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職業素質教育金融人才培養,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從教育的角度,素質一般認為應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社會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等四個方面。根據素質的具體內容和人才培養目標定位需要,我們通常可以將它劃分為基礎素質和職業素質。基礎素質是對作為“社會人”身份的要求;職業素質是在職業過程中所需要具備的素質,是對作為“職業人”身份的要求,內容包含了思想道德層面的職業意識、職業理想、職業道德等,社會文化層面的職業交往、職業禮儀、團隊合作等,專業素質層面的專業知識、職業能力、職業技能、創新素質等,以及身心素質層面的職業心理、職業性格等。在高等職業教育大發展10多年中,關于高職究竟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過。隨著實踐的豐富和理論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員對受功利主義理性觀影響,以就業為目標培養“工具人”的批評越來越多。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開始更加重視學生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的統一、個性發展需要和社會需要的統一,更加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更加重視把學生作為完整的人、全面發展的人的培養。社會用人單位在人才選拔上,也更加突出對職業綜合能力和素質素養的要求,而不再僅僅看重學生的專業能力或技能水平。在這一宏觀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實施素質教育也逐步從理論探討走向實踐應用,開始探索符合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要求、適應高職教育發展規律的素質教育實施模式。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是為學生成長、成才和發展服務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的教育,是綜合考慮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個人發展需要的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是培養素質高、能力強、技能優的高品質應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在素質教育內容的具體安排上,我們認為,高職教育的一年級階段,應以培養學生的基礎素質為重點;二年級階段,隨著專業課程比例的加大,結合就業教育、創業教育,開始增加職業素質的教育內容;到了三年級階段,學生面臨頂崗實習和就業,就要以職業素質為主要內容。高職素質教育實施的三個階段,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最終實現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二、高職教育階段實施職業素質教育的方法與路徑
不同的教育層次、教育類型,學生所處的不同狀況和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教育教學環境,素質教育實施的目標、內容、載體、形式都應該有所不同?;A教育實施素質教育的初衷是源于對應試教育的糾正,高等職業教育實施素質教育,首先是解決培養“工具人”的人才培養目標偏離問題,脫離片面強調專業能力、職業技能的誤區,更加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特別是職業素質的提升,實現價值理性的回歸。
1.確定科學合理的素質教育目標
高等職業教育以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為重點實施素質教育,是由高職教育的特征和高職學生的特點所共同決定的,是學生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共同需要。高等職業教育具有高教性和職業性的雙重特征。高職學生的文化基礎相對薄弱,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相對較差,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控制力、意志力相對較弱。因此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就是要結合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的現實情況與個性特點,綜合考慮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個人發展需要,確立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方面。
2.選擇有針對性的教育內容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強調產業、行業、企業、職業諸要素的融合,培養的是一線高端技能型人才。素質教育要服務于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服務于學生的個性成長和職業發展,要與職業、崗位以及學生的特點相結合,重點是加強學生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態度的教育,加強敬業愛崗、責任意識、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
3.應用有效的教育載體
職業素質教育載體是聯系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的橋梁和紐帶,能夠承載、傳導職業素質教育信息或內容,并服務于職業素質教育方法。職業素質教育載體既要具有行業、職業特色,又要貼近實際,能夠提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高職院校開展職業素質教育,可以采用富有行業特色的職業裝、工號牌、企業形象標志系統等物質載體,運用職業發展規劃演講、職業禮儀規范大賽、職業素質拓展等活動載體,試行以總經理、財務總監等代替班委進行班級運行管理,制定班級口號、班歌、班訓等文化載體。
4.采用豐富多樣的教育形式
高職學生對深奧理論、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差,擅長于形象思維和做中學、學中做。職業素質教育要采用思想引導與行為管理相結合方式,避免機械的灌輸和空洞的說教,可以以案例剖析講座、職業素質課程、素質拓展行為訓練、個體激勵輔導等形式進行思想觀念教育,并在技能訓練、專業教學、實習實踐中,融合開展職業素質教育。同時,要加強行為規范管理,按照行業、企業的紀律規范來要求學生,以組織討論、觸發思考、引導反省、促進升華的方式,幫助學生把行為轉化成良好的習慣,并進一步內化為職業素質。
5.利用強大的行業企業教育資源
與行業、企業緊密合作,是高職教育的特色和優勢。職業素質教育要充分利用行業、企業的資源,包括優秀的企業文化、行業兼職教師、教育教學案例、實習實踐活動等,讓學生在融入行業、接觸崗位的過程中,實現教育的目標。
三、銀領學院實施職業素質教育的具體實踐
銀領學院是由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和金融機構共同組建,獨立設置的二級學院,統一、集中管理全部金融機構訂單班級,學生全部是進入訂單人才培養的大三學生。銀領學院以職業素質教育為重點內容實施素質教育,幫助學生完成向“職業人”“社會人”的角色轉變,為職業發展奠定基礎,取得了顯著成效。
1.以觀念轉變為先導
觀念決定行為、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要真正改變一個學生,必須從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開始。很多學生的行動不能落實到位,良好習慣難以養成,其真正的根源首先是思想觀念上的問題,其次才是方式方法上的問題。銀領學院通過訂單班開學典禮、舉辦專題講座、舉行專項素質拓展訓練及開設職業素質提升課程等形式,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轉變思想觀念、思維模式,培養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日常的技能訓練、專業實踐活動中,有意識地融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教學目標不僅是培養職業技能、職業能力,同時也是在培養上進心、意志力、刻苦精神等職業素質;在職業禮儀教學與訓練中,不僅重視外在形象的塑造,而且強調對人、對崗位、對職業的尊重,強調內在素養的提升。學生思想觀念的改變,職業理想、職業意識、職業態度的正確確立,是職業素質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
2.以行業、企業為依托
工學結合、產學合作是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特色和優勢,高職院校具有利用行業、企業教育教學資源開展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有利條件。銀領學院以訂單培養的優勢,和訂單單位合作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引入訂單單位優秀的企業文化,很大一部分課程交由行業內培訓師授課,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接受職業熏陶。隨后利用行業培訓、頂崗實習的機會,在業務培訓、實習實踐的過程中,在職場環境中,在行業指導老師的直接帶領下,進行業務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學生的學習地點在學院和訂單單位之間交替進行,學生經過實習實踐,可以非常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在專業技能、職業禮儀、業務素質等方面的差距和不足,這樣可以使學生回到學校以后學習,更加用心、更加刻苦。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運行,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業務技能,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養成了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實現職業素質養成的目標。
3.以開放合作為手段
產業、行業、企業要素的深度融入,是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基礎。銀領學院利用訂單培養,確立了學生的“準員工”身份,不僅取得了引入企業的設備、師資、培訓的便利,而且輸入了行業、企業的標準、規范、文化,學生通過參加訂單單位的職業技能競賽、業務比賽、演講比賽、運動會等職業活動,接受訂單單位的企業文化熏陶。學生在開放合作、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實現了職業素質的提升。
4.以實踐活動為平臺
職業素質是理論性教育與實踐性教育的統一,以實踐性教育為主。職業素質教育應當包括職業道德、職業精神等內容,但這些知識性、理論性教育能否發揮作用,關鍵在于能否依托于實踐、走進實踐。積極構建學生實踐活動平臺,是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重要方式。銀領學院以提升學生職業素質為中心,以學生職業素質量化考核和班級綜合素質測評工作為抓手,構建了八大類學生實踐活動載體,舉辦“我的職業•我的夢想”主題演講比賽、“規劃精彩人生,打造錦繡前程”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激活正能量,實現新跨越”微博展示、“學習、交流、感悟、超越”校友日活動、“提高身體素質,塑造團隊精神”運動會、“提升職業素質,展示企業文化,展現銀領風采”文藝比賽、“強化服務禮儀,展示職業形象”金融職業禮儀大賽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主題活動中,完成職業素質的提升。
5.以行為規范和素質養成為路徑
職業素質教育需要思想引導和行為規范相結合,互相影響、同步推進。銀領學院采用“職業化教育,員工化管理”的模式管理學生,對遲到、早退、曠課、課堂聊天等不遵守紀律行為,對男生留長發、女生化濃妝或過度佩戴飾品、上課趴桌子、玩手機等不文明行為,進行嚴格管理,對違反規章制度的學生以訂單單位員工素質的要求進行嚴格教育。平時從細節要求著手,通過幫助學生培養下課后自覺關燈、放好凳子,開會帶筆記本,主動問候老師等良好行為習慣,來提高學生素質。通過統一著職業裝、掛工號牌等形式,營造職業氛圍,培養職業意識。同時,通過教育引導,激發學生內在的自覺性、主動性,最終實現從行為操作層面為主的規范,進入到思想素養層面內化為主的培養,再轉化到上崗前的職業行為、職業習慣等外顯層面的表現。
6.以核心優勢培養為成效
高等職業教育要得到社會及用人單位的認可,提高吸引力,體現人才培養價值,就必須培養具有核心競爭優勢和職業發展優勢的畢業生。銀領學院以職業素質提升為引領,培養學生更高的職業技能、更美的職業形象、更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已經為行業、訂單單位輸送了近6000名高素質、應用型的金融人才,產生了用人單位競相進校選拔人才制度化的“趕集”效應,在高職教育界和浙江省金融界產生了較大的品牌影響力,展現了素質教育的實施成效。
作者:王祝華 單位:浙江金融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