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思想政治教育群眾本質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思想掌握群眾是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涵,無論哪個階級,都需要相關的思想政治來進行教育和影響群眾。思想掌握群眾即為運用相關階級的教育思想,來掌握本階級和其他階級群眾。文章就對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掌握群眾兩者的關系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掌握群眾;本質
做好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和把握,是做好此項工作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責任就是改造人的主觀世界,做好人們的思想工作,利用其掌握群眾思想的本質在相關的階級去教育、影響群眾,加強社會實踐,實現相關的經濟利益。文章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是思想掌握群眾這個主題進行了分析。
1思想掌握群眾表達了現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原理
(1)思想掌握群眾,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深刻的內在思想。思想掌握群眾之所以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的體現,主要是因為它體現出了馬克思的原理,從思想政治教育角度來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對一些企業或階層進行有組織、有計劃地思想教育的活動,以此來掌握群眾思想。通過掌握群眾思想,加強對群眾的社會實踐指導,達到企業的政治思想要求,實現企業經濟發展。這是企業進行思想政治化和民眾化的原因。
(2)思想掌握群眾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具有固有性、深刻性和穩定性,這些都是思想掌握群眾的根本要求,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都必須具有的要求。思想掌握群眾對思想政治教育來說,是貫穿全局的屬性。從我國目前狀態來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既存在宏觀效果,又有微觀效果,但無論是哪一種,都是為了去掌握群眾的思想活動。所以,思想掌握群眾始終是每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
(3)思想掌握群眾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實踐本質上的區別。思想政治教育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有的實踐活動都要對客觀世界進行改造,而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對客觀世界進行改造。但不一樣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對人的主觀世界進行直接改造,對客觀世界的改造是間接的,通過人的主觀世界來改變客觀世界,并通過改造客觀世界,更好地改造個人的主觀世界。思想掌握群眾是對教育群眾和塑造群眾、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加強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三方面的統一,它充分地體現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其它實踐本質上的區別。
2思想掌握群眾突顯了現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內容
(1)思想政治教育是掌握本階段民眾思想的活動。每個階級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通過本階級的思想來進行本階級群眾的實踐活動。所以無論是哪個階級,在教育和影響本階級成員思想時,都要運用本階段的思想,它是每個階級能夠統一存在、統一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維護自身利益的一種需要。
(2)思想政治教育是掌握其他階段民眾思想的活動。每個社會都會被分為不同的階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掌握本階級的群眾思想,還要對其他階級的群眾思想進行掌握,并適當地運用本階級的思想去掌握其他階級群眾的思想。只有這樣,才可以影響其他階級的群眾思想,加強本階級的群眾思想對社會的影響力,更好地維護本階級的政治要求,實現自我的經濟利益。
3思想掌握群眾體現了現今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特點
(1)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的體現。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中心是政治,以此來改造人們的主觀世界,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的核心過程中,一定要從政治的角度出發。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對政治服務,并通過對相應階級政治任務的完成,實現相應階級的政治目的,促進社會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從本質上對一定階級的教育和培養上影響人們的活動,以此來加強階級的政治自覺性,實現階級的經濟利益。
(2)思想政治教育的群眾性的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是做好群眾工作,它不僅要對本階級的群眾進行教育、宣傳和影響,還要影響其他階級的群眾。不同的階級都要根據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去組織和影響本階級的群眾,將自己階級的政治思想進行普及,去影響所有階級的廣大群眾,以此來實現自身的特殊形式的階級利益。
(3)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性的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也是從行動和實踐上看見思想,但不同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直接改造的是人的主觀世界,可最終改造的卻是人們的客觀世界。思想政治教育進行主觀世界的改造,主要是為了改造出更好的客觀世界,而且只有更好地改造好客觀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主觀世界。
4結束語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在于思想掌握群眾,只有將二者的關系處理好,注重對本階級及其他階級的影響,才能夠加強本階級的思想影響力,維護好本階級的根本政治目的,實現本階級的經濟效益的創造。
作者:孫旭榮 董愛華 單位:吉林省白山市長白縣委黨校
參考文獻:
[1]徐雅芬,王銀中,黃玉瑩.科學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J].湖北社會科學,2015,(3):165-169.
[2]龍溪虎,楊艷,郭小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對話[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5):63-67.
[3]龍溪虎,汪榮有.情緒關注與理論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對話的主體性需要[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7):16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