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設計素描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設計素描不僅包含傳統素描的造型方法,而且包含許多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方法。隨著美術教育的不斷發展,學科之間的融合和交叉趨勢日益凸顯,同時,學生的繪畫創作也需要包含創造性思維訓練的基礎課程提供指導。該文以周至禹的《設計素描》教材為例,從五個方面論述設計素描教學中的創造性思維訓練對繪畫創作的指導性和啟發性。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訓練;繪畫創作;設計素描
在美術學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基礎課程一般包括素描、色彩、裝飾畫等課程。很多基礎課程以寫實造型訓練為主,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為主的基礎課程較少。雖然課程作業強調學生的創造性,但是部分學生缺乏創新能力,在畢業創作時往往半寫生半模仿。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發現,設計素描不僅包含傳統素描的造型方法,而且包含許多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可操作性,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具有很好的啟發性。在經過設計素描的學習之后,學生對于創作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和方法,也對基礎課程和其他課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與認識,包括當代藝術的發展和美術理論。美術教學中的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的基礎,而在美術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又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因此,二者完美結合才能實現美術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一、設計素描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訓練在美術學專業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
第一,美術學專業的基礎課程體系中缺少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為主的課程,大多基礎課程以訓練學生的造型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如,素描課以全因素素描表現方法訓練為主。學生長期以造型能力為訓練目標,缺少創造性思維的訓練,不利于之后的繪畫創作。學生如何創作、創新是繪畫創作課中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因此,教師應在立足本專業的基礎上,借鑒一些創造性思維專項訓練課程教學方法指導學生的繪畫創作,為學生的畢業創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二,創造性思維不受現有知識的限制,不受傳統方法的束縛,是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能多角度、多層次、多結構地思考并解決問題的思維。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單一的,學生需要在多種方案、多種途徑中探索和選擇。因此,創造性思維具有廣闊性、獨特性、靈活性等特點。設計素描中的創造性思維培養是該課程的核心內容之一,貫穿于設計素描訓練的每個環節。設計素描中的創造性思維訓練也因具有科學性、指導性,可以被廣泛運用于各類設計、繪畫創作。第三,設計不僅是一種創作活動,而且是一種思維方式。設計素描課程是根據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需求而發展形成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早期的設計素描課以結構的分析為主要教學內容,后來隨著有關創造性思維教學研究的不斷發展,設計素描已經發展為融合了創造性思維的一門綜合分析的基礎課程。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周至禹的《設計素描》為例,這本教材中不僅包含造型能力的寫生訓練、觀察方法的寫生訓練、結構分析的寫生訓練,而且包含解構、重構的方法訓練,材料的表現方法的訓練,等等。這些內容豐富了素描的語言表現力,也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為繪畫創作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導性的訓練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說,《設計素描》這本書展現的不是狹義上的只為設計專業服務的設計素描,而是具有表現性的繪畫素描與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設計素描的結合。正如周至禹提出的“大素描”概念:“在一個‘大素描’概念下形成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以便于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加以選擇,這樣的素描就會對當代真正的藝術和設計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因為,現代設計與現代藝術的聯系在當今是前所未有的。”
二、設計素描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訓練對繪畫創作的啟示
1.表象的訓練
學生在表現物象的表象時,可以選擇完整的物象,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某一局部。學生會通過觀察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在這個過程中,創造性思維訓練能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開闊視野,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而不再像以往那樣,在教師擺放好靜物后選擇角度寫生。傳統素描的教學以培養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其中,造型能力包括明暗、虛實、透視、比例、結構等方面的能力。而在形態的表象研究中,學生可以將這些科學的、理性的造型方法暫時放下,更加注重自身的感知和觀察。在這樣的體驗和感悟下,由于每名學生的情感和喜好不一樣,其個體差異性將會被釋放,其作品也能呈現出多樣化的效果。沒有了束縛,學生可以重新回歸創作主體的體驗和感悟,其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也能得以體現。素描不再是程序化的處理,也不再是素描本身,學生通過素描建立一種觀察和體驗的方式,以表現客觀物體,正如中國畫理論中的“遷想妙得”,從而達到“物我交融”的狀態。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表現出的物象不再是千篇一律、程序化的,而是融入了情感、富有生命力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發現一些被忽視的物象所具有的表現力,挖掘出新的題材,豐富自身的繪畫創作題材。
2.肌理的訓練
現代科技的發展使人們對觀察物象的方式有了更多的選擇,如照相機、顯微鏡等。通過這些工具,人們發現了物象表面的特征——肌理。肌理包括質地、光澤、紋理等,是現代藝術表現中重要的藝術語言之一。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豐富的物質生活為創作帶來了新的視覺語言。學生可以采用拓印、復印等方式進行創作。教師在課堂中可以介紹一些肌理表現方法及其在繪畫創作中的應用案例。以工筆畫創作為例,王冠軍在表現許多男性人物的衣著時運用了肌理的表現方法,表現出當代男青年的時尚感。學生不能僅僅復制肌理,更重要的是創造肌理,如,通過洗、刮、擦等方式形成肌理。鄭力在工筆畫創作中運用了揉紙的方法,使畫面形成了斑駁的藝術效果。江宏偉的花鳥畫創作運用了擦洗的方法,畫面表現出靜謐的古典美。學生通過創造肌理,可以為今后的創作積累一些視覺經驗和肌理制作方法。
3.畫面結構的訓練
在對物象結構的分析中,學生可以通過延長線、斜線、中軸線等骨架線分割負空間。通過以骨架線切割畫面,學生會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形態在空間中的意義,這有助于其把握形體空間在平面中的秩序,從而真正理解構圖的重要性。同時,學生也能突破過去的三角形穩定構圖形式,探索更加豐富的視覺形式。以現實形態寫生為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組瓶罐或靜物進行表現。這些靜物的擺放位置是隨意的,因此,學生需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觀察,選取自己最感興趣的角度,將對象安排在畫面中。學生可以根據畫面的需要對形態進行拉伸、縮放、夸張處理,并自覺調整形態的間距,以獲得畫面中的平衡、和諧的關系;同時,利用形態的中軸線、透視線、輔助線、延長線拆解畫面中的正負空間,使形態似乎消失在畫面中,形態之間的關系由此變成畫面的結構關系,自然的空間關系變成畫面關系,具象的形態逐漸向抽象形態轉化。這個轉化并非易事,學生需要根據直覺和分析進行選擇,從而建立起新的視覺形式。這個轉化過程雖然并不容易,但是通過這樣的轉化,學生對畫面關系和視覺形式有了動態、直觀的了解與審視。這將提高學生構圖的分析能力和審美判斷力,使其建立起自主意識,形成獨特的審美方式,為其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4.黑白灰的訓練
為了豐富畫面的關系,加深對畫面關系的理解,學生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訓練——黑白灰的訓練。黑白灰的訓練在現實形態和人工形態寫生分析中都可以進行。以人工形態寫生為例,經過分解后的畫面和形態,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分析。運用黑白對比關系能突出畫面的主體,黑白灰的面積大小和秩序也會影響畫面的主次與形式感。平面化的黑白灰關系可以表現出理性、冷靜的畫面關系和情感;加入光影的黑白灰會使畫面更加豐富,既能塑造出三維的空間感,又能表現出物象的立體感;加入了點、線、面的黑白灰畫面會變得更加富有裝飾意味。這些不同的黑白灰表現方法適用于不同的繪畫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專業發展需要選擇,強化訓練。
5.材料的訓練
傳統的素描工具以鉛筆和素描紙為主,隨著美術的不斷發展,美術的表現形式越來越多樣化。人們對審美的包容性越來越大,對審美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因此,學生不能滿足于運用傳統的工具材料進行表現,教師應鼓勵學生探尋更多的材料語言的表現形式。對材料語言的重視,是現代藝術發展的趨勢之一,也是現代美術教育的發展途徑之一。只有不斷探尋新的材料語言的表現形式,才能創作出更加豐富的藝術作品。同時,對材料語言的探索能激發學生的潛能,激發他們的創作興趣和靈感,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經過藝術教育幾十年的實踐和發展,藝術院校中開設了越來越多的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設計課程。這些課程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更具有專業性,但是在藝術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學科之間的融合趨勢已經日益凸顯。美術教學的基礎課程需要融入一定的創造性思維訓練,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從近年來的美術大展中也可以看到,許多繪畫創作已經融入了一些設計元素和現代元素。繪畫創作的發展必須緊隨時代的發展,這樣才能創作出符合當代審美需求的優秀作品。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精神是時展的需求,也是讓學生適應時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周至禹.設計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麗婷.圖形聯想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湖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3]涂超.繪畫性素描與創造性素描的對比研究.大眾文藝,2011(13).
[4]常雁來.創意思維在設計素描教學中的探索與應用.藝術評鑒,2017(5).
[5]李孟娜.創造性思維在美術教學中的探析.曲阜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作者:郭愉勤 單位:賀州學院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