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特殊兒童學前體育教育結構優化,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本文結合國家教育部提出的關于發展殘疾兒童教育的相關文件,綜合目前殘疾兒童受教育情況及受教育程度,以特殊兒童學前體育教育為向導,研究目前我國特殊兒童學前體育教育現狀及應對策略,旨在更好的優化特殊兒童學前體育教育結構,保障每一個兒童受教育的合法權利,合力構建全納教育體系。
關鍵詞:特殊兒童教育;學前體育;全納教育體系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國務院就關于當前學前教育提出了若干意見。其中提到,“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是終身學習的開端,因此應將學前教育發展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在其發展過程中堅持公益性及普惠性,努力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保障每一個適齡兒童接受具有質量的基礎學前教育[1]。”由此可見目前學前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然而在我國據統計目前殘疾兒童數量大約在900萬人(0~14歲兒童)其數量占兒童總數的2.66%,殘疾兒童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1)數量隨年齡增加而增多;(2)農村多于城市;(3)經濟文化不發達地區多于經濟文化發達地區;(4)教育條件普遍低于正常兒童;(5)家庭對其關注度少等。這樣的現狀就迫切要求將關于殘疾兒童教育的相關政策落實到實處,緊抓主要矛盾,從學前教育開始做起,以學前體育為其一基點,更好的構建全納教育體系。
1特殊兒童學前體育教育現狀
1.1學前教育仍以慈善型教育為主
對于殘疾兒童而言,仍無法像正常兒童一樣行走在陽光下,由于自身的一些缺陷,使其在內心形成了高高的心墻,父母、家庭、社會的一些區別對待使他們幼小的心靈特別敏感,以至于躲避與外界交流,因此無法像正常兒童一樣行走于陽關下。很多殘疾兒童被父母放棄,福利院、孤兒院似乎成了他們一生的命運所在,而這就使慈善型教育占據教育的主導地位,教育變成了社會有錢人,有地位人給予的施舍和福利,在教育都無法得到充分保障的情況下,學前體育教育就成了天方夜譚的奢望。
1.2權益型教育雖被普及但程度范圍仍很小
我國頒布了《特殊教育法》等法律及文件,使特殊教育發展共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果實,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特殊教育雖取得了進步,但特殊兒童教育仍存在缺失,教育雖有政府法律保障,但是落實效果并未取得預期效果,權益型教育模式成為特殊教育的福音,但覆蓋面小,效果明顯差與普通教育,地區差異存在,城鄉差異存在等系列問題在不斷的提醒著權益性型教育的低普及程度。
1.3融合體育教育模式雖被推廣,但特殊體育教育模式仍占據主導地位
據調查統計,我國有部分特殊兒童在普通的幼兒園等教育機構接受學前教育,融合體育教育模式也在此得到推廣,特殊兒童在配有特殊體育教育專業訓練的教師、醫務人員及心理輔導師等組成的專業人員教育下,教育康復工作專業性強,效果也更為理想
1.4教育思想內化程度差
殘疾兒童本身就是一個特殊群體,由于一些主客觀原因,家庭及社會對他們的關注度相對較低,在大多數人心中總是會認為他們只要能夠自理,基本生活能夠得到保障就已經是非常不錯的表現了,因此大多數人并未意識到特殊群體也應該要去接受教育,更不用說是學前體育教育了。從眾多表現中可以清晰可見,特殊兒童學前體育教育思想并未形成固有觀念,內化程度低。
1.5教學環境并未得到相應保障
據相關數據分析顯示,特殊兒童學前教育中,存在教育師資不足,教師隊伍專業性相對低,教學相關的一些硬件條件不達標,康復中心并未被及時配備,體育教學場所、設施不齊全,體育用品數量不足等問題參差不齊,良好的教學環境并未得到應有的保障。
2特殊兒童學前體育教育現狀整改措施
2.1大力推動“托幼一體化”建設,保障特殊兒童學前教育安置
1997年,“托幼一體化”被最早提出,主要是針對正常兒童0~6歲學前整體性教育,隨著社會的發展,特殊兒童逐漸成為應被重視的一個重要群體。“皮亞杰認為,兒童智慧的發展是同化和順化之間的平衡,是一個逐漸在量變中發生質變的過程,每一個階段都是前一階段的自然延伸,而兒童的思維發展也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2]”。特殊兒童學前教育的實現更應注意整體性,連續性及前瞻性。托幼一體化模式不僅要在普通學前教育中開展,還應在特殊兒童學前教育體系中推行,以整體性,規范性及科學性為主導,合理引導特殊兒童進行早期治療及培訓與學習,做到專業性康復。以量變引發質變,使特殊兒童發展過程能在合理、科學的情況中開展。推動“托幼一體化”建設,可以使學前體育得到更好的開展,而體育教育可以培養兒童堅強的意志,開朗的性格,可以有效促進身體機能的強化,增強新陳代謝等,使特殊兒童的身心得到更好的發展。“托幼一體化”的推動可以為特殊兒童學前教育安置提供保障,整體性、規范性及科學性的教育方式將會給特殊兒童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合理引導他們成長。
2.2形成“特殊-融合-針對”教育模式,將特殊教育大眾化
特殊兒童因為身心方面的某些缺陷,使其有些方面異于正常兒童,這就要求教育應該首先考慮其特殊性,先進行特殊性教育,針對其各自特點,進行階段性的特殊培訓康復教學,這里就需要學前體育教育要單獨適應個體發展,形成一對一的特殊學前體育教學,通過階段性的特殊性養成后,接著要進行融合性學前體育教學,就是將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融合教育,眾所周知,體育可以拉近彼此間的關系,合理的學前體育的教學,可以使特殊兒童更好的融入普通兒童,例如分組試體育游戲教學,可以使具有相同特殊性的兒童與正常兒童一組,組織不同的游戲,發揮特殊兒童優點,揚長避短,使兒童在游戲中建立自信心。在融合中有針對性,使特殊兒童適應相對的正常學習生活狀態,然后根據其各自特點進行針對性教學。特殊教育之所以特殊是由于主體的特殊,而使主體更好的適應正常生活,樹立正確的心態對待自己是教育的重點,形成這樣的模式教學更好地將特殊教育大眾化。
2.3加大政策投入,合理優化學前體育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包括軟環境和硬環境,學前體育教育之所以推進困難主要是因為教學環境相對較差,據調查顯示,全國除了少數特殊教育機構具備完整的教育體系及教學環境,大多數特殊教學教學體系不完善,教學環境都相對有欠缺。特殊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投入較少等系列問題,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政府的政策傾向將有效的引導教育的發展,提高特殊教育事業的教師的社會地位,加大財政投入,鼓勵社會企業進行特殊教育投資,杜絕利用特殊事業作秀的行為等。
3結語
學前教育關系億萬兒童健康成長,關系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特殊兒童學前教育的落實將有效推動學前教育的新要求的發展,學前體育教育是培養特殊兒童樹立樂觀開朗性格的起步,是養成特殊兒童健康身體的基點,是影響特殊人群未來發展的早期關鍵性教育,合理優化學前體育教育結構,構建學前教育全納體系。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
[2]李春曉,吳燕丹,吳麗芳.中美特殊體育師資培養的研究現狀與比較[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5):96-100.
[3]陳曙.論全納教育視野下的融合體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2(7):96-101.
[4]謝陶.我國特殊體育教師專業化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3):80-84.
作者:馬紅梅 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體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