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思想政治探究教學培養科學精神的對策,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科學精神素養是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他素養得以實現的基本條件,是實現立德樹人的重要力量。如何培育學生的科學精神是新時期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其中探究教學是思想政治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提升學生科學精神素養的重要載體。然而實際在思想政治探究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仍然存在一些困境,需要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素養為出發點,研究如何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探究教學,發揮探究式教學培育學生科學精神“潤物細無聲”的獨特效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探究教學;科學精神;高中教學
一、高中思想政治探究教學與科學精神素養的概念與辯證關系
(一)思想政治探究教學的概念
本文所說的思想政治探究教學有以下三層含義:第一層是立足思想政治課開展探究式教學。思想政治學科探究教學是探究教學在思想政治學科領域的具體應用,是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解決實際問題的建構式教學方式,可以彌補傳統講授教學的不足,更突出思想政治學科的德育性、科學性和辯證性。第二層是根據思政課教學規律具體開展探究式教學。開展思想政治探究教學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目的,圍繞特定主題注重創設靈活的教學情境,以思想政治課堂為依托,以思想政治教材和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問題為素材,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判斷和推理,形成認知共識的思辨性教學活動。第三層是根據思想政治探究教學的目標開展探究教學。探究教學注重學生主體地位,是“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回歸,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通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及教師適當點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是培育科學精神的重要途徑,使學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二)思想政治學科科學精神素養的界定
本文采用的科學精神素養定義來自《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 年版 2020 年修訂)》,指出“我國公民的科學精神,就是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取向,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能夠對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國家發展和人類文明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從中可以看出科學精神包括以下三層內涵:第一,從本質內涵的角度,科學精神是內在的精神取向和價值判斷,外化為正確的行為選擇,是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有機統一體,通過思政探究學習,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解決問題;第二,從學科育人目標的角度,這一定義由淺入深地闡述了科學精神的培育價值,良好的科學精神是指具備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既能對個人成長價值意義作出正確的價值選擇,也能對社會進步、國家發展乃至人類文明做出理性解釋的高階思維能力;第三,從思維方式的角度,達成培育科學精神的目標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等科學理論指導實踐,從而幫助學生摒棄個人偏見和主觀情緒,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關系。基于科學精神導向的思想政治探究教學是指根據思想政治學科自身特點,遵循思想政治教學規律,在實踐中秉持求真務實的探究態度,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辯證看待問題、創新解決問題,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辯證思維、探究精神及科學素養的教學模式。
(三)思想政治探究教學與科學精神的辯證關系
1.科學精神是開展思想政治探究教學的重要方向指引。科學精神作為教學目標對教學效果具有一定預測性,思想政治教學活動的開展都以包含科學精神素養在內的教學目標為導向。一方面,科學精神包括聯系、發展、矛盾等哲學理念,探究教學要借助系統優化法、矛盾分析法、兩分法等哲學方法論審視教學的合理性和系統性,從而科學設置教學目標、整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過程、完善教學評價;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探究教學要充分吸收實事求是、批判質疑、理性思考、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探究教學要以素養為引領、以議題為抓手、以情境為媒介,綜合運用情境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實踐教學法,不斷豐富思想政治探究教學的教學方式,以此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及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2.思想政治探究教學是涵養科學精神的重要載體和關鍵路徑。探究教學可以充分展現科學素養的育人精神,科學精神的塑造需要學習主體在特定教學情境中對富有沖突性的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在教師的引領下、在與他人的交流中不斷體驗、感知和表達見解,形成理性認知,做出正確抉擇。實現科學精神素養的目標必定要通過某些教學方法,探究教學的出現為科學精神的涵養提供了實踐渠道,思政探究教學在科學精神素養的引領下也會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金名片”。
二、思想政治探究課堂培育學生科學精神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探究教學運用不到位
目前大多數教師都真正研究過并意識到探究教學對學生科學精神培育的重要性,自覺在思想政治課堂中采取這種教學模式,但實際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中運用探究教學模式時卻不到位,沒有真正發揮探究教學對學生科學精神培養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改變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模式。
1.問題設置的難易程度不合理。第一,部分教師誤以為思想政治探究教學就是采取簡單的師生問答或大部分時間由教師講授、極少時間學生自主討論等形式,主要還是考慮教學要求和考試需要,并未充分展現探究過程的實踐性、思考性,無法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第二,部分教師對探究問題的難易度缺乏精準把握,要么設置的問題過于簡單,難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參與積極性;要么沒有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的探究問題過難,導致學生難以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挫傷學生的探究勇氣和信心。這兩種方式顯然都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激情,難以提升科學精神素養。
2.探究教學存在形式化傾向。一是過分注重探究形式而忽略探究內容。大量采用討論、角色扮演、辯論等形式開展探究教學,卻時常忽略實際需要討論的內容,探究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二是過分注重公開觀摩課的探究環節,而忽視日常思想政治課堂的探究。部分教師非常重視在思想政治公開課中運用探究教學,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設計探究方案,并開展較多探究活動,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調動,然而日常思想政治課程中教師運用探究教學的頻率和質量都有所下降,甚至取消探究環節,這顯然不利于學生科學精神素養的提升。三是在開展探究教學前事先預設每個環節,正式教學時依據預設進度嚴格把控每項活動,讓學生覺得探究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沒有差異,喪失了探究學習的積極性,難以培育科學精神素養。
3.缺乏準確把控開展思想政治探究教學的時間。部分教師對開展探究教學的時間把控存在偏差,這是提升探究教學成效的一大困境。一方面,有些教學內容覆蓋的知識點較多,難度系數較高,探究學習能幫助學生把握知識,卻會花費過多時間引發學生的思考,甚至探究任務還沒完成,課堂就已經接近尾聲;另一方面,沒有對問題進行深度探究就草草收場,形式化地得出一個所謂探究結果,把主要時間都留給理解與分析知識點,造成學生的思維僅僅停留在掌握思想政治學科知識的層面,難以讓學生充分感受探究教學的獨特魅力及其培養科學精神素養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容易使學習自主性較弱的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忽略掌握知識內容,探究教學開展成效甚微,這都不利于學生養成科學精神和探究能力。
(二)教師難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能動性
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有待改正:沒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對探究缺乏興趣,對教師是否采取探究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漠不關心,不主動參與探究教學,依靠教師安排學習任務、給出習題答案,靠教師取得好成績,甚至直接依靠各種學習軟件掃一掃的形式照搬問題答案。部分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探究教學主要采取簡單的師生問答或大部分時間由教師講授、極少時間學生自主討論等形式,即使意識到要創設探究情境,也是直接給出情境和問題,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思考,過于注重預設探究結果及掌握知識點,探究過程只是走馬觀花,導致探究過程與結果二者失衡。學生對探究活動興趣不濃,難以培養自身的能動性,對知識的理解浮于表面,難以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辯證思考,課后鞏固知識點的效果弱化,不能真正達成觸類旁通的效果。
三、思政探究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策略
(一)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注重科學精神導向
學生辯證思維的涵養是思想政治教學的薄弱一環,只有真正改變這一現象,科學精神的培育才能真正落地生根。精彩的課堂在培育學生辯證思維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接受式”教學,突破“標準答案”的束縛,摒棄重成績而輕素養的錯誤觀念,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將新課程思想精神貫穿課堂始終,探究教學的內容要突出科學精神的培養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另一方面,教師要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理念強化對探究教學的認知程度,將現代教學觀念根植心中,強化認知通過探究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重要性,堅持寓知于言、寓理于知、寓情于理、寓德于情。創設“議題思辨式探究課堂”這一潛移默化地培育科學精神目標的重要路徑,構建思辨性探究情境,有意識地設置學生感興趣又合適的思辨性問題,將價值觀念的引導寓于知識講授和問題探究,促進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探究過程和探究結果兩手都要抓,逐步實現在學生的探究思辨中培養科學精神素養,從而真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學習觀念,養成主動探究的能力
學生具備積極正確的學習動機是通過思想政治探究教學促進學生科學精神提升的重要條件。一方面,學生要摒棄思想政治課程學習只是為了追求高分數的錯誤學習動機,并通過在實踐過程中觀察、分析、判斷收集的資料檢驗思想政治知識的科學性,更加深切體會知識來源于實踐,鍛煉更好地參與探究教學的實踐能力,同時認識到探究學習對促進自身科學精神素養提升的重要作用及思想政治課的社會意義,從而樹立正確的動機,進行有意義的探究學習;另一方面,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要讓學生自主領會開展探究學習的目標、方法、重要性,主動轉變原有“靠、等、要”的他主型學習觀念,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較強的辯證思維及創新能力。
(三)教學目標要注重探究體驗,助力科學素養
制訂教學目標要關注探究體驗在培養學生科學精神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大多數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更偏向于掌握理論知識,忽略設計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學精神這一生成性教學目標。探究實踐對學生認識世界、個性化發展具有深刻意義,不容忽視。2017 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指出“讓思政課程在探究的軌道上運行,是科學精神素養養成的必經之路。”例如,在學習“人民代表大會 我國的權力機關”這一知識點時,設置議題為“特殊時期,不一樣的政府工作報告”,針對全國人大會議表決通過“沒有提及全年經濟增速目標的政府工作報告”這一現象開展辨析,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得出“特殊時期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是結合當時社會背景提出的,要堅持實事求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則”這一結論。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不僅運用所學思想政治知識,更升華了情感、培養辯證思維能力,同時為學習下一課“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相關知識奠定基礎。
(四)優選課堂探究模式,激發學生的科學意識
選取合適多樣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是涵養學生科學精神的重要保證,同樣也是彌補科學精神培育方式單一化弊端的關鍵。而探究教學是培育學生具備思辨性科學精神的重要路徑,探究教學具備多樣的教學結構、動態的教學內容、靈活的教學形式,能夠創設開放型課堂教學情境,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激發科學意識、形成辯證思維,從而客觀看待現實世界、認識當代中國。教師要依據思想政治學科特點、教學規律、學生實際、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探究教學方式,在探究教學的不同階段采用故事演繹法、案例教學法、故事法等教學形式。例如,講授“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時,可以用漫畫的形式展現“木桶與短板”的故事及引入“谷堆論證”“禿頭論證”等典型案例,增強學生探究“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這一知識點的興趣,從而對這部分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另外,要在探究過程中發掘結構化情境,探究問題背后蘊含的深層次意義,并在認識問題內在本質的基礎上深入剖析問題,分析形成該問題的原因,提出建設性解決方案,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四、結語
通過構建和創新基于養成科學精神的思想政治思辨型探究課堂這一新型教學模式,研究通過探究教學培育學生科學精神素養的策略,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自覺主動地闡述觀點、在價值選擇中辨識觀點、在比較鑒別中明確觀點,讓核心素養在思想政治探究教學中結出科學素養之果,真正發揮探究式教學對培育學生科學精神“潤物細無聲”的獨特效果。從而在深化新課程改革發展理念的同時,培育學生真正成為具備良好科學精神素養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 韓震,朱明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 年版 2020 年修訂)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 李朋.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議題式教學[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1).
[3] 朱愛武.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議題開發芻議[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9(1).
作者:陳招靜 張靈 單位:紹興文理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