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思想品德教學策略研究,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思想品德課程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課程。就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教學策略做了相關的研究,并提出了幾點意見,包括融入社會生活、巧用網絡信息技術以及注重啟發誘導等。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學
思想品德課程是初中教育教學中重要課程之一,然而長期以來卻存在著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的情形。因此,如何通過有效教學策略來提升教學效果,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重點所在。
一、融入社會生活
思想品德是一門以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為目標的課程,因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適當地融入一些學生的生活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此外,社會熱點也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所普遍關注的問題,教師也可將之作為教學案例引入課堂之中。例如在八年級下冊《消費者權益》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幾個社會上話題度較高的案例作為分析對象,進而通過案例分析與知識講解相結合的方式來展開教學活動,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二、巧用網絡信息技術
網絡技術對于打造思想品德高效課堂也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教師要在教學環節中巧用網絡技術來提升教學效率。首先,教師要將文本資源通過電子課件的形式呈現出來,這種課件不僅包含文字資源,還會有動態圖、語音解說和視頻案例等,比文本資料更直觀、更形象,也更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這對于提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與參與度大有裨益。比如在《維護我們的人格尊嚴》的教學中,就可以通過視頻資源來展示一段侵犯肖像權的案例;其次,網絡技術以資源的海量性、便捷性和共享性為特征,因而,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借助于網絡選擇一些有助于自身教學活動的資源,從而加深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并開拓學生的視野。如在九年級下冊關于祖國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做好知識普及與拓展工作。
三、注重啟發誘導
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標是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而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又主要依托于學生自身的感悟與踐行,因此,教師在思想品德的教學環節中,不能像其他課程那樣過于看重“填鴨式”的知識灌輸,而要著力引導學生自我感知,即注重教學中的啟發與誘導工作。比如在《做自立自強的人》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選擇一些自立自強的典型代表,如張海迪、海倫•凱勒等,通過她們的生平事跡來引導學生感受自強為何意,對一個人的成長又有何作用,從而優化教學效果。
作者:陳桂圓 單位:湖南省耒陽市南陽鎮中學
參考文獻:
[1]黃國勝.論新課程下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教學策略[J].新校園•中旬刊,2013(10).
[2]張曉軍.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有效教學實施策略[J].學周刊,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