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教學改革下經濟數學教學論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優化教學內容
1.1建立經濟數學案例庫
廣泛進行專業調研,重新修訂教學大綱,建立經濟數學案例庫.通過咨詢專業課教師,考察經濟、管理和金融等方面的實例,結合歷年數學建模實例,以素質教育為根本,以培養創新人才為目標,重新修訂教學大綱,并建立經濟數學案例庫.所選取的案例涉及專業課各領域,并囊括微積分、線性代數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數學建模及數學實驗案例.
1.2深化分層教學改革
數學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突出數學的應用,使學生學以致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盡量減少枯燥的理論證明,突出數學的實用性.本次教學改革在承接分層教學改革的成果上,從授課內容和教學目標上進行調整,更加突出應用.對于A層學生,授課過程中滲透數學建模和數學實驗的思想,并結合案例教學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掌握利用一種軟件和所學的數學方法解決經濟和管理等方面問題的能力,為后續的就業工作提供幫助.A層教材每章都配備了相應的數學模型案例,如連續和極限部分配置正方形椅子能否在不平的地面上放平穩問題,導數和積分部分配置利潤最大化問題,線性代數部分配備規劃模型和lingo軟件求解,概率論和數理統計部分配備預測模型及Excel軟件數據處理.數學模型的講解和實踐作業相結合,指導學生建立并求解規劃模型和數據預測模型,以論文的形式作為實踐作業,并選取優秀的學生論文進行討論和學習.對于B層學生,經濟數學的講授主要融入數學實驗的思想,使學生能夠運用數學軟件進行相關計算.對于C層學生,講授經濟數學主要是為了數學素養的提高,在基礎數學知識夠用的原則下,補充數學文化的知識,所選知識的目的一是數學思想的傳承,二是突出趣味性,三是思維的發散性.如給學生補充斐波那契數列、黃金分割、哥尼斯堡七橋和一筆畫問題,歷史上的數學危機、分形與分形藝術,典故“韓信點兵”和“田忌賽馬”等,逆向思維的題目“海盜分金”、知識同化問題“臟臉的小孩”等.對C層所謂的“差生”實行教學改革以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明顯提高,授課效果顯著,比單純地講授數學基礎知識更利于學生接受,從期末成績來看,改革后成績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2創新教學方法
2.1采取“四規則”教學法
與傳統授課方式相比,在授課內容的呈現方式上做了重大突破.授課內容突破傳統的枯燥乏味,盡量用幾何直觀的方式呈現數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形象直觀的授課下,讓學生認識數學之美.在講授經濟數學課程時,引入美國微積分數學改革中的“四規則”,即對數學概念,盡可能的從分析的、圖形的、數值的、語言的等四個方面去說明,讓數學課變得形象直觀、易于理解和接受.在授課的過程中盡量地從細節出發,用幾何直觀的方式展現數學.在講授極限的概念時,首先由芝諾悖論(勇士與烏龜)進行概念引入,結合求不規則圖形的周長、面積和體積展開討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講授概念時學生就會有一個對比,從而產生深刻的理解.然后利用數值化列表逼近進行極限的討論,這樣學生對極限的理解就會相當深刻.在講授連續和可導的關系時,引入著名的柯克曲線,給出了學生一個處處連續而處處不可導的例子,進一步引出分形,擴展學生的數學視野.在講授中值定理時,由幾何圖形入手,加深學生的理解.諸如此類的例子需要授課教師日益積累,在授課的過程中既要突出授課重點,完成授課目標,又要與實際聯系,讓學生發現數學無處不在,喜歡數學,發現數學嚴峻的美,真正使數學服務于現實,這樣高職高專教育才真正有實效.
2.2采取“導生制”授課方法
傳統“滿堂灌”的授課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地位,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授課過程中,貫徹“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引入導生制的授課思路.即對經濟數學中較簡單的內容指定“導生”,每堂課前20分鐘由指定的“導生”講授,其他學生參與討論,教師點評,記錄平時成績.這種授課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討論中.
3豐富教學手段
經濟數學課程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了相關的改革,對于一周4學時來說課時相對緊張.因此,除了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外,還采取網絡教學平臺輔導+網絡公開課選修相補充的方式.
3.1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輔助教學
2012年引入了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用于反饋教學和師生交流.在教學平臺上設置大綱、導學、練習、單元測試、課后作業、自學內容、經濟數學案例、數學建模論文、數學文化介紹、討論版塊和教師隨堂評價等,供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自學新的知識,討論和拓展視野,學生在學期末提交網絡學習報告.
3.2“慕課”網絡選修補充教學
為了進一步開辟新的選修課,彌補學生選修課的不足,并讓學生有機會研習國內外的優秀課程,在“慕課”(簡稱“MOOC”)大規模沖擊傳統教育模式的同時,抓住機遇,利用“慕課”資源開放相關選修課,選取網易、新浪和愛課程中的相關課程供喜歡數學的學生學習,包括麻省理工學院的微積分重點、南開大學顧沛教授的數學文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尚志教授的數學大觀等,每位教師負責一門相關網絡選修課,對學生進行網絡答疑和批改網絡作業,進行期末考核并給予網絡課程學習的學分.
4改革傳統的考核方式
教學改革突出應用,傳統的“以分定乾坤”的單一考核已不再實用.考試采取學分與學績分離制,整個考試過程分為卷一和卷二.卷一考察基礎知識,從試題庫中隨機抽取題目,通過卷一則獲到學分.卷二題目包括計算題、應用題和綜合題,卷面成績占期末考試總成績的50%.平時作業、出勤、單元測試和實踐及創新作業共占50%,根據卷二的總成績給予學績.其中實踐作業多為開放性的題目,涉及經濟、金融和管理等領域的知識,由3人組成一個團隊,完成調查、資料的搜集及論文的撰寫,最后采取論文答辯的形式給予實踐分數,既鍛煉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數學的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通過對實際資料匯總,并分別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改革后學生在課堂活躍度,是否自學知識,對數學建模的興趣即參加大賽的積極性及課后討論和答疑的主動性等方面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在經濟數學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難,首先是課時的問題,雖然引入了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但是需要精煉教案,認真地選擇案例和安排教學內容,進一步優化教案.在已取得的教學改革成效的前提下,將重點研究“一體四化”經濟數學課程群建設,包括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學實驗、數學建模和數學文化,這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摸索和優化教法.
作者:秦淑蘭 趙洪欣 單位:青島濱海學院大專理科基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