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本科實習階段安全素質教育開展,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在本科實習階段對本科生開展安全素質教育具有必要性,本文主要針對如何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素質教育活動、切實提升安全素質教育的實效性進行了深入探究,以期為向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奠定教育教學基礎。
關鍵詞:本科實習階段;安全素質教育;實效性
2015年4月5日,中國礦業大學某實驗室發生一起爆燃事故,事故造成5人受傷1人死亡;2015年12月18日,清華大學化學系一實驗室突發爆炸,致一名博士后身亡;2016年9月21日,上海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一實驗室發生爆炸事故,兩名學生重傷。對在校大學生全面開展安全素質教育刻不容緩。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地在本科實習階段開展大學生安全素質教育,落實這項教育工作的實效性,讓每位在校大學生具備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識以及較強的安全防范技能,是教育改革面臨的重點與難點。
一、安全素質教育具有必要性
我國在1992年就已頒布《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暫行規定》,明確提出各高校進行安全素質教育的必要性[1]。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安全是人類最基礎的需要,同時也是確保學校和師生人身、財產安全的重要因素,是學校教學和其他工作順利進行的有力保證,更是我們建設和諧校園以及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2]。增強在校大學生的安全教育,是堅持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增強大學生的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范技能,是建設“平安校園”的重要舉措。為了能夠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維護校園安全穩定,提高人才培養層次,高校作為未來的人才儲備基地,對大學生開展安全素質教育具有必要性[3]。
二、安全素質教育具有實效性
傳統的安全教育課程教學過程中課程實踐性差、教學模式單一,教師普遍反映學生學習積極性較低,長此以往,安全教育課程往往就容易被學生忽視,學生對實際經驗與應對措施的掌握也就更無從談起。對于高校本科生實習階段,實驗室是進行教學實踐以及開展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學校對學生全面實施綜合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實驗技能、知識創新及科技創新能力的實踐場所[4]。因此利用本科實習階段對學生進行實驗室安全教育較傳統的理論課程更具實效性,在實習階段傳承給學生一種安全素質,令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自覺營造安全氛圍,同時這種素質也會伴隨他們接下來的科研、工作以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始終牢記把安全問題放在第一位。
三、如何形式多樣地開展教育活動
開展形式多樣的實驗室安全教育并讓學生參與其中,能最大程度地落實安全教育的實效性。有效地開展安全教育活動可貫穿于本科生實習階段的全過程。教師可將安全問題分析作為本科設計論文開題的一部分準備內容,讓學生在實習開始前就對實驗安全性有一定預估,增加實驗順利進行的安全保障。在本科實習階段初期,讓學生主動搜集校園安全事故案例來代替傳統的由教師播放安全教育視頻方式,達到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安全意識和安全事故間的必然聯系的效果。我校已多年積極組織開展本科生參觀實驗室活動,讓實驗室的高年級學生及實驗室老師進行安全教育示范,如向酒精燈內注入酒精不要超過其體積的2/3,帶有一定毒性和揮發性藥品要在通風櫥內進行操作等細節實驗,并讓學生們分析類似這些看似細小的錯誤操作會帶來哪些安全隱患,對參觀過程中發現其他安全隱患進行討論。實習階段中實驗室老師還可以組織本科生與高年級同學以實驗室進行安全事故演習,讓學生除掌握安全知識將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外,更加了解如何應對突發事件,從而在危急關頭積極實施救人與自救。培養應對安全事故的能力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安全素質,更是當事故發生時挽救生命、降低國家損失的重要保障。
四、提升安全教育的實效性
提升本科實習階段安全素質教育的實效性,關鍵在于教師。大學安全教育課程要求教師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基礎知識,同時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藝術,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校應培訓從事安全教育專業化系統化的教師,以便在實習階段將最新、最貼近且最細微的安全問題實例及時傳遞給學生。同時學校還可以調用社會資源,例如聘請公安民警、消防官兵法律人士、安全專家、醫學專家、心理學專家等共同參與實習階段的安全教育活動。將校內資源與社會資源相結合,切實提升安全教育的實效性。利用科學的教學考核管理體系,督促學生將理論轉變為真正的實踐行為能力,也是決定這門課程的實效性的重要因素。健全教學文檔、設立安全教育教學機構提供組織保障、建立安全教育資料室,搜集各種教學資源和學習資源,豐富教育教學內容;制定相應的安全教育師資隊伍評價考核管理制度,完善教學考核體系,綜合評價教學效果,才能真正檢驗出安全教育課程教學的實效性。此外還可以借鑒國外高校安全教育的管理經驗,制定更為健全并符合學院實情的安全管理制度[4],為進入實習階段的本科生建立國際安全水準的實驗室,讓安全教育課程真正成為一門工具課、實用課。
參考文獻:
[1]尹紅,張燕,王慧,等.試析我國大學生管理制度的演變[J].高等農業教育,2010,(9):15-17,33.
[2]亞伯拉罕•馬斯洛(Maslow,A.H.).許金聲,等,譯.動機與人格[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3]鮑敏秦,張原.加強高校學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措施[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204-205,217.
[4]郭濤,謝琨.高校實驗室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9):222-224,25.
作者:劉建政 李國婧 王瑞剛 單位:內蒙古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