質上來講,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有助于學生規范自身的行為,形成正確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2.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中,班會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師所選擇的班會內容并不合適。這會直接影響到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效率。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內心深處開始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形成高尚的人格。我們知道,需求是各種行為的基礎,如果沒有需求,那么人是不會有任何行動的。馬斯洛作為美國的心理學家,其是這樣認為:生理需求起著基礎性的作用,每個人希望得到來自他人的關心與尊重。當被得到尊重和認可之后,我們自身的自信會得到增強,并且對自身的價值有了新的認識。通過分析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我們會發現:在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中,教師要將學生內心中的需求激發出來,只有激發出文明禮儀的需求,那么學生才會規范自身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當前小學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主題班會中存在的問題
1.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以前的小學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主題班會中,教師往往占據著主導地位,教師將文明禮儀的相關知識一一傳授給學生,并沒有給學生發表自身意見的機會,久而久之,學生開始厭倦主題班會活動,這種班會所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差的。有時候,班主任的口氣過于嚴厲,他們會著重強調禁止學生亂扔垃圾、禁止學生上課交頭接耳等。“禁止”這兩個字沒有讓學生明白老師這樣說的意義,學生心目中只知道老師不讓這樣做。由于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被重視起來,主題班會的氛圍也是死氣沉沉的,與平時的課堂氛圍沒有區別,這讓學生缺乏對主題班會的認識。也影響到主題班會的效果。
2.未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
有些班主任沒有認識到小榜樣的作用。在平時的教學中,班主任對學生的表揚力度不夠。盡管有部分學生表現得非常好,但是班主任的表揚僅僅是一句話,這無法引起其他學生的重視。鑒于這種情況,當某位學生表現得非常好的時候,班主任要在其他學生面前大力褒獎這位學生,讓其他學生都向該學生學習,學習該學生的良好習慣、學習該學生的文明用語等,潛移默化中讓每位學生都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3.主題班會模式較為單一
說課形式是小學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主題班會的主要形式,在班會上,教師采用說課的方式來將理論知識一一告訴學生,這種單一、落后的形式會讓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但是,班主任并沒有考慮到這種情況,僅僅是為了完成學校交代的班會任務而開展班會活動,久而久之,讓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主題班會活動過于流于形式,最終影響到整個主題班會的效率。
三、完善以學生為中心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主題班會模式的主要策略
1.圍繞學生實際生活選擇班會內容
在班會主題中,學生是主體,因此班主任要給學生留下足夠多的時間與空間,發揮自身的輔助性作用。在每個學期開始的時候,班主任要從學校的德育教學大綱出發,簡單地制訂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主題班會的計劃,明確本學期的班會主題,并與學生多多溝通,選擇學生所感興趣的話題。同時,明確每一次主題班會的目標。這樣做不僅能順利實現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教學目標,還能推動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后期的班會安排,教師要讓學生來組織班會,設計班會流程,這既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又給學生提供了施展自身才華的平臺。盡管每年學校都會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但是僅僅一少部分學生能參與進來,大部分學生都充當著觀眾的角色。長此發展,有些學生會懷疑自身的能力,甚至有些學生出現了自卑的心理,慢慢失去了參與活動的興趣。為了能夠改變這種狀況,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來進行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班會活動,讓每位學生都是班會的主體。從時間上來講,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需求,教師要開展不同內容的班會活動;從內容上來講,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所涵蓋的內容較多,這些內容都是學生所熟知的,因此每位學生都能發表自身的看法。所以,圍繞著學生實際生活來選擇班會內容,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滿足學生的內在需求。
2.充分利用小榜樣的帶動作用
在文明禮儀養成教育中,小榜樣的帶動作用十分重要。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希望得到老師和其他學生的表揚。當某位學生因為較好的表現得到了老師的表揚之后,其他學生也會效仿該學生的行為,從而得到老師的夸獎。鑒于小學生的這種心理,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起小榜樣的帶動作用,讓那些懂禮貌、知禮儀的小學生帶動那些習慣不好的小學生,以此來約束某些小學生的行為。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此,班主任每周、每月、每學期都要從學生中選擇出“文明小標兵”,發揮文明小標兵的榜樣作用。
3.推行多樣化的教育主題班會
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要多想辦法,設計出多種多樣的主題班會。比如,為了將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教育落實到位,班主任可以專門開展以“養成教育,從我做起”的主題班會活動。同時,班主任不要將主題班會活動固定成一種形式,而是要用小品、演講、小合唱等形式來開展班會活動。這些形式激發了學生參與班會活動的積極性,也鍛煉了學生自編自導的能力。再如,教師可以運用演講的形式來講解《徐虎的故事》,這便于學生理解其中所蘊藏的深刻道理。由此可見,推行多樣化的教育主題班會活動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多樣化的主題班會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社會因素對小學生文明禮儀的形成所產生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盡管小學生的認知區分能力較差,但是其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因此要營造文明禮貌的社會氛圍,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同時,學校、家長也要發揮自身的作用,為學生的成長構建積極向上、文明禮儀的氛圍,發揮小榜樣的作用,真正實現德育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鄧嬋,朱紅華,賴漢佳,洪雪梅.以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為引領的校本德育研究[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6,(05):5.
[2]李悅芬.文明禮儀之花遍校園———以“小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實踐與研究”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7,(02):8.
[3]王霞.通過誠信教育提升學生文明禮儀素養的實證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20):35.
作者:褚雪芳 單位: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雙灣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