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素質教育理念下高校武術教學改革,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素質教育理念是當下國家倡導的最新的教育理念,對老師和學生的要求都變高了。本文就是面對這種要求專門針對普通高校武學教學的現狀以及弊端,以素質教育為切入點,闡述了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高校武術教學的改革趨勢,力圖促進武術教育在高校體育教育中的改革和發展,推動素質教育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高校武術教學;素質教學理念;教學改革分析
1什么是素質教學
1.1素質教學的概念
素質教學就是對人的各方面的素質進行全方位的培養與教育。這種培養貫穿人類生產生活的始終,人的行為完全由他這個人的整體素質所決定,包括他的性格的養成還有其它方面?,F在社會發展非??欤總€人都有自己的個性,都是獨立的個體。素質教學也會教會大家如何自己去解決一些問題,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F在社會有一種這樣的現象,各個國家越來越重視自己國家孩子的教育了。從中國的現狀來看就可以發現?,F在的年輕父母花在孩子教育上的錢是非常多的,讓孩子去學音樂學武術都是為了加強孩子各方面素質?,F在的教育花費可以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了,什么奧數班、武術班、美術班、音樂班。這說明現在的孩子光學好科學文化素質還遠遠不夠,必須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能以后為祖國做出貢獻。這些特長班的出現也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現在的學校根本不重視學生全方面素質的發展,只重視成績。素質教育只是嘴上說說,實際操作很少有學校能做到。還有很多學校依然只抓孩子的德育和智育,其他方面老師也不想過多的對學生進行培養。這也是應試教育的一個弊端。很多中學生上完高中到大學都是一個樣子,沒有什么特長,非常普通,如果一旦遇到什么事情其自身的解決能力是比較弱的。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還是學生都應該要把素質教育重視起來。
1.2素質教學的特點與類型
素質教學可以是全方面的教學、無論是教學的主體還是被主體都可以成為教學的主體。首先,學生自己可以對自己進行素質教學。自己去網絡上查找素質教學所需要的資料,自己在家或者在學校以外的地方進行學習。自己主動學習的效率一定比老師教或者家長督促的效率高。而且還可以自己舉一反三總結自己學習的弱點,不斷地進步。其次,除了學校以外,社會也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和東西。在社會上可以接觸到不同類型的人,他們不同的特點可以讓自己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能學習到除了自己身上的優點外的其他人身上的優點。在群體中還能接收到很多社會的信息,增長自己的見識,提升自己的社會經驗。在社會中一定有學校教育。學校是社會的一部分,在學校的素質教育中,當然如果學校足夠重視的話學校一定是會給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的素質教學環境讓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最后,再往更大的方向發展就可以提到國家對學生的素質教學影響了。國家一直以來都在不斷調整教育方針政策,為的就是適應社會的發展,因為時代在不斷地進步,教育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教出來的學生才能適應社會生活。國家的教育方針包括教育體制、教育政策、教育制度等,這些都是為了實現真正的國家教育。而且國家教育還受到憲法和法律的保護,有一定的實施保障。素質教學也有很多的特點。比如素質教學有全面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與培養;素質教育有針對性,針對的都是21世紀的學生;素質教育還有不可逆性,所有的教學都是循序漸進的;素質教學還具有靈活性,教師或者自己可以在限定的范圍內自由發揮,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學習或者教學。
2高校中武術教學出現的問題
2.1武術在高等教育中的問題
武術是一項中國傳統的體育項目,中國人發明,中國人傳揚。中國武術博大精深,融入了道家和中醫兩個門路的知識與動作,實是國之精粹。在很多影視節目里外國人也對武術產生了興趣,紛紛練起了武術在國際上掀起了一股武術熱潮。在古代男子考官有文試和武試,可見古代人對武術的重視。而中國歷代的皇帝大多都是能文善武,而且武還優于文。而且古代武官比文官更加吃香。在當代社會武術好像變成了老年人的一種健身愛好。大多數玩武術的人都是老年人。而青年人一般都只是聽說過沒見過,沒碰過。中年人生活壓力比較大,即使是想通過武術來鍛煉身體,可生活節奏也不允許。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還達不到這樣的程度而且學習壓力大。大學生這個群體有一種特性,大學生的學業壓力不大,生活壓力也不大,課業輕松,平時閑的時間比較多,所以大學里社團俱樂部也比較多。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選擇,武術其實在很多大學里都被列入了體育選修的科目里。大學也是比高中初中和小學更注重素質教育的高等學校,這些社團都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有很多學校乃至一些武術體育運動員都想把這項運動堅持傳揚和發展下去。所以學校都在開展這項運動。學校一般的武術運動都是以大保健、武術套路、搏擊這幾部分為主。這些動作難度相對較小,學生學起來也比較容易。
2.2武術發展的窘境
武術運動發展其實面臨著很多考驗。武術這項體育運動如果對人進行簡單的訓練也可以,但是如果想學好必須有高強度的體能訓練以及專業的器具訓練和專業的動作訓練,這些都需要專業人士來做指導,而且需要學生對武術這項運動十分熱愛才能繼續堅持下去。這二者缺一不可。武術雖然在很多學校都有普及,但是真正感興趣并且堅持下來的人很少。這就面臨著武術運動傳承后繼無人的現象。如果找不到傳承人那么武術這項運動將會永遠消失在人們的視野。其實武術運動也有一定的群眾基礎。特別是在河南、湖北等地區對武術是十分熱愛的,人們十分喜歡觀看武術表演,這已經是中原地區人們的生活的一部分。但是人們只是喜歡觀看,至于系統的學習更是少之又少。在高校中學習武術的學生可能有100~200個。但是武術教練也許只有一個,而且還不是專業的。老師不專業,那么注定教學的內容也不會是很專業的。想學的學生可能也會不想繼續學下去,因為當他學完了所有的項目之后武術對他來說就已經學完了,他也沒有必要再繼續學下去了。但實際情況是老師再也教不出更難的動作,學生也沒有繼續學下去的動力,武術運動的發展就會止步不前。
2.3武術運動發展的詳細問題
將上文提到的窘境進行細化總結出以下幾點問題。第一,學校在面臨這么多問題的情況下還是沒有想辦法去解決,說明學校不重視武術運動的發展。高等學校追究到底還是比較重視科研和學生的專業學習情況的。而且在運動這個項目上,學校一般會比較重視的是賽跑、跳高、跳遠等這些常規項目,不會重視武術運動這種冷門的運動項目。學校會開設這項運動項目完全是在其他項目飽和的情況下想再設立一個體育項目供大家選擇,這樣才會均衡體育項目的選擇,減少一部分體育老師的壓力,減少學校體育選修課的亂象。其實學校這樣想這樣做也可以理解,就是不重視武術運動,在思想上還是應該做一個提高。第二,說道體育老師的壓力就可以看出其實高校的體育老師一直都很緊缺,一所大學里可能體育老師不會超過20個,大學一共有四個年級,每個班一星期至少要上兩次體育課,體育選修的項目有很多。體育老師最多會兩到三種體育項目,其他的他也不會、不精。像武術這樣的體育項目能會的體育老師更是少之又少。學校的體育老師少也是一個大問題,專業程度不高又是一個大問題。老師只會一些簡單的武術套路動作,可能有些學生對武術濃厚的興趣也會被抹殺。說到老師的專業化程度不高,又可以想到老師的專業化還會影響到上課的內容和質量。老師自己的專業素質就不行更別說這門課程的專業化程度了。高校的武術教學內容簡單、不精確,學生學到一定程度老師教不了了,學生也不想學了,就會喪失很多學武術的苗子,對武術的發展也有影響。
3素質教學改革的方法分析
3.1高等學校應該重視起來
高校在資金方面要運用到培養專業的教師或者招聘專業的教師上面,還要籌備專業的學習武術的器材與一切能用到的工具。高校在教學理念方面也要改進。教學理念應注重素質教育,還應該重視武術的宣傳,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的一項體育運動,后人應該把它發揚光大,它的歷史底蘊十分深厚,值得大家去學習,而且學校的其他任課老師也應該起到帶頭作用,在學生做早操或者體育課上起到帶頭作用。系主任、學科帶頭人還有各班班主任應該充分宣傳武術運動的好處,讓學生充分了解這項運動并發自內心的喜歡上這門運動。因為武術有很強的實踐作用,比如女孩子可以用來防身,男孩子可以用來強身健體非常的實用。在學校擬定武術教學大綱時應該把重心放在武術與防身術的結合上來。
3.2擴大體育教師的力量
這個擴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給體育老師多一些的權限,體育老師可以創造學生上早操的動作內容,體育老師對教學大綱的要求更靈活些。另一方面體現在要增加體育老師的數量與專業化程度,對體育老師定期也要送出學校到更好的學校去研修,回來之后對學生進行更加專業化的訓練。
3.3提高教學內容質量
在簡單的武術套路的基礎上應該適當地根據不同班學生的學習程度進行更高難度的訓練,循序漸進的教學。在教學方式上既應該有理論的教學,也應該有實際的練習。理論教學包括帶學生看一些專業動作的教學視頻、一些專業比賽的視頻、一些大師的專業化講座等增長學生的理論知識的儲備。在實戰方面,教過學生一些基本套路之后在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比賽,互相取長補短,老師再針對性的進行指導和進一步的教學這樣才會讓學生有動力繼續學下去。
4結語
在當下這個高校的武術教學的環境中,面對這樣的教學現狀,對教學方式的改變是必要的,而素質教學的提倡將是一個很好的政策支持,高校的武術教學改革在素質教學的基礎上一定會發展的越來越好。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其他各方面的素質一定會有所進步。
參考文獻
[1]蔣麗芳.淺談素質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武術教學改革[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9):27-28.
[2]王才船.素質教育理念在高校武術教學改革中的考量[J].當代體育科技,2016,6(4):28-29.
[3]岑海龍.素質教育背景下的高校武術教學改革探析[J].新絲路,2016(6):104.
[4]高潔倫,范鴻雁.淺談在“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下高校武術教學的創新[J].中國職工教育,2012(14):153.
[5]李秋玲.高校素質教育中武術教學改革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7,4(2):58-59.
作者:李廣靜 單位:天津商業大學體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