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生物教學問題設計淺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問題設計要符合學情
問題設計實施的最終對象是學生,因此,所設計的問題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一方面要考慮所設計的問題的難易程度,如果太簡單,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不能激發思考的興趣,如果太難,學生無處下手,就失去了問題設計的意義。另一方面要考慮設計的問題能不能啟發學生思維、引導知識生成,能不能區別易錯或易混淆的知識點,能不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等。如,表現型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患白化病的孩子,請問再生一個男孩患病的概率是多少?再生一個患病男孩的概率是多少?(設計這個問題要讓學生在計算概率時能區分開患病男孩和男孩患病)
二、問題設計要有針對性和啟發性
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注意問題的具體性、針對性和啟發性,要讓學生明確問題對應的知識點或指向性。如,問題1:“種子是怎么來的?”問題2:“減數分裂中物質變化的規律是什么?”等,這樣的問題讓學生聽了之后感覺很茫然,不知道從什么角度來回答這樣的問題,如果問題改為“種子是由什么發育而來?”“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數量變化規律是怎樣的?”這樣學生聽了問題后,能明確問題從什么角度考慮回答,知道了問題的針對性。
三、問題設計不能過多,要抓住章節的重、難點
每堂課都會有1~2個重點、難點內容,是本節課需要學生解決的最核心部分,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要緊緊圍繞這些重、難點知識來設計,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抓住學習的重、難點,恰當的問題更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這些知識。
四、問題設計一定要有梯度
班級學生學習能力是參差不齊的,不同章節的知識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因此問題設計要能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還要符合知識生成過程的規律。問題設計一般要從簡到繁、從表到里、由淺到深,這樣才能達到問題引導的目的,也符合知識生成和知識認知的規律,同時,在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分析、歸納和總結問題的能力。如,學習“蛋白質的結構”部分時的問題設計:問題1:“蛋白質是由什么組成的?”問題2:“20種氨基酸為什么能構成多種蛋白質?”問題3:“氨基酸與氨基酸之間是依靠什么來結合?”問題4:“你怎么理解蛋白質的空間結構?”
五、將設計的問題能有機地和生活聯系
生物學科是一門自然科學,來源于生活,來源于我們周圍的生命現象,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要將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生動化、趣味化,從而有利于刺激學生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生成。如,DNA的空間結構像“麻花”、平面結構像“梯子”;學習“植物向光性”時,可以讓學生觀察教室窗臺上放置的各類花卉的生長情況;學習“光合作用需要的條件”時,可以聯想到壓在石塊下面植物葉片變黃,不能生長而且時間過長還會死亡;學習“植物激素調節”中乙烯的作用時,可以聯系生活中一些水果的催熟等。通過我們身邊這些熟知的實例有利于幫助學生開拓思維、理解知識,也有利于學生將知識和生活聯系,提高知識應用能力的同時更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六、結語
總之,設計的問題在課堂上是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的主要媒介,能夠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聯系成統一體,更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催化劑”,學生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挖掘自身的潛能,實現主動學習的目標。因此,在備課中、課堂中不但要重視問題設計的地位,同時還要在提問環節上精心利用設計的問題,保證每個問題都問得恰當、有意義,能有效引導學生思維的發展,激發興趣,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作者:馬江寧 單位:甘肅省華亭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