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中職職業教育體育教育創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體育教育是當下我國教育事業中的一門十分重要地學科,中學開展體育教學不僅可為國家發掘和培養優秀地體育人才,同時更重要地是可以通過體育教學活動,提高全體學生對體育知識的了解,強壯學生體魄,是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措施。為探討分析如何在中職院校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創新教學方式,筆者收集了近年來國內外的一些專業報道進行了學習和總結,并結合筆者多年體育教學經驗,綜合分析在以職業教育為先導的中職學校中如何創新教學模式。
[關鍵詞]
前言:
職業教育是針對學生的特長,對其進行有組織、有規律、有計劃的教育活動,主要是為某一專業培養專業性強的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是當下社會快速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來越細的必然產物,是滿足社會生產力與勞動需求的重要措施。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對象是初中畢業生和具有與初中同等學歷的人員,它是在高中教育階段進行的職業教育,當下仍為我國職業教育的主體。中職是以職業教育為主導的,但近年來為提高我國國民綜合素質,素質教育在中職教育中也得到了全面落實。體育教育作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其教育方式也必須得到全面的改革和創新。
一、當前中職體育教育現狀
首先,當下各中職學校中,體育教學觀念較為落后。當下大多數體育教師還是從事多年體育教學的老教師,教師的教學觀念還始終停留在“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上。體育教學中,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相關體育項目的訓練方法與技巧。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感受和自身條件,也沒有真正領悟到發展體育教學的真諦。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和訓練級積極性不高,教學成果反而不明顯。同時,當下中職體育教育的教育項目較為單一,應試教育成分較重。當下,各中職學校的體育教育項目開展主要根據應試項目而開展。體育老師通常是為了提高學生在考試中的應試成績,而日常訓練方面只對相關項目加強訓練,對于其他體育項目幾乎沒有進行開展。從而導致學生學習和訓練科目單一化,同時也增加了學生的訓練負擔,以至于學生對相關訓練項目失去興趣,甚至產生恐懼感、抗拒心理,不利于教學。另外,在中職體育教學中經常出現過分強化某一科目的訓練,而忽視其他體育技能的全面教學,在體育教學課程安排中很多教學方式并不適合中職學校的實際情況,無法有效體現出“體育強身”、“終身體育”的教育理念[3]。當然也有部分學校并不重視中職體育教學的重要性,體育課程安排較少,體育教學師資力量薄弱,導致學生體育教學課基本成為了“自由活動時間”,學生在體育教學課程中并未學習到任何有價值地體育知識,也未掌握到相關地體育運動技巧。
二、中職體育教育的創新方法
(一)明確教學目的
任何教學活動,如果其教學目的不明確,其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就會偏離,當然其最終地教學效果也不能讓大家滿意。中職體育教學更是如此,當下很多中職體育教學主要是以應試教育為主。殊不知,體育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全面提高全民身體素質和培養專業型人才。體育教學考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檢驗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對相關體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中職體育教學應該把全面提高學生體質和基本運動能力作為教學的第一目標。如果體育教育以應試教育為主,必然會導致體育教育方向的偏離,影響教育效果,達不到教育目的。
(二)規范教學內容
在明確中職體育教學目標后,應該確定好教學內容。體育學科內容豐富,學校可根據學生的相關特長和學校條件的限制,結合學生意愿,確定體育教學內容。體育教學內容應該是多元化、全面性的,而不是學校和體育老師的一面之詞。同時為了提高體育教育活動中學生地學習興趣,在體育教學內容方面可適當加入一些大眾健身娛樂型的內容。同時也應該考慮如何讓學生養成長期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這就要考慮加入一些方便適用、不受場地、時間、團隊等因素限制的體育運動項目。同時也可以開展一些現代時髦的塑身形、促健康的運動項目,以提高體育教育的實用性和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創新教學方法
隨著社會對體育教學要求的提高,傳統地教學方法,顯然已經不足以達到很好地教學效果。老師要逐漸改變傳統地教學觀念,尋找新的教學方法。在體育課堂上應該采取不同形式、靈活多變地教學方式進行體育教學。可根據學生的特長,組織不同項目的團隊,并通過對抗比賽的方式進行學習和訓練。老師可在比賽過程中,發現學生的不足之處,并加以指導和糾正,從而傳授相關的體育運動知識,提高學生的各項體育運動能力。中職體育教學應該立足于中職學生的特點與體育教學的目標,從而對不同年級學生進行不同項目的安排和學習。中職體育教師應該學會如何根據學生需求進行指導,通過常規比賽或運動會等形式檢驗學生體育綜合能力的提升效果。從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和習慣入手,讓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
三、討論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體育教育作為提高全民身體素質的一項重要措施,其影響廣泛而深遠。中職體育教學也應該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變革、創新,從而提高其教學質量,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專業人才,為提高國民身體素質作出貢獻[5]。但中職體育教育同時也應該遵循中職的具體情況,結合學生需求進行開展。中職體育教學老師,也要舍得放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尋找新的、更加有效地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要更多地考慮學生的條件、特長、興趣等,因材施教,分別對不同學生培養不同地體育項目,來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提升體育運動技能,養成長期堅持的體育運動習慣,弘揚堅持、拼搏的體育運動精神。
作者:李衛兵 單位:山西省晉城市體校
參考文獻:
[1]肖秀顯,周文軍.高水平運動員退役后職業教育模式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3(1).
[2]石龍,劉晶.德國體育職業教育對我國的啟示[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9).
[3]蔡玉川.在職業教育中體育教學的問題探析與策略研究[J].人間,2015(34).
[4]雷艷云.中國體育職業教育體系創新研究[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