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素質教育下的中學教育管理,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本文以素質教育背景下的中學教育管理模式為研究對象,首先提出了中學素質教育的目標,包括提高民族素質,以培養綜合素質為目標,發揮以人為本理念;緊接著分析了當下中學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包括管理僵化死板,教師缺乏和學生的互動,教師缺乏自身特色;最后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提出了中學教育管理應堅持的原則,分別是堅持發揮教師的管理主體作用,堅持課堂教學為管理實踐,嘗試推進學生管理。
關鍵詞:素質教育;中學教育;管理模式
中學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實施的階段,學生的個人素質和學習習慣直接關系到整個教育過程的實施效果和后續步驟,加強素質教育理念的滲透和素質教育的實踐開展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和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這一課題的開展具有巨大的實踐意義。在素質教育下推進中學教育管理模式革新,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要積極參加自我管理,注重發揮自我管理。
一中學素質教育的目標
廣義的素質指的是教育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在后天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質結構,通常又稱為素養。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質、智力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落實素質教育特別是加強基礎教育和義務教育中的素質教育建設是符合國家人才戰略要求的。教育投資和經濟投資相比,具有投資回饋慢、投資周期長、投資成本高等特點,但是教育投資的成效也相當巨大,培養出的人才能夠在相當長的一個周期中持續穩定地為社會做出貢獻。素質教育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全體適齡青少年為受眾,密切關注其潛能開發和素質拓展,通過增大普及面積和實施廣度,從源頭提升國民素質。
(一)以培養綜合素質為目標
在素質教育中,講求“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素質全面發展。人的綜合素質主要包含人的思想道德素質、智力文化素質、身體健康素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在中學學習期間,這些品質剛剛萌芽或者初步形成,有著較大的空間改變和提升,因此采取恰當的方法是對中學生綜合素質的全新塑造。學生的綜合素質同學習成績的培養相比難度更大,并且培養周期也相對較長,其涵蓋的內容更加廣泛,但是對于學生的個人素質培養以及日后個人發展而言也有著較大的裨益,因此培養綜合素質需要著眼于長遠,立足于當下。
(二)發揮“以人為本”理念
“以人為本”理念要求教育環節圍繞學生展開,發揮學生的本位作用和核心作用,這一方面是要求學校堅持重視中學生的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在教學環節中要堅持尊重人、依靠人、發展人、為了人,既要將個人教育上升到素質教育的整體,又要將素質教育這一大課題落實到個人教育的細微環節之上。以人為本就是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教師要認識到在管理活動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體價值,學生更要在管理過程中認識到自己作為主體的價值,從而調動自己的主觀積極性。
二當下中學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素質教育在國內的改革已經推行了近二十年,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仍然發現,我國素質教育還存在著一些缺失的地方,特別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方法還不夠先進,培養過程缺乏一定的耐心,還存在一定的功利主義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存在的問題表現為以下三點。
(一)管理僵硬死板
韓愈在《師說》中對教師的職責下了精準的定義,即“傳道授業解惑”,可見授業只是教師的職責的一個部分,而在現代的中學教育中,教師的角色被狹隘化,教師的日常工作和教學行為全部圍繞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展開,教學管理看似嚴格理性,但是卻缺少了一些彈性的空間和人性的溫情,這樣的教育管理有可能導致學生個性和活力的喪失,不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教師缺乏和學生的互動
教學本身是一個師生相互學習和促進的過程,而教學管理更是一個師生互相溝通、互相磨合的過程,即教師及時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進行調整管理方法,學生也在接受管理的過程中學習教師的理念和特質,但是這一過程需要不斷的調整和溝通,只有及時溝通互動,才能深化彼此的共識,消除彼此的誤會,但是就目前來看,很多教師并不重視和學生開展互動。
(三)教師缺乏自身特色
從中學生的角度出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模仿欲望都比較強,教師的優良品質則會直接的影響他們的最初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建立。但是很多中學的教師在學生面前都是嚴肅刻板的管理者形象,缺乏自己獨特的特色和人格魅力,教師建立起自己的人格魅力或是活潑積極,或是仁慈溫和,或者穩重敦厚,或是熱情洋溢,這都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素質教育背景下的中學教育管理應堅持的原則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推進中學管理改革要堅持兩方面,一是要貫徹素質教學和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則是要考慮到中學的現狀,考慮到中學生以及家長的實際接收狀況,實踐策略一定要堅持動態化、彈性化,同時要不斷的在實踐中調整,防止水土不服的情況出現。
(一)堅持發揮教師的管理主體作用
素質教育重在引導,既要由教師引導學生加強素質建設和學習,另一方面也要引導教師投身于素質教育當中不斷學習。因此素質教育要堅持以教師為主體,一方面要注重對教師的激勵,即鼓勵教師在教學管理中進行創新,對待思想先進、方法科學、成效突出的教師要予以獎勵,同時也要推廣他們的教學方法[1]。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可以采取定期反饋教學報告,按時組織理論知識學習的方法,促進教師的不斷成長和個人教技進步,這是教師與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同步成長。一個需要值得區分的概念是“主體”與“管理主體”,在中學教育管理中,學生是受服務對象,同時也是開展教育的主要對象,因此學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體,但是“管理主體”則是教師,因為學生的世界觀還處于養成階段,同時自控能力以及自我管理還不強,因此需要教師的引導與疏導。在教師發揮主體管理作用時,要堅持“一碗水端平”即處理問題“公平、公正、公開”,這既有助于提升教師的威信和管理模式的執行效果,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管理的穩定開展,利于其借鑒其他教師的先進管理方法和模式。
(二)堅持課堂教學為管理的實踐
課堂教學是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教師和學生開展溝通和雙向交流的一個契機,教師應該堅持以課堂教學和教學管理并行的實踐方法,在課堂上加深對學生的了解,采用情景激勵法、小組學習法、探究實踐法等多種學習方法,展現出學生的個性和天賦,發掘出學生的優勢所在。只有把握住學生的優勢和性格,才能在管理中對癥下藥,采取不同的引導方式進行疏導式教育,提升學生的素質和個人能力[2]。課堂教學一方面要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同時也要注重進行學習方法的引導和訓練,學習方法決定學生學習的效率以及高年級學習成績的上限,因此在課堂活動中進行學習方法和管理方法的滲透應該堅持雙管齊下,協調促進。
(三)嘗試推進學生管理
學生管理是管理實踐活動中延伸,能夠促進同學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切實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應該注重培養優秀的學生干部,在日常管理中,學生干部同學校應該開展緊密的合作,既能夠及時溝通反饋問題,協助教師工作,另一方面也能獨當一面,成為學生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得力幫手[3]。教師應當注重引導和方法的傳授,讓學生感受到成就感和被重視的快樂,同時營造出和諧公平的氛圍。
四結語
素質教育主要包括內在素質和外在的素質。內在素質主要是人對世界、環境、人生的看法和意義,包括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也就是一個人的對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為人的“心態”。外在素質就是一個人具有的能力、行為、所取得的成就等。素質教育是推進教育改革和科教興國戰略的強化,在這一背景下推進中學管理模式改革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中學階段的教學效果和中學實踐,另一方面也為初高中素質教學和人本管理奠定下良好的基礎,是符合我國當下教育現狀的積極嘗試。素質教育的推進雖然取得一定成就,但是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應該戒驕戒躁,不斷嘗試,勇于在實踐中總結經驗,這有助于推進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素質教育實踐的推進,從而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這有利于人民素質的提高,同時也利于推進我國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
參考文獻
[1]陳雪.試論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教育管理[J].商業故事,2015,23:58-59.
[2]王燕.素質教育背景下的中學語文教學改革探究[J].教學世界(學術版),2016,11:162.
[3]張玉清.基于素質教育背景下的中學教育管理[J].吉林教育,2015,22:53.
作者:鄭博 單位:遼寧省大石橋市金橋管理區金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