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生物教學學生地位探索,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素質教育改革倡導在學校教學中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可持續發展上。在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的生物知識,還要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知識教育為基礎有效培養學生生物能力、生物學習興趣等。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
初中生物;生物教學;學生主體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傳統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一般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知識“灌輸式”模式,在這一模式的影響下,教師作為教學的中心,在教學活動開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而學生只能作為知識的接受者被動參與教學活動。為了轉變這一教學現狀,教師首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并以此為指導,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將灌輸式的課堂教學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方式,以此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質量。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呢?
一、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
在傳統生物教學中,教師一般會采取知識講授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在這種方式下學生只需要端端正正地坐在課堂上,認認真真地記筆記就可以,學生在課堂上幾乎沒有話語權,這就使得生物課堂成為教師表演獨角戲的舞臺,課堂氣氛沉悶、枯燥。為了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首先需要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大膽地將課堂還給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為了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常常鼓勵學生對我所講的知識進行懷疑,甚至鼓勵他們對教材進行懷疑,敢于懷疑權威才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只有對他人的觀點進行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之處,才能有效地提出自己合理的見解。如此才能使學生轉變傳統課堂禁錮自身思維的偏見,真正將課堂作為思維發展、獲得有價值的知識的場所。在講近視眼是如何形成的時候,我按照教材內容向學生解釋:物像成像于視網膜之前造成看不清物體。在我講完之后,有個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在之前我們學過,當物像呈現在視網膜上的時候才能刺激到感光細胞以此形成信息,那么當物像呈現在視網膜之前的時候,感官細胞是如何得到刺激的?物像是如何呈現出來的?隨著問題的提出,整個課堂氣氛被調動起來,學生積極地就這個問題進行討論,有的學生甚至主動要求站在講臺上為其他學生進行實驗演示。學生利用凸透鏡與成像塑料板的移動,生動地觀察到塑料板距離凸透鏡遠近所形成的物像的清晰程度的不同。通過實驗操作,不僅課堂氛圍熱烈、愉快,而且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下,有效地獲得新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為學生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樹立自主學習思想
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課堂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以興趣為手段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只有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學生才能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自覺地投身于生物探究活動中,以此實現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常常采取以下手段開展教學活動:
1.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在傳統初中生物教學中,為了應付中考,教師在有限的生物教學時間里一味地按照教材內容照本宣科,這就使得大部分學生在生物課堂上呈現昏昏欲睡的狀態。為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革新傳統教學模式,在知識傳授過程中適時地向學生拋出一些符合學生生物認知規律、認知水平和能夠激發學生思考欲望的問題。我在導入教學的時候使用設置懸念這一手段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在上課伊始就保持高昂的探究激情。如在講“種子的萌發”這一內容的時候,我會根據已學過的知識提出一些承上啟下的思考問題:“在上節課我們已經講過了種子的結構,那么同學們知道一般情況下,種子的哪一個部分會發芽?當種子萌發的時候,各部位會發生什么變化呢?種子萌發需要什么條件呢……”通過這一系列問題的提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可以被調動起來,還會將已獲得的知識進行正遷移,促進新知的形成,有利于學生生物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2.開展實驗教學,激發學生操作興趣。初中生物不僅是一門知識學科,還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很多實驗存在,有些教師為了節約上課時間,很少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操作,這就使得學生將生物學習作為一門識記學科,認為只需要對教師講授的知識死記硬背即可,這違背生物新課程改革標準的要求。為了轉變這一點,我會在生物教學活動中加入一些安全、有趣的小實驗。我在講“蝗蟲”這一內容的時候,事先讓學生在課前抓兩只蝗蟲,然后在課堂上將自己抓到的蝗蟲放進水里。一只蝗蟲的頭被放進水里,一只的腹部被浸到水里,最后觀察哪一只蝗蟲先死,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通過這種直觀的實驗操作,學生在實驗操作中激發生物探究興趣。在生物實驗中存在一些難以直接演示的實驗,這時我會利用多媒體生動、形象的特點向學生演示操作,讓學生直觀地理解那些極具抽象性的生物概念。如我在講“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這一內容的時候,就利用多媒體動態地將各種物質進出細胞的狀況直觀地展示出來,讓學生在動態運動的畫面中觀察到不同物質進出細胞的異同點。通過這種形式,學生的生物學習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他們在觀察中自主探究。
總之,在初中生物課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應積極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教學中心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在課堂中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此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吳志鋒 單位:永安市第五中學
參考文獻:
[1]宋子云.在生物教學中樹立學生的主體意識[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5).
[2]裘美蓮.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C].第三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