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wǎng)用心挑選的語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chuàng)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體現(xiàn)國家意識形態(tài)、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的普遍性教育,以指引、啟發(fā)及塑造人的政治觀點、思想觀點、道德觀點為目的的社會性實踐活動,而語言是保證其有效運行的強力支撐。語言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根蒂,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具體意義的映現(xiàn),語言表述的精準性以及傳達的普及性直接影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文章通過分析語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點,來進一步探求其具體功能。
關鍵詞:語言;思想政治教育;特點;功能
語言是看似簡單、實質卻十分復雜的詞匯,從古到今,關于語言的界定和定義數(shù)不勝數(shù)。概括來說,語言是人類所特有的經(jīng)過重復活動而形成的官能,只由嘴巴是不能獨立生成語言,還要經(jīng)由各個官能系統(tǒng)完成獲取信息、分析處理信息、意義呈現(xiàn)等一系列步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運用語言達成認知世界的目的,自此基礎上,將獲得的認知進行說明、闡述、傳播。語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語言最重要的功能是交流,同時語言又是意義的承載系統(tǒng)。語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交流、交往的過程中,把政治觀念、思想觀念以及道德標準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通過刻畫、說明、闡釋、評議等方法,加之借住情感的渲染,搭建主體之間思想的橋梁,使其保持一致性以及價值取向的同向性。語言是一種意識結構系統(tǒng),在內包含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實意義。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過程中,語言是基底,語言不僅實現(xiàn)了語言交流的作用,并且賦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意義,換句話說,語言的賦值,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有現(xiàn)實存在意義的。
一、語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點
語言發(fā)揮著特殊的社會教育功能和規(guī)范作用。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下的語言,具有語言的一般特征,即交流性和意義承載性。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語言還具有意識形態(tài)性、價值導向性、思想啟發(fā)性。
(一)意識形態(tài)性
語言是為了滿足交際和思想交流的需要而在社會實踐中產(chǎn)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思想交流、思想碰撞、思想走向同一的社會實踐活動,語言在此過程中的重要價值就體現(xiàn)在把思想“活”起來、流動化,而不是一池死水。語言轉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過程,可以看出其服務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意識形態(tài)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屬性,所以這就決定了語言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意識形態(tài)性是其最主要的特點。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形態(tài)性,是指通過教化、感導、熏陶把占社會統(tǒng)治地位的意識形態(tài)內化為人們所愿意和樂意吸收汲取的思想和觀點,整合社會成員思想,維護統(tǒng)治階級的統(tǒng)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無論是資本主義社會還是社會主義社會,思想政治教育這種實踐活動就以不同形式不同的方式存在,或潛移滲透,或灌輸傳播,或直接宣傳,都是利用社會大眾的聚合心理,把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上升為人民的思想,從而維護統(tǒng)治。
(二)價值導向性
語言的本質是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tǒng),它不是單純的聲音系統(tǒng),更重要的是意義的承載者。語言表述是為了對意義進行精準定位。語言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運用,就是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抽絲剝繭,把想要告知人民大眾的意義抽撥分離出來,從而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發(fā)揮出明確的價值導向作用。法國語言學家本沃尼斯特認為“人在語言中并通過語言把自己構造成一個主體,因為只有語言才能建立現(xiàn)實的‘自我’概念。這個現(xiàn)實就是存在的現(xiàn)實”。語言不是僅僅把散亂不成體系的思想固態(tài)化,還可以通過對思想的賦值,使得思想實現(xiàn)再創(chuàng)造,這就是語言對當前實況和未來目標的造筑。語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不僅是對現(xiàn)實需要的描述,而且由于方向的確定性,導致語言還能夠對未來社會有個清晰的構圖,比如“師夷長技以制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這些語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表述,基于現(xiàn)實,并且高于現(xiàn)實。
(三)思想啟發(fā)性
我國的啟發(fā)教育思想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孔子在《論語•述而》中最先提出了啟發(fā)教育的觀點: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教育與訓誡不是等號關系,要想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一味以強制性舉措貫穿思想政治教育始終是不可能的,是事倍功半的。而“啟發(fā)”是最有效、最容易讓人認同的門徑。語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意義的完美實現(xiàn)需要語言精確無誤的賦值,但只靠對思想進行賦值遠遠不夠,還需要思想的開啟,開啟受教育者對意義接受過程的敏感性、自覺性以及探索意義深層可能的創(chuàng)造性。
二、語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面向對象是全體社會成員,不存在沒有接受過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這種人為中心的教育實踐活動,使其直接作用于人的包含政治觀念、思想觀念、道德觀念在內的整個價值體系,并通過各種觀念改造人的思維或者在改造的基礎上實現(xiàn)再創(chuàng)造。語言給世界命名,語言使“事物本身”顯現(xiàn)出來,人總是以擁有語言的方式擁有世界。語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就是利用語言既有獨立性又有承接性的特點,對語言的原意沒有或不突出的各類情感進行延伸,在表述的過程中強化或者弱化人的思維,從而轉變人的思維方式。
(一)轉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我們所處社會中,各種政治觀念、法律條例以及道德規(guī)范,是外在于人民大眾思想體系的強制要求和社會約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過語言將這些外在于民眾思想體系的要求和約束轉化為內在自覺接受的認知體系。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語言的運用。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運用語言,將其內容通過交流的方式表述出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得以展現(xiàn),并為進一步的轉化提供基石。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意義不可能僅僅靠國家意識形態(tài)就可以獲得,語言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建設及再造作用。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不能被語言有效轉化并明細敘述,達不到被人認知接受的目標,這種內容便是無意義、無作用的存在,它只能是空泛的、缺乏支撐的,不值一哂。如果語言有效地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表達出來并被人們理解,實際上就是將內容包含的意義轉化為人們自愿接受的內在認知體系。
(二)調節(jié)受眾心理預期
任何國家任何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都是要通過人民大眾的共鳴感來達到思維的一致性,從而為國家、社會的發(fā)展奠定思想基礎。當然,要想達到這種高度的一致性,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這個目標就是被人民大眾普遍信服且有輪有廓、清晰明了的未來藍圖。藍圖的展現(xiàn),需要語言生動地描繪,需要語言深刻地闡述,意義在此過程中才能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人民面前、刻畫在人民腦中。語言對于受眾心理預期的調節(jié)功能主要是通過對社會事件、現(xiàn)象進行描述并且注入情感,根據(jù)不同受眾對象進行不同的情感渲染,經(jīng)過語言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轉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與受眾個人價值達成一致,從而進一步上升到社會價值為主導的層面,達到感召群眾的效果。
(三)塑造審美心理和人格
審美是指對于美的事物的關照、考察和辨別的過程。審美、知美、達到美是人格塑造的最高境界。審美心理需要審美意識的激發(fā),審美意識能夠使人的認知能力、情感能力、意志能力得到全面發(fā)展。語言是美的承載者,它展現(xiàn)著一切美的合理性,同時,語言又凝練著人的主體性,語言在思想政治教育所傳播的政治思想、道德倫理思想的過程中,受眾群體能夠從接受到的語言信息中感悟美、欣賞美、提升美感。另外,語言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運用,還具有塑造人格的功能。語言通過轉化社會政治要求和道德標準,將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內化為受眾群體自我接受、自我理解、自我升華的相對穩(wěn)定的認知系統(tǒng)。在此基礎上,運用自我調節(jié)、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斷接觸新事物、發(fā)現(xiàn)新問題、解決新難題、適應新環(huán)境,這個過程就是人格塑造與完善的過程。對于語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我們要清楚地知道語言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具備意識形態(tài)性、價值導向性和思想啟發(fā)性三個特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其具體功能。語言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轉化、受眾心理預期的調節(jié)以及審美心理和人格的塑造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我們清楚的認識到語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點和功能,才能深刻地理解語言的重要性及重要意義,為我們將語言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與研究提供可能性。
參考文獻:
[1]邵獻平.語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中介[J].延邊黨校學報,2010,(5):107-109.
[2]袁張帆.思想政治教育語言:意識形態(tài)之家[J].思想教育研究,2015,(10)::36-39.
[3]石書臣.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形態(tài)性與非意識形態(tài)性的統(tǒng)一[J].探索,2003,(03):81-83.
[4][德]海德格爾.在通向語言的途中[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孫周興譯,2004.
[5]戴悅,李菁.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的哲學審思[J].思想理論教育,2013,(9):34-36.
[6]張玉能.論深層審美心理與人的認知能力全面發(fā)展[J].學習與探索,2014,(6):119-126.
作者:武佳麗 單位:哈爾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