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數學教育中的獨立思考能力,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當前數學教學體制中所存在的矛盾
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推動之下,小學數學教育應該向著更加實踐性和趣味性的角度去發展,但是在現實中,卻出現了數學教育的地位被沖擊的現象,從而導致部分教師對于數學教育的地位認知錯誤。因而在教學實踐的開展當中,如何實現平衡已經是實踐者所應當思考的問題和考驗。
2、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理念的養成
針對于上面所述的問題,該如何去克服所存在的弊端,如何去為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尋求科學路徑,我認為,培養獨立思考的理念,是一條合適的路徑。所謂獨立思考是指在不借助于外界的輔助力量,而能得以依靠自身的探索和思考來解決所面對的問題的能力。對于小學教學來說,這種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何為獨立思考能力,獨立思考能力
的內涵在不同的語境之下包括不同的內容,但是首先:獨立思考能力指面對問題能夠一個人想出應對的方案和辦法,并能夠在內心反復思辨。當完成這些后,即使和身邊人交流問題和看法時,也只是為了印證一下自己的判斷和處理是否正確。其次,獨立判斷事物真偽能力,這是和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緊密聯系的,只有生活經驗豐富、勤思考、愛動腦、有思想有主張的人才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判斷出事物的真偽。具有這種能力的人較成功、較成熟、具備個人人格魅力。
(2)獨立思考能力可以說對于一個合格
的人才至關重要。除此之外,獨立思考能力對于課程教學來言更有著極大的意義。首先,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是我國教學目標的重要內容。根據我國教育委員會的相關文件可以知道,小學教學的目標可以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促進智力水平的提高。第二,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能力,提高邏輯有推理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第三,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陶冶學生的情操。足以見得教學目標的設置就包括對于獨立思考能力的追求。其次,獨立思考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依據,從育人的角度來看,小學數學教學不單單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更是為其余的素質教育的開展奠定基礎。而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更是需要良好的獨立思維能力。
3、小學數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路徑
從教學目的以及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來看,之前的“灌溉式”的教育方式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了。而作為新的世紀環境下的教育實踐者,我們應該在追求素質培養的前提下,以社會發展需要作為追求,具體在教學過程當中,如何做到對于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途徑入手。
3.1改革教學方式,建設以學生為主角的課堂教學模式經過分析和研究可以知道,當前的數學教學課堂之所以呆板效率低下,就在于教學研究的角度調整,應該改變當前的以教師為主動而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的現狀,而創設以學生為主角的,民主活潑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熱情和主動性,并且建立良性的師生互動機制。比如在計算“2+2+2+2=8”的題目時,就不能僅僅靠老師講授,而是應該讓學生分組討論自由發言,并鼓勵他們采用盡可能多的算法進行計算。在學生提出3到4種算法后,教師再進行點評,公布答案。
3.2更新教學內容,確保新穎趣味數據顯示,84%的小學生認為目前的數學學習內容枯燥無味,使得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加上兒童本身的對于興趣和去趣味的追求,更是導致課堂教學的效率低下。數學自身便是生活的藝術,因而在課堂的教學當中,教師應當結合現實生活,將數學規律現實化,生活化。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比如,在教授10以內加減法時,可以根據每個數字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學生身體中的數字(如手指等);在教授100以內加減法時,就可以利用算盤、火柴或自制小模型等一些道具,使得課堂生動有趣。
3.3營造對于數學文化的探索模式在校園教學的背景之下,學生和教師作為參與的主體,將增強智力,掌握知識作為教學的目的。然后數學文化本身卻不僅僅有這些作用。在具體的教學實際當中,不妨以此為角度切入,著手與對于數學文化的探索。可以將班級分成學習小組,在小組中建立聯絡人,組織小組活動。將成員的思維進行碰撞,從而進行挖掘。教師應當給你定期檢查,指導。
作者:劉乃志 單位:內蒙古興安盟突泉縣永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