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任務型教學模式下思想品德教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核心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人為本”,它是學生通過任務來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學習者,而是主動地知識探究者。教師不再主宰課堂,不再機械地對學生進行灌輸,而是讓學生通過有目的的,有意圖地建構實踐來獲得知識。學生通過以往的經驗和知識反復地思考,在任務地驅動下進行知識的積累和探索,構建出自己的知識體系,引發觀念的轉變和結構的重組。
二、任務型教學模式的作用
把任務型教學模式應用到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生通過對于任務的探究認識不斷地深入,激發了學生探究的主動性,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和“填鴨”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轉變了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任務”使學生在課堂上有的放矢,明確目標,有利于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學生通過對于任務的學習,不僅可以獲得知識,還可以發現問題,通過學生不斷地探究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任務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可以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學習和探究,讓學生在這里展開探索和合作學習。在任務情境中,教師指導和點撥學生,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了學生的討論和交流,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有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精神。
三、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操作方法
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任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動起來,通過自主探究實現知識的習得。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問題任務、故事任務、討論任務、練習任務、作業任務等不同形式的任務。
1.問題任務,促進思考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通過問題可以促進學生的思考和疑問的產生,讓學生在思考中獲得知識。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思考問題,收集相關資料和信息,激勵學生產生完成任務的欲望。例如在學習《成長在社會》中關心社會發展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亞維倫的野童回到人類社會也難以過上正常人的生活?而“魯濱遜”卻能很快適應社會生活?問題任務給學生的學習指明了方向,讓學生知道了該去探究人與社會的關系,學生由此會想到每一個人都離不開社會,應該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提高自己參與社會的實踐能力,并且學會關心時政。通過教師的問題任務,學生的思維就會不斷地發散,了解相關的知識,促進了學生對于思想品德知識的學習。
2.故事任務,激發興趣
故事任務就是教師給學生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融入故事情境中,從而透過現象看本質,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和思想品德知識。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在故事情境中,學生會產生一種愉快的心情,從而主動地進行學習。在這種輕松、自由的氛圍中,學生會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以往的知識和經驗,促進學生實現知識的正遷移,讓學生在這種輕松的情境中主動地進行探究。所以,教師要給學生設計這樣的故事情境,以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例如在學習《融入民族文化》中做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者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講授民族英雄“戚繼光”的故事,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讓學生關注課堂學習。之后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之間相互講授他們所知道的優秀人物或事跡的故事。學生會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講訴故事,探究思想品德知識。并且從這些故事中,感受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了解到他們是民族賴以繼續和發展的推動力,領悟繼承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故事任務讓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可以主動地進行思考和探究,給課堂帶來了快樂,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豐富了學生的想象。
3.討論任務,鼓勵合作
新課改提出了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它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所以,教師可以給學生設置討論任務,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在討論任務的情境中,學生會產生各種疑問和設想,并且進行積極探究,不斷地解決問題,構建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討論任務讓學生產生一種主人翁的意識,促進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究。例如在學習《學會與人合作》的時候,本課的教學重點就是鍛煉學生合作能力與技巧,使學生形成合作意識,培養合作精神。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設計討論任務,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來感受合作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合作能力。通過合作學習,學生不僅能夠形成合作技能,而且還會體會到在合作中需要同學之間的寬容、欣賞。通過討論任務,學生生對于“與人合作”的認識變得更加深刻了,讓學生在任務中提高能力,深化認識。
4.練習任務,反饋鞏固
學生通過學習對于知識是否掌握還需要教師給學生提供練習任務,對學生進行檢測。練習會讓學生復習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從而內化知識,加深對于知識的認識。練習任務也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有效地利用練習會對學生起到很好地檢測作用,讓學生可以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和進度,促進學生的不斷提高。例如在學習《發展人民民主》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設置豐富的練習任務,比如選擇題、判斷題、簡析題、時間探究題……不同的形式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和探究問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為了讓學生掌握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權,教師就可以以中國博客發展為背景,讓學生理解博客是實現公民政治權利的新途徑,并讓學生思考它為公民的哪一項政治自由提供了平臺?練習形式還讓學生以不同方式去探究知識,使學生能夠掌握知識規律,在頭腦中構建出一個知識框架,形成知識網絡,促進學生內化知識。
5.作業任務,加強提升
學生在課堂上對于知識的學習只是學習過程中的一部分,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這就需要教師通過作業任務來對學生進行指導和點撥了。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任務是多種多樣的,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探究和思考,加強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進步的更快。例如在學習《維護合法權利》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材料,比如“藍色風暴”商標案宣判百事可樂被判賠300萬,中國商標在海外被搶注等,讓學生思考結合案例思考,這些事件反映了我國經濟建設中存在著什么現象?這些現象有什么危害?產生的原因是什么?你從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學生對于作業的思考和學習,讓學生去復習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從而加強了學生對于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四、結語
總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上任務型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中心,教師在課堂上是指導者、監控者。教師通過任務給學生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可以積極地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或者是協作對話等等學習活動,使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習得知識,構建出知識體系和框架。任務型的課堂上學生是快樂的,主動的,學生的學習潛能和主觀能動性能夠得到最大化地發揮,學生會產生學習思想品德的成就感,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加躍躍欲試。
作者:李紅虎 單位:泰州市蘇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