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醫教結合背景下高校特殊教育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1教育目標
目前,有學者提出在醫教結合的背景下,應培養出“雙師型”教師。即了解教育以及醫學相關康復理論;熟練掌握必要的康復實踐技能;具備快速判斷特殊兒童障礙特點,獨立承擔個別化訓練的能力;具備個別化康復教學與集體教學相融合的能力。⑦通過高等教育,培養出既具備相關醫學基礎,又具備豐富扎實的特殊教育相關理論。其中,醫學基礎包括生物學、解剖學以及康復學的基礎理論。
1.2課程的建設
為了滿足教育目標的需求,在課程的設置上也需做適當的調整來應對教育目標的變化。首先,要設置相關的醫學基礎課程,例如解剖學、生物學基礎、康復基礎理論等。特殊教育學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既涉及醫學內容,又需要以教育的手段來進行干預,并且特殊教育的對象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在對待聽力障礙的兒童時,需要聽力障礙兒童的分貝損失程度,以及障礙原因,聽力損失的年齡,是否具備人工耳蝸安裝的條件等,所有這些相關的材料的收集都需要具備一定的醫學基礎知識。另外,目前對于孤獨癥的治療,存在許多藥物上的濫用,這需要了解基礎簡單的生物學知識。所以,在醫教結合的背景下,課程設置上需要設置相關的醫學基礎課程。其次,針對不同障礙的干預課程。隨著特殊教育在我國近幾年在我國的蓬勃發展,針對不同障礙的干預模式越來越多樣化,為了能更全面系統地學習掌握各種干預的模式手段,有必要針對不同的障礙來開設一定的課程,使高校學生掌握每種障礙的基礎干預手段,并且了解國際上前沿干預模式。
1.3實踐課程的建設
首先,與地方特殊學校合作,使學生每學期定期去特殊學校見習,讓學生了解對于特殊兒童的“教”。目前,四川文理學院就采取這樣的做法,在大學期間,每學期都會讓學生去特殊學校見習一周。不同年級的學生在見習期間的任務是不同的,在大一階段主要是觀摩學習,進行一定的個案跟蹤等;在第二學年主要是嘗試自己設計教學過程;在第三學年主要是進行一定的實踐應用,并由特殊學校老師和高校任課教師進行一定的指導;在第四學年,主要是將大學期間學到的知識內容學以致用,系統科學地進行課程的設計應用。其次,與地方醫療康復機構合作,使學生了解特殊兒童的相關“醫”的知識。醫療康復機構不同于特殊學校,特殊學校主要是從“教”的角度來對特殊兒童進行干預,而康復機構主要從“醫”的角度對特殊兒童進行一定的幫助。所以,對于高校特殊專業的學生,非常有必要了解醫療康復機構對于不同兒童所采取的醫療措施。例如目前,四川文理學院的特殊教育專業與地方殘聯合作,與殘聯下的聽力障礙兒童康復中心和腦癱兒童康復中心都已建立合作關系,在第二第三學年中,學生都會去聽力障礙兒童康復中心和腦癱兒童康復中心進行見習,了解對于聽障兒童和腦癱兒童的醫療康復手段。
1.4師資對伍的建設
“醫教結合”這一理念,在近十年提得比較多,所以能夠適應這一理念下的隊伍的建設還需要不斷地摸索。對于高校特殊教育專業的師資隊伍的建設目前主要采取的是兩種途徑。首先,加強教師的職后培訓,使其更快地具備“醫教結合”背景下的知識,更快適應“醫教結合”背景下的專業化發展。目前,許多特殊學校對于“醫教結合”下的課程體系構建都比較成熟。高校特殊教育專業的教師可以定期去特殊學校進行學習探討,來更好地理解基層學校對于“醫教結合”理念的踐行,并且多參加研討會,來掌握醫教結合的前沿動態。其次,聘請醫療康復機構的專業人員。對于“醫教結合”這一理念,高校教師多是從“教”的角度來向學生傳授知識,對于與“醫”相關的課程,在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則由專業的醫療康復機構的人員擔任,對學生更為有利。例如:四川文理學院特殊教育專業開設了康復理論與實踐這門課程,對于這門課程,理論部分可由學校教師擔任,對于實踐部分,可以聘請醫療康復機構的專職人員,這樣不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基礎理論,同時還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現實的實踐環節。
2“醫教結合”背景下,高校特殊教育專業建設的困境
2.1正確把握“醫”在特殊教育中的定位
幾十年來,高校特殊教育專業都是以“教”相關知識為主要內容,隨著“醫教結合”理念的興起,才在課程的設置以及教學目標上有所調整,但是如何把握“醫”相關的課程或知識,是目前較少探索的內容,該設置多少與“醫”相關的知識,設置哪些與“醫”相關的知識,如何定位“醫”的范圍,國外目前采取什么樣的“醫教結合”的方式,都是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
2.2特殊學校與醫療康復機構對于“醫”的需求與高校對于“醫”的教授的銜接
目前高校對于特殊教育的本科畢業生的職業定位,是能滿足特殊學校對于教師的要求,滿足醫療康復機構對于康復干預人員的要求。然而,高校對于這些大學生的培養能否適應未來的職業需要,這是首要問題。在高校進行課程設置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特殊學校與醫療康復機構對于“醫”的知識的需求,然而,這方面的研究也比較少。所以,若想讓高校更好地培養出“醫教結合”下的未來從業人員,高校必須與特殊學校和醫療康復機構密切合作,來掌握其需求的動向,做好銜接。
2.3“醫教結合”對高校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醫教結合工作的開展,對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他們不僅需要有教育教學方面的知識,還應該具備相關醫療康復的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保障醫療康復與教育的有效結合。這便對高校教師的知識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學習更多的相關的醫療康復知識,與相關醫療康復機構人員多溝通交流。
3結語
“醫教結合”不但是特殊教育發展的重要指導理念,也是特殊教育的發展趨勢。盡管我國在“醫教結合”中取得不少進步,但是仍然存在許多不足,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醫學與教育的分配與結合,是后期研究的努力方向。
作者:趙蘊楠 單位:四川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