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聾啞兒童特殊教育闡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當前階段,現有的特殊教育學校內部優質特殊教學模式,是基于特殊學生群體身心發展規律,結合有效的文化外宣、課堂教學、集體訓練等模式,幫助學生全面解析外部客觀世界,結合自我的學習基礎有效構建有利于自我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習目標,進而獲取最佳的學習成效。為此,筆者在文中對聾啞兒童的特殊教育開展及相關內容進行闡述。
一、當前階段聾啞兒童的人格行為特質
當前階段,聾啞兒童的人格行為,實質是指區別于正常兒童所表現出來的一些性格、語言、行為等。通常情況下,聾啞兒童群體的內心世界比較陰暗封閉,并在日常的行為活動中充分展現。如:對其他陌生人運用攻擊性的語言、充滿敵意與仇恨等。此種異于普通兒童且十分顯著的人格行為,對于聾啞兒童日常的學習生活都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響,甚至會在一段時間后會演變成為引發聾啞兒童人格分裂及心理問題等。
1.僅僅是停留于對事物表層認識上。眾所周知,普通兒童是借助自身的器官來實際感觸客觀世界,但是聾啞兒童由于自身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的限制,無法借助自身的器官來感受外界的信息資源,并無法清晰的將其進行表達[1]。因此,在實際接收外界信息過程中,因自我認知能力的限制,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含義,卻不能進行深層次的解析,進一步的導致了讓學生無法對事物的真實性進行有效判定等問題。
2.聾啞兒童特殊群體自身存在負面情緒。當前階段,聽障問題作為不健全兒童五大殘疾中的首位,聾啞兒童在日常的學習生活環境中,其語言表達能力與聽力能力等問題,嚴重導致了學生無法融入到正常的學習交往中,而長時間的壓抑情緒會容易引發聾啞兒童對自我認知與客觀評價過程中,出現嚴重缺乏自信、容易產生悲觀負面情緒,并將自己封閉在一個陰暗的世界,這一系列的因素都造成了聾啞兒童自身身體與心理上的缺陷問題。
二、聾啞兒童的特殊教育的有效開展
1.教師需要不斷提供聾啞兒童與健全兒童的接觸機會。教師若是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使聾啞兒童產生幸福感,就需要及時幫助其樹立健全健康的心理生理人格,使聾啞兒童真正意識到自己與其他兒童之間在人格層面是完全相等的。為了樹立班級中聾啞兒童的自信心,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其提供盡可能多的與健全兒童接觸的機會[2]。如,特殊教育學校可以與普通中小學一同開展一些文藝類娛樂性質的活動,在進行前期準備工作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鼓勵聾啞兒童自主參與到其活動中,與普通兒童一同完成學習游戲任務等,使學生真切的體會到交朋友的幸福感,并逐漸攻克自我的心理問題,進而從根本上改變聾啞兒童的生活狀態。
2.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科學引導聾啞兒童。當前階段,雖然聾啞兒童群體自身在聽說能力方面存在欠缺,但是他們對事物的觀察具有先天的洞察能力。為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科學借用適量的肢體語言來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學習。如,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可以通過掌控自我肢體的擺動,結合大量的面部表情、神態與手語動作來全面感染學生,進而對聾啞兒童進行正確的學習引導。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采用的教學語言需要高度符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不可以過于急切,又不可以過于放松。教師需要在班級中的聾啞兒童獲取信息時,耐心的細致的進行教學,因為其群體在消化知識過程中需要一段時間。在發現學生出現學習問題后,需要依據此問題進行針對性教學。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給予其語言或物質方面的激勵,進而實現重塑學生學習信心的發展目標。
3.全面提升班級中聾啞兒童的道德涵養。為了更加高效的實現聾啞兒童理解并尊重他人,懂得關懷、回報,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對其進行開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活動。例如,利用學生的休閑時光進行教學《三字經》《弟子規》等經典的道德內容,并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圖文并茂的教學優勢,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班級中的聾啞兒童群體可以真正理解并掌握其文章內容,進而逐漸領悟到為人處世的道理,使學生充分理解到自己父母的艱辛與不易。在全面理解父母的付出后,對父母產生一種感恩回報的情緒。教師需要在班級中定期舉辦一些有關父母主題的班會活動,以父母的不易為主線,要求班級中學生逐一講述自我眼中的父母,并再將自我的真實情感落于紙上。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借助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教育與規范班級中聾啞兒童的學習行為,進而幫助學生有效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不斷密切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密切自身與學生之前的關系。教師不可以在教學活動中壓制學生,而是給予完全平等的尊重與愛護。由于此群體在生活自理方面能力比較差,且多半都是借宿在學校。為此,教師需要做到不論是學生的學習還是日常的生活管理,都盡心盡力的照顧好學生,并給予他們盡可能多的關懷與愛護。教師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需要充分結合聾啞兒童的身心規律,因其自身性格較為敏感,教師需要注意盡可能的避免其敏感點,進而更加有效的拉近彼此之間的關系與距離。
綜上所述,聾啞兒童因其自身人格行為存在缺陷的影響,為特殊教育學校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帶來了諸多的挑戰。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結合強制教育來全面干預學生的學習成長,使其可以在短時間內融入到正常生活中,并不斷樹立學習信息,進而從根本上幫助聾啞兒童過上健康有序的生活。
作者:李真 單位:平涼市特殊教育學校
參考文獻
[1]呂曉.學前聽障兒童個別化教學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15.
[2]王曉燕.中國近代特殊教育制度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