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智力與非智力職業大學體育教學,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職業大學的體育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是由職大生源的特點決定的。從智力與非智力兩個角度審視體育及體育教學的內涵,可以為體育教學建立新的視角。基于“雙重內涵”的職大體育教學,需要建立全面科學的關于雙重內涵的理解,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實施,同時不可忽視的是基于雙重內涵的評價對體育教學的導向作用。
【關鍵詞】
職業大學的體育教學是具有一定的內涵的,作為體育教師也是需要追求與理解這種內涵的。日常狀態下的體育教學常常以學生的體育訓練與體育活動為主,作為體力與技能的訓練,這其實是體育的非智力內涵的一面。體育還有另外一面,那就是智力內涵,從字面上來理解,智力內涵既有兩面性。一方面,主要作為體力的付出、技能的提升,其與一般意義上的智力(包括觀察、記憶、想像、創新等,思維是其核心)有什么關系呢?另一方面應當看到,即使是體力的付出,那基于運動技能提升與體育素養培養的體育運動,也是與智力分不開的,建立在觀察、記憶基礎上的體育模擬過程,與運動技能不斷內化的思維過程,再到結合自身特點的體育創新,毫無疑問是智力因素的產物。因此,體育必定具有智力與非智力兩面的內涵(以下簡稱“雙重內涵”),而職業大學的體育教學如果緊扣這兩個內涵,就可以綻放出更美的花朵。
一、職業大學體育及其教學的雙重內涵理解
對雙重內涵建立全面科學的理解,是職業大學體育教學的重要基礎。結合職業大學的教學實際,結合關于雙重內涵的學術定義,筆者生成了這樣的理解。就非智力內涵而言,應當認識到職業大學的學生在技能素養方面占有一定的優勢,這表現在課后或者相關體育運動中參與體育運動的比例更高,筆者曾經做過不完全統計與對比,發現無論體育活動的規模大小,職業大學的學生參與度都遠高于同類其它院校。分析發現,這可能與職業大學的生源特點具有對應關系,也側面證明了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是普遍適用的。而從智力內涵角度來看,職業大學學生的體育素養的最高水平往往又不及其它院校的體育院系的學生,這當然也與學生原有的基礎有關,而背后的原因則與學生在智力角度的付出有關。這樣看似矛盾實則普遍存在的現象說明了一點,即對于職業大學的學生而言,一般意義上學習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在體育學習與訓練的過程中,非智力方面的努力付出較多,而智力努力付出則較少。需要強調的是,筆者并不認為這是學生智力水平有問題,而是學習習慣使然。建立這樣的理解,有助于職業大學的體育教師對學生體育學習中的雙重內涵有一個準確的把握,也為自身的體育教學指明了正確并且可期的努力方向。
二、基于雙重內涵理解的職業大學體育教學
基于以上對職業大學體育的雙重內涵的理解,筆者以為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做到如下的兩點:一是鞏固非智力因素,放大非智力內涵。職業大學的體育教學評價環境相對寬松,因而在客觀上賦予了體育教師更多的教學空間,就筆者的教學而言,從最基本的技能訓練,到學生綜合技能的培養,再到綜合性的體育活動的開展,都有著比較清晰的非智力內涵的教學方向。以最基本的彈跳能力的培養為例,師生皆知彈跳能力幾乎是所有體育運動中都多多少少需要的體育能力,從非智力內涵的角度來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彈跳與全身力量的發揮,與自身的反應速度,與自身的柔韌性及整體協調性密切相關,因此彈跳能力的提升,實際上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從細節處則需要讓學生養成每天進行拉伸肌腱、韌帶并進行協調性訓練的習慣,每天從宿舍到教學樓,從教學樓到餐廳都是較好的訓練機會;而每周則需要進行三次左右的大力量訓練,目的在于為彈跳奠定力量基礎,具體的方式不外乎負重蹲起之類,長時間的堅持與體力付出,是彈跳能力訓練中的非智力內涵的主要體現。二是挖掘智力因素,發揮智力內涵。今天的體育訓練者已經遠離了“四肢發達必然頭腦簡單”的判斷,職業大學的學生則尤其需要在體育訓練與學習中發掘智力因素,以為自己的人生成長奠定智慧底色。體育學習與訓練中的智力因素,說白了就是用腦子去指揮自己的肢體進行科學的訓練,規律與方法是其中兩個關鍵因素。同樣以上面提到的彈跳能力的培養為例,筆者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主要是體能實際,去智慧地發現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法:如果彈跳能力基礎差,則重在力量的訓練;如果力量有余而技巧不足,則重在技巧的發現與訓練;如果意志不夠,則重在韌性與毅力的付出。筆者跟學生強調:只有知道自己的長處與不足,才能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的訓練方法。在綜合性的運動中,同樣也存在著雙重內涵的理解與引導,以最為常見的足球訓練為例,在一次八人制的足球比賽訓練過程中,學生除了刻苦的體力與技術訓練之外(這實際上屬于非智力內涵),還在比賽規則上開動腦筋(這則是一種智力內涵),如何合理地利用規則成為受訓學生熱議的話題,譬如有學生在沖撞與對抗鏟球等規則上試圖找到得分點,筆者一開始本想嚴令禁止,但后來卻想與其強行禁止,倒不如引導他們思考討論。經過坐下來的碰頭討論,與訓練過程中對碰撞及對抗鏟球度的把握,學生發現這是一項危險性極大的挑戰,弊多而利少,不利于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比賽要求,因此最后決定放棄這一策略,從而將全部的精力放到了技術訓練上來。從結果上看,最初的動議被否決,但這個過程卻是一個智力付出的過程。
三、雙重內涵對職業大學體育教學評價作用
不能忽視的是雙重內涵對體育教學的評價,因為評價往往就決定著日常的體育教學的方向,有什么樣的評價就有什么樣的教學。近年來,基于雙重內涵的體育教學評價受到熱議,這反映了當前大學體育教學進一步向科學化、人文化轉向。而這一轉向則對職業大學的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同前面所提及的,職業大學的生源并不冒尖,但這些學生的韌性往往更足,因此基于學生的這些特點,充分發揮他們在非智力內涵方面的優點,充分發掘他們在智力內涵方面的潛力,則可以大大豐富職大體育教學的內涵。根據筆者的實踐經驗,在體育教學中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并去關注學生個體的體育訓練成果,往往可以為自己的體育教學積累第一手的研究資料,而這恰恰又可以為提升雙重內涵的理解奠定研究基礎,在這個基礎上發揮出的基于雙重內涵的評價作用,則可以為職大體育教學提供更為科學的教學導向。
作者:陳玉萍 單位:江蘇省南通職業大學技師學院
【參考文獻】
[1]郗鋒,論大學生體育教學中的非智力因素培養,當代體育科技,2013.15
[2]喬誠;許建生,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6
[3]曹麗靚,天津市高職院校體育課教學質量滿意度的研究,大家,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