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新時期醫學院校師德師風改進淺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教師是教育的核心和靈魂,而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新時期醫學院校師德師風面臨著新要求和新挑戰。但目前部分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師德師風水平和專業化水平尚不能完全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需要。通過對醫學院校教師師德師風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的意義,可從堅定理想信念、遵循教育規律、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充分發揮教師黨員的作用和加強業務學習等方面不斷加強和改進醫學院校教師的師德師風,以期為國家培養出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醫學人才。
[關鍵詞]新時期;醫學院校;師德師風
醫學院校是培養醫學人才的搖籃,為祖國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專業化、實用型的醫學人才是醫學院校的首要和根本任務。師德是教師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是教師行業的風尚風氣。教師是教育的核心與靈魂,興國必先強師[1];而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2]。因此,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醫學院校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對全面提升醫學院校教師的思想政治素養和職業能力水平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醫學院校教師師德師風的現狀
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1]。總書記在第三十五個教師節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但目前部分教師的師德師風水平、思想政治素質和專業化水平尚不夠高,還不能完全適應新方位、新征程和新使命,教師自身的素質和能力難以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需要[1]。
(一)醫學院校教師師德師風尚不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
醫學院校教師與普通學校教師有所不同,他們往往同時擁有教師和醫務人員的雙重身份,承擔著教書育人和治病救人的雙重職責;近年來,評價和考核他們的標準既包括師德師風,又包括醫德醫風。新時代背景下,作為擁有教師和醫者雙重身份的醫學院校教師,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既需要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又要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但部分醫學院校教師將更多的精力傾注在醫療上,認為教書育人只是工作任務的一小部分,甚至只把教書育人作為晉職晉升路上的一塊“基石”,忽略了自身師德師風的建設,導致自身師德師風尚不夠高,達不到教師隊伍的素質標準,與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還不相適應。
(二)醫學院校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整體有待提高
個別教師還存在理想信念不夠堅定、“三觀”不正的情況。有的教師理想信念不夠堅定,沒有樹牢宗旨意識,把不清大局和方向;教書育人過程不遵循教育規律,甚至違背黨、國家和時代的教育方針和政策。有的教師還存在“唯金錢至上”“利己主義”等觀念,作為同時擁有醫者身份的醫學院校教師,面臨著來自醫療方面的許多誘惑,個別教師在誘惑面前立場不夠堅定、守不住底線、逾越了紅線,成了學生的反面教材。醫學院校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整體還有待提高。
(三)醫學院校教師專業化水平尚不夠高,難以適應新時代醫學人才培養的需要
部分醫學院校教師對自身專業知識和教育方式、手段等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與時俱進,缺乏更新和創新的意識,存在不思學習、不求進取、不鉆研業務、知識貧乏、觀念陳舊[3]等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醫學院校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升,進而影響教育質量的提高。個別教師認為自己只承擔了一門課程或一門課程中其中幾章的講授任務,只要做好一份課件和教案、備好一次課,往后按照做好的課件和教案講授即可,沒有及時將最新的信息和研究成果與教案內容相結合進行更新,導致幾年甚至更長時間里課件和教案內容落后;還有個別教師對新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尤其是信息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不接受、不采納、不學習,教學方式和手段不創新,講授過程對學生吸引力不大,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
二、加強和改進醫學院校教師師德師風的意義
(一)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是緩解我國教育主要矛盾的方法,是新時代國家教育方針和策略的要求
隨著國家的發展,我國高等教育的主要社會矛盾轉變為“相對短缺的優質教育資源與世界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與人民群眾對高水平教育的渴望間的差距”[4]。黨的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這是新時代國家教育方針和策略的新要求;通過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提高醫學院校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水平,彌補優質教育資源短缺的現狀,不斷提升高等醫學教育的質量,進而不斷緩解我國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
(二)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是醫學院校教師自我提高的第一步
總書記曾在多個重要場合提出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師德是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正確處理和調節與他人、與社會、與集體關系的原則和行為規范。古人云:“德之不修,無以嘉言懿行。”教育者的德行若非優于受教育者,又豈能為師?作為一名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必須先修養自己的“德行”。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是教師專業素養和能力的基石,因此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首要任務,也是教師自我提高的第一步。
(三)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是新時代醫學人才培養的需要
作為教師,其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只有不斷加強和改進醫學院校教師的師德師風,使教師將師德師風自覺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感染學生,幫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站穩政治立場,把好大局和方向,樹立起良好的德行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懂得“醫乃仁術,無德不立”[5],真正把醫學生培養成既有精湛醫術又有高尚醫德的國家需要的醫學人才。
三、加強和改進醫學院校教師師德師風的方法
(一)堅定理想信念,找準出發點和落腳點
教師是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總書記提出了“四有”“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六要”的新時代教師標準,而有理想信念又作為“四有”好老師的首要標準。醫學院校教師作為教育者,要深入學習黨史、黨章、黨規和黨紀,堅定理想信念,樹牢宗旨意識,緊跟黨走、跟國家走、跟時代走,要遵循黨、國家和時代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在我國,教育是人民的教育,教師也是人民的教師。作為教育者,要時刻謹記“人民教師”這個稱號,始終將學生作為我們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我們教學的目標,找準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遵循教育規律,仁愛善待學生
規律亦稱法則,是客觀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本質聯系,具有普遍性[6]。每個事物的發展都有其規律,教育也不例外。作為教育者,我們要認識教育規律、把握教育規律、遵循教育規律,尤其是要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規律。只有遵循教育規律,才能使教育工作事半功倍,達到最理想的效果。孔子說:“仁者愛人。”現代著名教育家、文學家和翻譯家夏?尊先生說過:“教育若沒有情感,沒有愛,就猶如池塘沒有水一樣。”作為教師要對學生傾注感情,仁愛善待每一位學生,做到嚴中有理、嚴中有慈、嚴中有愛、嚴中有度、嚴中有方、嚴中有恒和嚴中有細。教師對學生的仁愛善待,也會間接影響學生,培養學生的醫學人文關懷能力。
(三)突出師德養成,提高思想政治素質
思想政治素質在一個人身上集中體現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對一個人的思想水平、政治水平和道德水平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對教師的師德師風養成具有促進作用。作為教師,應突出師德師風的養成,尤其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將自身培養成政治素質過硬、政治立場堅定的教育鐵軍。只有政治素質過硬、政治立場堅定的教師才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做出違背道德倫理的事情,不發表有損黨、國家和單位的不良言論,以身作則、行為世范,做好學生的領路者和模范者,真正為學生把好思想政治的舵、為學生引領好思想政治的航。
(四)樹立先鋒模范,充分發揮教師黨員的作用
教師黨員,同時具有教師和黨員雙重身份,是學生和普通教師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既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又要充分發揮作為一名黨員應起到的作用。作為一名黨員,要樹牢“四個意識”,按時參加組織生活和學習,自覺用黨章黨規規范自己的言行,模范遵守師德師規,為學生和普通教師樹立先鋒模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和普通教師,促使學生和普通教師主動向黨組織靠攏;要勤思考、敢創新,積極將教育教學工作、醫療業務工作與黨建活動相融合,用黨建促業務。同時應積極主動向先進典型和榜樣楷模學習,以他們為標桿和目標,見賢思齊,銳意進取。
(五)加強業務學習,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
作為具有教書育人和治病救人雙重職責的醫學院校教師,除了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之外,自身專業化水平和能力也是考核一名醫學院校教師是否合格的條件之一。醫學和教育學都是不斷發展、不斷進步的科學,知識日新月異。作為醫學院校教師,必須主動加強業務學習,做到與時俱進,才能不斷提升自身專業化水平和素質,適應新時代醫學人才培養的需要。
作者:韋倩 倪勝 倪玉柳 吳宗晟 朱蕭 單位: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廣西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