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校基礎素描教學探索(4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建筑學專業素描基礎課程教學的針對性
建筑學專業設置基礎素描課程是培養學生對建筑整體外部形體結構空間及內部形體結構空間的想象力和設計能力,這就需要高校的建筑類專業基礎課程中都開設了素描基礎課。素描基礎的功能是提高表現能力和造型能力就要掌握扎實的素描基礎和藝術修養把創造和想象力完成實際描繪能力,為建筑學設計這一學科打下良好的基本功。而建筑學專業素描基礎課程與專業美術素描課程兩個專業的特點和要求有不一樣的標準。建筑學專業的素描基礎課程一般都在大學一年級開設,剛進校的學生對造型能力和表現能力的認識較弱,同時素描教學內容上應該要圍繞建筑類專業的特點來培養學生進行素描基礎的訓練,制定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教學計劃。首先學制為五年的建筑專業的學生對學院美術基礎素描要求的專業知識不是很了解,教師在引導啟發經過扎實的造型能力基礎訓練,熟練的掌握表現手法和正確的觀察方法。要求對石膏幾何形體結構基礎研究培養和訓練學生對物體的透視、理解物體比例、形體和空間結構,包括明暗素描的訓練線條明暗為主方法和物體之間的結構關系的表現手段訓練學生對空間感的想象力以及抽象理解能力,由簡單到復雜的引導和最后轉化到建筑實體空間認識。
二、建筑學中素描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法
建筑設計專業的素描基礎課程以結構素描研究為主和表現性素描兩個部分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認知三維世界的空間和造型結構為出發點,掌握形態表現能力和空間想象力以及嚴謹的結構造型和豐富的繪畫表現能力,開闊藝術視野和提高藝術素養的審美趣味。理解造型、色彩、構圖等繪畫里的基本要素和敏銳的視覺感受能力,表達出對象的造型基本特點和結構形式的審美心理感受。在建筑學課程里除了學習基礎素描應該開設相關的美術作品賞析,從外在內容與形式啟發想象思維來體會作品的視覺感受力,獲得空間的思維建構能力來完成素描造型訓練,為建筑設計能力打下了扎實的基礎。結構素描訓練開始以幾何體為主要內容,從不同角度研究幾何形體的空間透視變化以及基本結構的構造關系,以表現性素描的形式培養學生對透視,明暗色調、結構,抽象的表現、意象表達等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訓練方法:第一,把素描中的形體和結構、空間與透視、體感與質感、光影和明暗等造型各要素分解開,分門別類地進行教學講解和訓練。第二,教學中運用相應的教學器具輔助的和教學加快學生的接受速度和理解程度。第三,熟練的掌握造型基礎之后,觀察并練習不同表現方法和表現形式。第四,教學內容中進行臨摹優秀的素描作品和現場寫生快速掌握一些素描的表現技法并開闊視野。
三、結構素描和苗侗族建筑中的榫卯結構的空間關系
苗侗族民間建筑師在長期實踐中提煉和概括使用木材構建了各種風格的居住建筑其空間結構具有實用性和審美功能。木結構建筑具有堅固、實用的井干式、穿斗式、抬梁式等形式,榫和卯是苗侗建筑主體間架結構的連接方式,榫即指用坊木通過加工制作成凸出來的固定部分為榫頭,卯是指通過坊木加工鑿成凹陷進去的固定部分為卯孔,數百根大小長短的柱梁通過榫和卯作整體結構互相連接,無釘無拴組成了內外空間結構是其建筑風格的重要特征。從而提供了苗侗族建筑一種自然環境和人造環境之間的古樸自然的審美意識。而在實用性來看內外部結構空間的布局以及造型裝飾上的設計是通過柱梁支撐和榫卯銜接,梁的中心矩形向外和多部分連接,重力均衡地分布于以柱為建筑的構架中,上下檐層間的空隙起著透風效果,削弱風力而增強了其整體結構的平衡和牢固性。苗侗族實用建筑的技術性能與審美性的相互結合,證明其建筑技術是建筑藝術美與技術美結合給予建筑學中的基礎素描教學給予了一個很好的教學例子。學習苗侗族建筑造型方法或設計的形體、結構、質感、量感及空間關系造型訓練大都從物體的立體感、明暗、色彩、量感及其空間感進行研究。而在基礎素描教學中常用的透視基本原理以輕、重、緩、急等線條通過表現出建筑物的三維立體感、空間透視感、物象質感和量感的結構形態研究成為素描教學的重要課程。其中結構素描是現代建筑設計師必須掌握的專業設計中造型表現能力和設計表現技能和創意思維能力的基本訓練方法。訓練內容包括結構、透視、線條三個基本要素和各種材質的認識和不同肌理的美運用于設計之中,是對三維立體結構空間關系在結構造型和明暗造型訓練基礎上進行表現能力的研究和表現。可以把臨摹作為一個教學的課程環節,結合苗侗寨中的建筑欣賞進行分析作品的造型構思、構圖、色調、風格、繪制程序、表現技法、步驟及特點。培養學生豐富、靈活的思維意識,在基礎素描與建筑設計之間建立起更緊密和直接的聯系,
四、基礎素描對于學習建筑的重要意義
建筑設計專業中建筑素描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其構成了建筑造型教育和審美素質教育的必修課,在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能力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基礎素描培養學生精準的形態觀察能力、嚴謹的造型能力和活躍的空間思維能力以及豐富的繪畫表現能力,開闊藝術視野和增加藝術審美素養的作用。建筑設計專業中學習素描基礎是對三維世界的認知,了解建筑空間造型的必修課程。里面就會涉及到繪畫造型相關的知識來系統的學習基礎繪畫,增強敏銳的視覺感受能力和想象空間思維能力和表現能力很快地表達出設計理念。根據社會對建筑設計人才的職業能力培養的需要,對基礎素描課程設置教學提出了學習能力培養和在建筑設計專業的職業技能以及審美趣味上培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作者:卜景培 單位:凱里學院
第二篇:高校多元文化素描教學思考
1在高校素描教學中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現代教育提倡的是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找到一種更有利于學生成長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而素描教學體系就有著獨有的教學思路,高校素描教學一直以來都走在社會文化發展的前沿,不僅對于社會未來發展趨勢有著超強的洞察力,也教育出了很多高水平、高學位的美術專業人才。素描是美術教育中一門最基礎的課程,是培養美術專業人才過程中一門至關重要的學科,也是培養美術專業人才創新能力的重要內容。創造性思維是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進行抽象化和視覺化表達的重要途徑。因此,培養美術專業學生創造性思維至關重要。例如,物象課程學習主要是以“寫生”為主,就是將物象之間的實際關系表現出來。所以,在物象課程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會受到很多因素制約,如學生的素描基礎水平不足,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此,在培養美術專業學生創新思維時,不能盲目地進行推崇,否則就會適得其反。正如著名畫家倪貼德先生所說“高校美術教育想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首先需要確保學生擁有扎實的素描基礎。其次讓學生學會把素描的感覺正確地體現出來,并賦予超強的藝術感”,這兩方面內容就是高校素描教學創新和繼承之間關系密切的具體表現。因此,高校素描教學應該在繼承素描繪畫的前提下不斷地進行創新和發展,以滿足多元化的背景下,社會對于高校素描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培養與時展相適應的美術專業人才。
2采用先進的素描理念指導學生學習
高校素描課程教學的開展應該依據先進指導理念進行,對于高校學生而言,學生對素描的認知與理解程度,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藝術成就。所以,高校素描教就應該打破高考模式和傳統素描觀念的制約,讓學生重新認識素描課程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素描的熱情,提高高校素描教學的效率。因此,高校教師進行素描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要注重理論基礎的構建,還應該對相關的圖片資料與素描理論進行有效的結合,采用直觀的方式開闊學生的視野。例如,學生學到蘋果素描時,教師不僅要將素描蘋果技巧講授給學生,還應該找一些有關蘋果素描的圖片和資料帶到課堂上,讓學生能夠更直觀地觀察到蘋果素描過程和最終的素描效果,讓學生的學習視野得到有效的拓展。
3充分運用材料和媒介進行素描教學
素描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與其參考素描事物材質有著直接的關系,而在傳統素描教學中卻恰恰忽略了素描材質的重要性。在素描教學中由于材料特性的不同,素描后的效果也會存在的很大的差異,所以在高校素描教中,高校教師應該指引學生打破單一性的繪畫習慣,勇于嘗試用一些新型材料和工具進行素描。例如,采用拼貼、影印等現代科技技術將素描用全新的藝術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意識到素描創作其實也是一次材料和技法的發現過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自如地將自己的思想意境充分地表達出來,進而創造出更優秀的素描作品。
4采用多元化的教學形式進行素描教學
當前,大部分高校的素描教學都是以“寫生”為主要的教學形式,而這種傳統教學模式教學的內容比較狹隘,難以和現代素描要求的創造性思維與多元化的表達形式相適應,面對這樣的局面,高校素描教師就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改善。例如,采用構成素描教學、材料教學以及超現實想象等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在高校素描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融入其他的藝術類型。例如,將中國獨有的水墨畫教學引入素描教學課堂,讓高校學生學會用中國人傳統的眼光對素描進行審視,進而有效提高高校素描教學的文化含量。此外,素描教學的題材不應該只限于石膏,應該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從更多的角度去發掘描繪對象和領域,讓高校素描教學向著象征性、人文性的方向發展,激發高校學生對學素描課程的興趣,并將學生的個性和創新意識充分地調動出來,開拓學生創造思維,開發學生潛在藝術創造能力。
5結束語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迎新和發展都必須經過一個漫長的積累和形成過程,才能逐步完善和成熟。因此,面對當前這個多元化的社會時代,我國高校應該與世界各國擁有先進性素描教學模式和經驗的學校進行適當的溝通和交流,對這些模式和經驗進行合理的借鑒與運用,并在此基礎上創新出適合我國高校素描教學的教學模式,緊跟世界素描教學創新和發展的腳步,確保我國的高校素描教學能夠在多元文化時代背景下得到更好的發展。
作者:邢家嚴 單位:隴東學院美術學院
第三篇:高校素描教學繪畫語言探討
一、張大千繪畫語言與高校素描教學的結合現狀
在探討張大千繪畫語言與高校素描教學的結合現狀之前,我們需要進一步了解“素描”。素描作為一個外來詞匯,在中國的繪畫理論中并沒有相關的概念,雖然很多人認為中國傳統的線描與水墨繪畫方式就是現今流行的素描,但是終究“素描”一詞沒有在中國的歷史中首現。在西方有關于“素描”的相關介紹:素描作為所有單色畫的總稱,不僅是一種繪畫形式,更是一種造型藝術基礎訓練的手段。它以單色作畫為特點,著眼于物象的形體塑造和給人的視覺感受,通過靈活運用造型規律中各種變化的線、面以及明暗、色彩的冷暖對比程度進一步凸顯物體的形體,并且通過空間與質感的關系來反映出畫家認識事物的內心感受。素描在西方繪畫中的運用非常普遍,其繪畫方式也備受青睞,并于近代傳入中國,在中國的繪畫以及教育領域都引起了廣泛的影響。但是在引入素描的同時,我們并沒有過多的融入本民族的繪畫藝術特色,可以說被西方的繪畫藝術所同化。在高校素描教學過程中我國一直強調的是西方素描繪畫的特點,然而我國傳統的繪畫藝術卻無人問津。為此我國眾多的畫家傾盡畢生精力研究我國繪畫的精髓,張大千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他將中國繪畫與西方的素描完美結合,在反映民族特色的同時也創造了繪畫藝術的巔峰。近年來為了進一步展現我國繪畫藝術的民族風采,我國將張大千繪畫語言與高校素描教學相結合,在“素描”中國化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張大千繪畫語言與高校素描教學相結合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
近年來為了進一步在高校素描教學中體現我國傳統繪畫的藝術特點,我國將張大千繪畫語言與高校素描教學相結合,在汲取西方繪畫藝術精髓、展現民族繪畫特點方面取得了顯著地成就,但是客觀來講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為此下文將針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
1.素描教材內容編制不科學
據調查研究顯示,目前我國高校在張大千繪畫語言與高校素描教學相結合的過程中并沒有學習其繪畫思緒開放的特點,所采用的素描教材依然以前蘇聯契氏恰柯夫素描體系依據,將長期寫實性教學作為教學目標。這種寫實性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確實有利于學生素描基本功底的提升,但是卻嚴重的阻礙了想象能力與創新思維的進一步培養,長遠來講不利于我國高校素描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也會嚴重的阻礙我國繪畫藝術的發展。
2.素描教學中民族特色較少
張大千在他早期的藝術生涯中就十分注重學習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并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繪畫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的特點。而且1949年出土的《戰國龍鳳人物帛畫》中,其線條運轉的自如程度、黑線勾描的表現手法、純色渲染的韻律節奏、黑白對比的高超境界完全是素描的另一種完美體現。但是目前我國高校素描教學過程中過多的把精力放在了照搬西方素描的形式上,完全忽視了本民族的繪畫精髓,真的是本末倒置。這不僅不利于高校素描教學的創新發展,也不利于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
3.素描的教學理念比較落后
張大千指出:民族語言是一個民族通過詩歌、戲劇、美術、文學等美術形式表現出來的最本質的精神與特點,是一種視覺與文字的感受。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根深蒂固的影響,我國高校的素描教學理念也比較落后,并沒有重視民族繪畫語言的作用,僅僅將繪畫與事物相關聯。而且我國高校的教學模式由于受教學理念的影響也比較落后,在教學過程中過多的看中寫實性的教學方式,這種照葫蘆畫瓢的教學模式只能是禁錮了學生的思維。而且,素描重在反映畫家對事物的內心感受,因此我們更多的是應該讓學生實地考察,但據調查研究顯示,學生更多的是限制在一角進行素描,沒有對事物進行整體的把握。舉個簡單例子:當你對一個人不了解的時候,你的素描只能形似,不能神似,因為你很難揣測他的內心活動。
三、促進張大千繪畫語言與高校素描教學完美結合的具體措施
通過上文我們了解到在張大千繪畫語言與高校素描教學相結合的過程中還存在上述的種種問題,嚴重的影響了我國高校素描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因此下文將針對上述列舉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旨在進一步促進我國繪畫藝術的發展。
1.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
我國應該樹立正確的素描教學理念,遵循中國傳統的審美取向,以民族語言為核心,同時汲取現實主義繪畫的精髓,豐富素描藝術的內涵。同時我們還應該編訂科學合理的素描教材,進一步豐富教材的內容,從而有利于將張大千的繪畫語言與高校素描教學完美結合。
2.進一步展現民族特色
張大千說過“臨古師古”,要學習繪畫首先要學習中國的傳統繪畫技巧,因此我們在素描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習我國傳統的繪畫技巧,進一步繼承我國繪畫的精髓。要知道,在敦煌莫高窟壁畫中展現出來的“曹衣出水”“吳帶當風”至今都令藝術家嘆息、震動。因此在素描教學中我們應該多讓學生體會古畫的風韻,進一步彰顯民族風采。
3.豐富素描的教學形式
我國高校在素描教學中應該進一步豐富教學形式,要與時俱進利用媒體教學,通過采用多維畫面來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同時還應該進一步增加學生的閱歷,張大千在敦煌苦學三年,徐悲鴻走遍千山萬水等等都說明了閱歷對于畫家的重要性。因此我國高校應該鼓勵學生走出去,親身感受祖國的大好山河,從而進一步將素描繪畫的藝術運用于自如。
四、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高校將素描教學與張大千繪畫語言相結合的過程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素描教學質量的提高,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因此我國應該積極轉變素描的教學理念,并結合我國的繪畫特點不斷地發展創新,從而進一步促進素描與我國傳統繪畫藝術的結合,在提高我國高校素描的教學質量的同時,進一步將我國傳統繪畫的風韻發揚光大。
作者:周蔚 單位:淮陰工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第四篇:高校園林工程技術素描教學思考
一、素描課程現狀分析
大多數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入學時沒有美術基礎,也從未接觸過相關知識和訓練,很多學生甚至連如何削鉛筆、如何握筆都不知道,對素描的學習基本從零開始。此外,素描課作為學生入學的第一門藝術課程,一般安排在大一第一學期,由于新生入學時間較晚,加之軍訓、節假日等占用課時,素描課程最多只有約五十節,課時量略顯不足。在有限的課時內,使學生意識到素描對其專業的重要意義,真正掌握素描的基本表現技法,理解結構與透視,并能夠在專業學習中加以靈活運用,對于“零基礎”的園林專業學生來說,無疑任務較重,壓力較大。
二、素描課程結構設置
根據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及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特色,在素描教學中的要求應與傳統素描教學有所不同,需進一步完善教學體系,合理安排課程結構,優化教學內容,實施結構素描與全因素素描相結合的課程設置,在培養學生造型能力的同時,加強空間結構解析及表現技法訓練。結構素描以線條為主要表現手段,主要強調物體的結構特征,較少甚至不考慮明暗、光影、質感等因素,相對全因素素描而言更具理性。在結構素描學習中,主要針對單個及組合幾何形體和靜物進行表現,通過著重描繪形體的前后空間關系,內部及被遮擋部分的結構,使學生學會以理性、立體的思維方式加以分析,理解透視關系,以及形體間的相互穿插,掌握以線條造型,感受不同形式線條的多種藝術表現力,能夠做到虛實相生,井然有序。全因素素描即傳統意義上的素描,以明暗、光影、體積、質感、空間等因素為重點,注重虛實層次變化及細節描繪,強調寫實性與具象性,以期具有真實的光影感和立體感的視覺效果。在全因素素描學習中,通過對光影的分析,使學生理解明暗、質感,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意識,學會用黑白調子表現對象,排線造型講究層次,加強對黑白灰關系及規律的理解,使學生充分感知到形體由單薄到豐滿,體會畫面的節奏與韻律美,進一步提升審美水平。兩者側重各不相同卻又相通。結構素描重在培養理性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全因素素描重在培養感性意識、增強審美的能力,二者卻又同是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分析、表現對象的能力。在素描教學中將結構素描與全因素素描二者有機結合,發揮各自優勢,做到感性與理性并存,既調動學生對空間結構的想象力,挖掘其創造性思維,又通過明暗色調變化訓練,體會形式美感,強化學生的造型能力。經過一段這樣有針對性的訓練,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素描學習的目的和內涵。
三、素描課程教學方式
1.示范、多媒體教學
對于沒有美術基礎的學生而言,初學素描課程時會感覺困難、枯燥、沒有信心。教師做范畫可以使其快速、直觀地理解素描到底是什么,該如何表現。從簡單的幾何形體入手,邊示范邊講解,理論與技法并重,由淺入深,逐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消除其不安心理,幫助學生樹立學好素描的信心。多媒體教學已成為現代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突破了傳統教學中的單調、枯燥,以其信息量大、生動直觀深受學生喜愛。在素描教學中也可根據教學需要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在寫生課中穿插多媒體手段,變抽象為具體。針對園林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還可以讓其觀看國內外優秀藝術作品展示,包括園林、建筑藝術鑒賞等,幫助學生開闊眼界,了解美學原理,提升學生審美素養,激發學習興趣和創造力。
2.臨摹、寫生相結合
臨摹優秀藝術作品,學習借鑒他人如何觀察,如何發現美,如何表現美,是學習素描的重要方法之一。把臨摹與觀察結合起來,注重分析與研究,做到有目的、有計劃地臨摹,而不單純是為了臨摹。寫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造型能力的最好訓練方法,由臨摹到寫生也是素描學習中一個循序漸進的必要過程,作為寫生訓練的重要輔助手段,在寫生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如表現技法、創作規律等,大都可以通過臨摹得以啟發或快速解決。對于園林設計而言,對美的敏銳觀察能力和捕捉能力更是離不開寫生訓練。從臨摹到寫生的整個過程既培養了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又加強了學生概括表現能力,為其今后的園林設計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講評互動
在講評過程中,對于有進步、有創新的學生作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讓學生體驗初步成功的喜悅,進而增強學習素描的信心。根據學生的作業情況,以畫展的形式定期組織同年級師生觀摩,打破傳統的“教師一人講,學生被動聽”的模式,教師講評與學生互評穿插進行,學生間也可暢所欲言,交流學習心得和感悟,調動學生學習素描的積極性,在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和藝術修養。
四、結語
針對高校園林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特點,在有限的課時內使學生較好掌握素描的表現技法,并提高審美素養和創造能力,需要教師充分發揮教學主導作用,合理設置課程結構,根據專業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探索和研究出適合本專業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提高素描教學質量,推進素描教學日益完善,因需施教、因人施教,培養出更多合格的園林專業技術人才。
作者:白雪 單位: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