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素質教育條件下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小學語文新課標要求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本文從加強自身的文學修養、提升處理教材與設計教學的能力、提升營造積極心理氛圍能力、提升評價學生學習的能力等四個方面就素質教育條件下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的提升談了很好的觀點。
關鍵詞:素質教育;語文教師;綜合素質;提升
新課程對教師是自我發展的機遇,也是超越自我的挑戰。教育部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地位、目標及課程的基本理念都有所規劃,對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的素養與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重要的要求。
1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文學修養
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教師必須首先加強自身的文學修養。當教師自己停滯不進時,再多再好的教學方法也只能時茶壺里面斗波濤———空玩花樣。不進則退,人要時刻發展自己不斷提升品位。語文教育既要落實工具性,還要拓展人文性;提倡大語文教學觀,生活處處皆語文。這些新理念都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因此,一個語文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地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不斷地從閱讀中汲取營養,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提升教師的文化素養,最重要的是做到博覽群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系統地閱讀、批判性地閱讀。只有文化修養提高了,才能夠居高臨下、游刃有余地教學,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打開學生的心靈空間,注重激活學生的創造潛能,注重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2教師要按照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素質教育教學的要求處理教材與設計教學的能力
教材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憑借,不是不容懷疑的“圣經”,不是冷冰冰的教條,是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載體。教材不是凝固、僵化的各種符號的堆砌,還應是師生互動、平等對話的媒體。一是師生和教材的關系,即讀者和文本的關系。文本的意義是由讀者創造的。為了填補文本留下的“不確定的空白”,每個讀者都以自己獨有的經驗、獨特的理解和體驗參與解讀文本,從而得出不同的結論。正是文本解讀的獨特性和結論的多樣性,使閱讀活動如此豐富多彩,魅力無窮。二是教師要駕馭教材,吃透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了解文章的思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駕馭教材的目的是把教材變為學材,把教本變為學本。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學生通向教材的橋梁,使學生感到親近、親切。要整體把握教材的編輯思想、編排體例,了解教材的基本特點。使用教材時,應提倡教師對教材作符合學情的處理。要把創造性地解讀教材和設計教學過程結合起來。三是語文教學應注意選擇切合學生實際和教材特點的教學方法,并使學生逐漸掌握適合自己思維特點的具有個性的學習方法。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以一例帶出多例,以一篇帶多篇;又使學生能融會貫通,即通過大量的言語實踐活動,自己去悟出學習語文的規律。
3提升營造積極心理氛圍能力
作為基礎學科重中之重的小學語文學科,由于自身的特點,為心理健康教育在語文課中的滲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土壤。對于學生來講,課堂是他們生活的主要空間,也是他們心靈得以成長的主要空間,因此,積極的課堂心理氛圍將對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是寬松與嚴謹,嚴肅與活潑,恬靜與活躍,熱烈與深沉的有機統一,這種情境氛圍的創設,可以縮短教學中人與人、人與教材的距離,豐富與活躍學生思想,開放心靈空間,讓學生多一份活氣,增一份靈氣,產生美好的心理體驗,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語文教學,關鍵在于一個“活”字,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和諧的人文環境,要容忍、寬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偏執,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熱愛、尊重、理解、相信每一個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要以表揚鼓勵為主,要善于傾聽不同的聲音,適時地選擇一個既合本意,又易于為學生接受的實事求是的表達,打動學生的心弦,引起他們的共鳴,使得課堂成為平等、和諧的溫馨境地,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架起心靈溝通的橋梁,讓學生想說就說,敢于表述不同意見,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4提升評價學生學習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更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根據現代化對人才的基本要求,現代語文教學評價,必須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我們所進行的語文教學評價改革不僅關注學生怎樣獲得知識,更加關注語文能力的培養,語文素養的形成、提高,而且關注學生聽、說、讀、寫基本技能和認識能力、自學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學習興趣的激發、調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語文課程評價改革不是取消考試,而是把考試作為評價學生語文素養的手段之一。只不過不要以“分數”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不要以“一把尺子”來衡量學生。考試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僅通過考試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提高,而且也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和個性的培養,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習慣,關注學生的獲取知識的過程,關注學生學習語文的生命意義。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必須努力改進命題思路,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這是新課程改革與評價歷史背景下每一位教師肩負的責任。因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上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個性特點,允許讓學生自由表達他們的思想觀點、價值取向。所以我們對學生進行評價也應該是開放、多元的,給學生充分展現自我的空間。總之,新時代在呼喚著新型語文教師,讓我們從時代所賦予的歷史使命出發,切實理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努力學習新課程的內容,不斷提升自身素養,為開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局面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作者:范永才 單位: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半程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