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通識選修課調查初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高校通識選修課的調研和教學改革,對于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均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就課程開設、選課動機、出勤情況等問題進行問卷調查,據調查結果歸納總結出A高校當前通識選修課開展的現狀,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及建議,旨在提高高校選修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發揮高校通識選修課的優勢功能。
【關鍵詞】高校通識選修課;調查;現狀;對策建議
高校通識選修課面向全校學生開設,通常跨學科、跨專業,是大學生知識體系的補充,實現了優質資源的共享,具有拓寬學生視野、陶冶師生情操、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擴展學生思維方式等作用,有利于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對高校通識選修課的調研,有助于掌握通識選修課開展的現狀,找出課程開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促進課程改革開展,對人才培養的探索有重要意義。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對象來自多個學院,兼顧文理科、本專科,發放問卷720份,回收720份,有效問卷704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7.78%,其中男生占43.75%,女生占56.25%。調查內容涉及對選修課程是否滿意、選課動機、出勤情況、聽課效果、教學手段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并訪談了數名教師。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學生層面
超過半數的學生對選修課程滿意,但學生選課動機參差不齊,多數學生是根據自身知識和興趣選課。86.2%的學生能夠按時上課,超過半數的學生認真聽課并與老師互動。對于教學方式,66.9%的學生喜歡老師用PPT展示教學內容,29.9%的學生喜歡課堂互動;對考核方式,59.8%的學生選擇開卷,29.9%的學生選擇寫論文,少部分學生選擇閉卷或論文與考試結合。對于課堂教學,多數學生重視老師的教學方式與態度及語言風格、知識層次和知識結構,部分學生重視老師的相貌、年齡與氣質。網上選課系統得到了85.8%的學生的認可。
2.教師層面
(1)教師開設通識選修課的積極性普遍不高。由于政策及課程的開設不穩定,有經驗的專業老師不愿意花太多時間和精力用于公共選修課,新開設課程的多為年輕教師。(2)通識選修課教學內容隨意性大,不同教師講授同一門課程,內容不一致,沒有集體備課,有的只涉及自己感興趣或是熟悉的部分去講授,限制了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3)課程要求過低,絕大多數期末考核方式為論文和開卷考查(70%)外加考勤成績(30%),學生認為比較容易過關,導致上課學習不認真或是出勤率不高,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的對策建議
通識選修課是教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可以對必修課的內容進行拓展或深化,又可以發展學生的技能、特長。各大高校都很重視通識選修課的開設。A高校堅持以學生為本,以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前提,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當前熱門學科,兼顧教師和教室資源,參考同類學院,開通學生試課機制,學生對選擇的課程,可以試聽課兩次,不滿意可以重新選擇,大大提高了學生對通識選修課的滿意度、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實現了開設通識選修課的目的和意義。本學期共開設通識選修課173門,分屬于六大課程類別:社會探究與批判性思維、科學思維與工程素養、藝術鑒賞與審美體驗、體育保健與心理健康、國際視野與文明對話、創新創業與職業素養。根據調研結果以及結合自身教學實際,筆者認為在提高通識選修課教學質量方面,學校、教師和學生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學校學院層面
(1)制訂嚴格的管理制度。建立專門的教學督導組,加強對選修課教學監督評測,嚴把教學質量關,建立有效的聽課制度、完善的課程評價體系,提高學生和老師對選修課程重視程度。(2)完善選課系統,加強選課指導。完善網絡教學內容體系,教師可以修改并上傳課程內容,學生可以看到教師簡介、課程大綱及考核方法等。對于嚴重缺課的學生給予引導、談話、警告,杜絕教學資源的浪費。對于沒選課卻能堅持上課的學生,給與考核機會,考核合格給予學分。(3)建立完善的網絡教學評價體系,實行過程評價。學生隨時對于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等進行不記名評價,并提出意見或建議;教師可及時了解學生對自己及課程的評價,并根據學生提出的建議,及時做出合理的調整和改進。(4)打造公共通識選修課品牌課程,有助于激發教師組建課程教學團隊,提高教師建設課程的積極性,促進教師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修正教學大綱、豐富教學手段等,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5)將通識選修課學分與評先樹優掛鉤,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果。
2.教師層面
(1)多人教授同一門課。提倡集體備課,授課教師互補不足之處,統一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可組建教學團隊,分專題講授,學生也能體驗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2)提高課程要求,考核方式多樣化,注重過程考核,避免單一的考核方式,無故缺課超過限制的學生不能參加結業考查。嘗試機考,平時課堂表現、課堂討論等納入總成績,可避免學生逃課、上課應付現象,更能體現考核公平性,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3)注重教學效果。及時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更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注重結合實際案例和前沿知識,采用混合式教學手段或探索適合本課程的教學方法,如直觀演示法、問題探究式、體驗式、角色互換法和情景、環境陶冶教學等多種結合的教學方法,營造開放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探究,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主動性。(4)提高自身素質,充實自身知識。公共選修課是否得到學生的認可和喜愛,需要授課教師具有淵博的知識、精彩的課堂展示能力以及讓人無法抗拒的個人魅力。這需要教師不僅要與時俱進、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體系,亦要注重言談舉止。
3.學生層面
(1)正確認識通識選修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避免盲目選課。要充分認識到通識選修課不僅是對專業知識的補充和擴展,更是對擴展學生思維方式、提高其視野和綜合素質至關重要。所以,選課應考慮自身知識結構的完善和素質能力的提高,及時咨詢學業導師,對自己的學業和未來做長遠的規劃。(2)端正學習態度,提高自律意識。對待通識選修課,不能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更不能隨意逃課、曠課。上課要認真聽講,積極與老師互動,提高上課及學習的效率。通識選修課的課程設置具有獨立性、靈活性,其課程理念、課程建設和教學方法也具有前瞻性和創造性,是高校開展教學改革的重要陣地。切實開展好高校通識選修課,離不開學校、教師、學生三個方面的重視和共同努力。調研通識選修課的現狀,及時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助于促進高校通識選修課教學質量的提高,充分發揮其價值導向、心智培養、知識擴展的功能,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社會需要的創新型、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小慶,明慶華.大學生對待公共選修課態度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以湖北大學和華中師范大學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4,2:49-56.
[2]蔣湘祁,魏書敏,夏丹鳳.高校公共選修課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關系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10):116-118.
[3]黃偉力.國內外高校公共選修課的設置情況分析及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配套選修課建設的啟示[J].高教探索,2007,(4):100-103.
作者:韓慶典 楊美娟 于軍香 張廣娜 陳廣艷 單位:臨沂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