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談初中寫作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個性,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寫作是語文學習的重難點,作文能檢驗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助于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但是當前的初中寫作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制定科學的個性化的寫作指導策略顯得尤為重要。
一、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寫作個性化教學的特點和重要性
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使得我國的教育教學事業煥然一新,但是也給基礎階段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嚴峻考驗。個性化能力和核心素養作為重要培養目標逐漸被擺到了重要位置,尤其是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個性化教學有利于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初中寫作教學旨在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和語文思維,融入個性化指導理念符合實際教學需求,有利于優化教學內容。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勇于探索新型的寫作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寫作意識,實現知識儲備和能力提升的雙重培養目標。個性化寫作教學具有精確的定義,主要指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必須經過自我思考形成個人的獨到見解,寫出的文章要新穎別致,如此一來才能生動地展現自我個性。個性化的寫作培養是一個綜合性過程,需要從初中語文教學實際出發,進行不斷改進和完善。
二、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寫作個性化教學的有效途徑
1.主題個性,積極參與
在初中寫作教學中,不能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良好的寫作課堂首先體現在教師的授課風格和授課語言特點等方面,這是因為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對教學的順利開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換句話說,一節課效果的好壞大部分取決于教師。因此教師在初中寫作教學中應該把自身的個性特點體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寫作學習中,主動展現自己的個性和情感。例如,在講述“作文主題的確立”時,教師在備課階段可以根據特定的主題,如“家庭”等,準備相關的圖片、視頻、詩歌或音頻等,然后在課堂上展示,并且讓學生猜測本節課的主題是什么,之后再帶領學生一起討論和交流,最終確定作文主題。教師最后的總結可以如下:“我們剛才觀看了一些圖片和視頻,老師也完成了短文的朗讀,相信大家已經了解了本節課的主題就是親情和家庭,所以猜到這一主題的同學,恭喜你們已經具備了捕捉信息和總結要點的能力,你們可以很驕傲地告訴自己這是寫作環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師給予學生適當的表揚,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個性化的教學能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學習,這是寫作教學應該回歸個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注重觀察,激發興趣
寫作首要的環節和要求便是觀察,如果說生活就是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各種碎片,那么寫作就是把這些零零散散的碎片重新拼接在一起,并且加上優美的文句和合適的文法,最終呈現出一篇優美的文章。所以想寫出優美的文章就需要善于觀察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方方面面,教師應該給予學生不斷的引導和幫助,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寫作靈感。例如,筆者每次布置寫作任務前,都會讓學生先表達感想,目的就是發散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養成觀察的良好習慣。只有善于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寫作時才不會無話可說。而且養成留心觀察的好習慣后,學生還會發現生活中有很多東西等待發現和挖掘。有一次,我要求學生以“理發”為主題寫作。有的學生在作文中寫道:“小時候都是媽媽親自給我理發,那些畫面現在想起來都會讓人心頭一暖。”還有一位學生寫道:“以前我一直認為理發師是一個很平凡的崗位。但是有一次去理發,我發現理發師的認真程度讓人佩服,他把每一次理發都當成創作。”經過寫作前的表達訓練,學生的思維會逐漸活躍起來,會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
3.尋找素材,挖掘生活
如今,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大多是無話可說和無事可寫。很多學生在寫作時會胡編亂造,導致寫出的文章不能抒發內心的真情實感。這是因為很多學生都沒有真正關注和留心觀察生活。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人、事、物,讓學生熟記“作文來源于生活”。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對身邊的人、事、物的敏銳觀察力,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激發學生對寫作的熱情,這些都是寫作靈感的重要來源。在平時的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把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對問題進行思考,逐步培養學生從內到外的探索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師可以用一些簡單的具有聯想性的詞語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幫助,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例如耳機,學生通過耳機可以聯想到手機、電腦、音樂等很多東西,再深入下去還可以聯想到科技改變人類的生活等。
4.更新理念,提升效率
個性化教學理念憑借主動、創造、開放、民主的基本特征在素質教育改革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初中寫作教學把握合適的時機把個性化教學理念引入課堂,對學生的發展與成長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真正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讓他們樂于投身寫作訓練,實現了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全方位提升。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意識到寫作是自我表達的過程,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想方設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寫作訓練中,自主積累寫作素材,總結寫作思路,學習謀篇布局的技巧,并在作文中融入個性化的表達,以便提高作文的整體質量。例如,在教學七年級課文《秋天的懷念》時,教師可以先布置預習任務,要求學生通讀,形成個人認知和情感體驗。在課堂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結合自身的閱讀感悟和學習收獲寫一篇文章,要注重個性化的表達。這樣不僅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還能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有的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了解了母愛深沉偉大的特點,以“我的媽媽”為主題,融入自己生活中的事件,表達了對母親的愛和感激。
5.創新教學,滲透技巧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寫作教學必須體現素質教育的理念,側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創新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各項潛能,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傳統的寫作教學模式較為單一,缺乏問題教學環節和獨立思考環節,難以深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初中寫作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對學生寫作思維和寫作能力的發展都非常有利,長期堅持能幫助學生實現跨越性的發展與成長。簡單來說,初中個性化寫作教學有利于學生寫出有新意的文章,能提升寫作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深層次而言,初中個性化寫作教學體現了新時期創新和發展的主旋律,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在日常的寫作教學中,教師需要有目的地、有計劃地滲透寫作技巧,采取問題驅動、情境創設或互動教學的形式豐富寫作指導的過程,鼓勵學生發揮個性特點寫出有自己風格的優質文章。例如,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對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進行了場景刻畫。在課堂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這種方式描寫某個熟悉的場景,以便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且學以致用地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注重因材施教和鼓勵性教育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彰顯,特別是在作文批改時,教師要及時指出學生的優點和不足之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拓展閱讀,塑造思維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相輔相成的兩個教學環節,需要教師精心設計。為了落實個性化教學的要求,教師需要積極開展閱讀活動,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并開展課外閱讀討論會挖掘學生的潛力,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思考,以便為寫作活動積累素材和經驗。在日常的寫作教學和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避免套用固定的教學模板,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文學名著賞析、寫作片段訓練、積累寫作素材等活動,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展現和培養學生的個性,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在實際的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改進教學方式,先進行拓展閱讀,然后再開展寫作活動。實現個性化寫作教學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保證學生對寫作有正確的認知,達到啟迪學生智慧的目的。例如,在以“愛國主義”為主題寫作時,教師可以精心挑選有關的課外讀物,播放《戰狼》《紅海行動》等愛國主義電影的片段,增加學生的寫作素材儲備,引導學生積極自主思考,獲得對“愛國主義”的不一樣的見解。個性化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和思維能力。在教師的寫作指導結束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必須有自己的思考,展現自己豐富的閱讀積累。教師應該不斷鼓勵學生在作文中彰顯個性,這不僅有利于實現個性化寫作教學的目標,更能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7.模塊訓練,提高能力
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寫作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學生之所以對寫作存在畏難甚至抵觸情緒,不愿意寫,也不想寫,主要是因為沒有經歷過系統化的寫作訓練。教師可以把寫作訓練融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用常態化的方式緩解學生對寫作的不良情緒,逐漸引導學生,使他們樂于參與寫作訓練并愛上寫作。教師可以用限制時間、限制次數的訓練,幫助學生掌握事件的敘述方式、合理安排文章結構的方法等,從而淡化學生對寫作的抵觸情緒,讓寫作融入學生的血液中,變成一種本能。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寫觀察日記,培養學生的寫作意識,用持之以恒的訓練方式緩解學生對寫作的畏難情緒,將模塊化的寫作訓練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很多學生在寫作時會出現無話可寫的情況,教師可以把寫作教學和詞匯教學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并且提高學生對詞匯的運用能力。這樣既能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也能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在遣詞造句中培養學生的寫作個性。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詞匯的強化訓練,讓學生擁有良好的詞匯運用能力,使得寫出的文章更加具有韻律美和意境美。教師要做好課堂預設工作,通過對比和聯想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詞匯專項訓練,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例如,有些詞語非常相像,但是表示的意思完全不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詞語放在不同的語境中分析和理解,幫助學生準確掌握詞語的用法。又如,在給“栗”和“粟”組詞時,如果不查字典,大部分學生只能組出“栗子”和“粟米”,一些知識儲備較豐富的學生能想到成語“火中取栗”和“滄海一粟”。很顯然后者水平更高。在寫作過程中,準確地運用豐富的詞匯,既能提高文章的生動性,也能強化描寫的準確性。教師要根據學生作文中的詞語使用情況對其進行評價,如評價學生成語使用的情況,對表現優異者提出表揚,從而提高學生正確運用成語的積極性。這種方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詞語應用能力,為其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8.打破封閉,走向開放
傳統的寫作教學把學生禁錮在教室中,割裂了學生與自然和社會之間的聯系。教師也常常以自身為主體,對學生進行灌輸式教學,導致學生的文章中沒有生活氣息,內容空洞乏味。即使有些學生能滿足教師的寫作要求,但是文章也大多只是單純的模仿,或者是為了迎合教師的要求進行的虛假寫作,并沒有真正結合自身的日常生活。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學生眼里沒有生活,心里沒有生活,缺乏豐富的寫作素材。對于學生來說,封閉的課堂就是限制其思維發展的牢籠,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在自然中獲取寫作靈感,感受生活的美妙,體會競爭的刺激,把這些真實的情感寫進文章。這樣能極大地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庫,增加學生文章中的生活氣息。教師要不斷創新寫作教學模式,解放學生的思想,豐富學生的閱歷,增加學生的生活積淀,打開學生的寫作視野,幫助學生打破寫作的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讓他們接觸到更廣闊的空間。教師要把課堂教學延伸到課下,幫助學生在時間上進行無限延長,確保寫作教學不僅僅發生在課堂上,也發生在課堂下,保持教學的連貫性。通過創新寫作教學模式,學生不但能做到下筆如有神,還能保證寫作的真實性。教師要開展豐富的寫作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豐富學生的學習和情感體驗,幫助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總而言之,教師要運用多種個性化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內容,切實有效地按照學生的學習特點、智力特點以及個性特點,進行有針對性和激勵性的引導,幫助學生不斷完善和發展自己,最終實現寫出更多優質文章的目標。
作者:張圣明 單位: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附中行知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