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在數學教育中培養良好閱讀能力的技巧,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即要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是學科中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培養良好數學閱讀能力,使學生掌握數學語言,使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對數學會閱讀、會準確地運用,有助于其終身學習和發展,培養良好數學閱讀能力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在基礎教育階段,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根本。創新型人才要具有一定的數學閱讀能力,是以“問題解決”為主導的數學教育目標的需要。我國高中數學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學好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代數、幾何的基礎知識和概率統計、微積分的初步知識、并形成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教學應該賦予學生更大的首創精神,良好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問題解決”非常必要。
二、閱讀和數學閱讀的特殊性
在數學教學中,應該重視數學閱讀的教學。閱讀是語言交流中重要的一個方面,數學閱讀能力是指完成閱讀任務的復雜的心理特征的總和。數學的學習不能離開閱讀,數學閱讀又有不同于一般閱讀的特殊性,認識這些特殊性,對指導數學閱讀有重要意義。由于數學語言的高度抽象性,數學語言的特點也在于它的精確性,數學閱讀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沒有含糊不清或易產生歧義的詞匯,讀者必須認讀感知閱讀材料中有關的數學術語和符號;數學閱讀要求認真細致,數學閱讀教學往往是聽說讀寫結合的過程。要反復仔細閱讀,并進行認真分析直至弄懂含義。數學閱讀時,對重要的內容常通過書寫或作筆記來加強記憶,掌握邏輯嚴謹性及數學“言必有據”的特點,要求從課文中概括歸納出一些東西;數學閱讀過程中語意轉換頻繁,要求思維靈活,要求大腦建起靈活的語言轉化機制,以便以后復習鞏固。學生的“數學語言”特點及掌握數學術語的水平,是其智力發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標。數學閱讀能促進學生數學語言水平及數學交流能力的發展,重視數學閱讀,豐富數學語言系統,來規范自己的數學用語,增強數學語言的理解力,提高數學語言水平有著重要而現實的教育意義。數學閱讀是一種有效的數學交流形式,數學閱讀能促進學生認知水平的發展,鍛煉數學語言的理解力和表達力,有助于數學教科書作用的充分發揮,有助于學生自學能力、探究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教科書的教育價值,符合現代“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教育思想,以便隨時調整自己來適應社會發展的變化。數學閱讀將使數學不再難學,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數學閱讀方法和技能,有助于個別化學習,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三、培養學生良好數學閱讀能力的原則和閱讀指導策略
指導學生閱讀應注意以下原則:激發興趣和培養習慣相結合原則,范讀、導讀和獨立默讀相結合原則,主動閱讀與被動閱讀相結合原則,粗讀與精讀相結合原則,探究與創新相結合原則,分層要求與合作交流相結合原則,教會學生看書,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使閱讀成為學生出自內心的需要。在閱讀中思考,思考中閱讀,讓數學閱讀過程充滿探索性和主動性,要鼓勵學生在粗讀時大膽猜想,使閱讀推向更高更深的階段,學生更習慣獨立思考。根據數學閱讀能力的定義及培養原則,結合學生認知特點,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通過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測試,了解學生閱讀能力水平,重點訓練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及語言轉換能力,讓學生脫離導讀材料,自我整理閱讀要點、難點、重點,并能初步掌握重點,分化難點。指導學生自己尋找閱讀材料,讓學生補出或刪除。或老師提供一些學生沒有接觸過的數學材料,讓學生通過閱讀分析進而弄清知識脈絡,讓學生通過閱讀,概括出大意,抽象出思路,認真細致地領悟知識要點,讓學生走向社會,從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從而達到解決問題,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讓學生用自己方式收集資料,結合實際生活,反思閱讀材料,教師及時對學生閱讀及閱讀策略作出評價,訓練學生的有效猜測能力及直覺創新能力。良好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應注意:合理安排好閱讀時間,控制閱讀進程。及時反饋閱讀信息。要鼓勵學生主動地閱讀,課內讀,更要課外讀,注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和閱讀習慣安排閱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潛能,要相信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教師努力使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作者:陳超 程江峰 單位:重慶三峽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