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聲樂教學非技能素質教育體會,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鼓勵學生在繼承的基礎上發揚個性,勇于創新
著名的中國大畫家齊白石老先生可稱謂桃李滿天下了吧,他曾對其關門弟子許麟廬傳授這樣一句話:學我者生,似我者死。老先生是非常不贊同弟子們一味模仿他作畫的。許麟廬從齊老這一句話語中悟到了藝術的精髓,此后,他在刻苦學師技法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與靈氣,從師繭中脫離,在他的丹青之路上開拓出了一片新的視野,成為畫壇上公認的具有獨特大寫意畫風的一代名家。還有一個例子則從反面印證了齊白石先生的經典名言。20世紀50年代,日本有一位天才的兒童,9歲時便參加日本青少年書法展,展會上其酷似“書圣”王羲之的作品引起了書法界的強烈反應,他的四幅作品全部被私人收藏,總價值1400多萬日元。20年過后,當時一些寂寂無名的人脫穎而出,而他卻在書壇上消失的不見蹤影。什么原因呢?原來這位少年神童20多年來一直臨摹王羲之的書貼,其書法學王羲之惟妙惟肖,幾乎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而自己的書法個性卻磨的一點都沒有了。在藝術家的眼里,其作品只能算是仿制品,沒有藝術鑒賞價值。聲樂藝術也是如此,學別人學得再像,也會被別人的光輝所吞噬。實踐證明,沒有哪位歌唱家是靠模仿而得到藝術大師頭銜的。金鐵霖教授的聲樂教學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深諳藝術之道,根據各個學生不同的個性及聲樂條件,積極鼓勵學生在聲樂的道路上創新發展,培養出了如大氣壯麗、宋祖英甜美清純、張也婉轉細膩、閻維文淳樸豪邁等眾多各呈異彩藝術風格的歌唱家。以上事例無疑給我們的聲樂教學以深刻啟示:聲樂教學中,既注重學生聲樂基本功的學習,同時更應勉勵學生發揚天性,善于思考。這不僅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人文關照精神在教師職責上的神圣體現。
2關注聲樂技巧講授與非技能素質培養的統一
由于聲樂技巧具有可操作性,學生能直觀感受到演唱效果的提升,因此容易受到學生的重視。長期的教學實踐證明:在“為技巧而技巧,為聲音而聲音”理念指導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更容易成“匠”而不太可能成“家”。北宋著名詩人歐陽修也曾寫過一首關于音樂感受的詩《贈無為軍李道士》詩曰:音如石上瀉流水,瀉之不竭由源深。彈雖在指聲在意,聽不以耳而以心。如果說蘇東坡的詩含有頗深的禪理,那么歐陽修的這首詩則平直地述說了音樂的真諦:清流過石的入耳好聽,是因為水流連連有深遠的發源地;手指頭能彈奏出美妙琴聲,是因為彈琴者心中有豐富的情韻,也即彈琴的指頭是聽命于心靈的,這心靈便是彈琴者的意蘊和樂感,彈琴的指頭不過是人的主觀情感意志的表現,對于美妙的音樂來說,琴與手指都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協調兩者的關系,志趣高雅審美涵養高的人更易于發現二者之間美的特性,并與之影響、交流,故而發生美的聲音。這也給了我們啟示:聲樂教學中,對人才的培養,除了聲樂技巧的傳授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其全面素質的培養,也即非技能素質的培養。例如,學生的知識結構、道德情操、審美理念、個性特征以及思想情緒等,這些非技能因素對學生的真正成才具有至關重要的決定性的影響。假如一位歌者沒有對歷史和文學的基本知識進行了解,在演唱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你不要再去做情郎》這首詠嘆調時,不了解18世紀西班牙的社會背景,不熟悉歌曲中的文學故事,如何能唱出費加羅幸災樂禍的帶點調侃凱魯比諾的意境?沒有讀過小仲馬《茶花女》的原作和看過威爾第的歌劇,有誰能演繹好《再見,往昔美麗的夢》這首凄美絕望的詠嘆調?同樣,不了解舊中國的時代背景,不了解舊式知識分子的心態、戀愛價值觀以及他們的審美意念,你也是不能準確地演唱好《教我如何不想她》這首歌曲的。所以,我們的聲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傳授學生歌唱技術以外,還一定要重視學生非技能素質的教育,平時要養成愛學習的習慣,要鼓勵學生勤看書,盡可能多的涉獵一些中外文學知識、歷史知識、美學理論等人文科學知識,為今后自己的藝術道路打下堅固的基礎,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確的審美理念,完美的性格秉性以及健康的思想情緒等等,必須讓學生知道這些非技能因素對他們今后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決定性的影響。所以說,一位優秀聲樂教師的人文關照應體現在對學生聲樂技能傳授與非技能素質培養的有機結合上。
3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態
聲樂教師除了在教學中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照,還要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學生,要真誠地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態,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對他們心靈、情感和生命成長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難題施以人文關懷。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對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問題做更大的關心,不僅關心他們的就業,也要關注他們今后在藝術之路的健康成長。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過:學生只有在愉快、融洽、諧和的師生關系中,才會對求學產生一種安全感,才能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并能真實地釋放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性格特征,也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潛能。師生間彼此尊重,彼此信賴,彼此溝通,彼此合作的人際關系就會形成一種融洽諧和的情感場,學生在強烈的情感場中自然就會激揚創新精神,馳騁創新思維。這對聲樂教學為國家培養全面素質的合格人才是十分有益的。
作者:羅平冠 單位:江漢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