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生物教學翻轉課堂實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1.翻轉課堂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
教師對教學內容應有一個整體規劃和明確的分工,必須慎重地思考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清晰、簡明、到位地解釋清楚新的知識點。如在講到“人體的呼吸”這一節時,主要理解呼吸運動是呼吸系統與外界進行的氣體交換,其原理是單位體積內氣體的壓強大小決定的;而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指的是二氧化碳和氧氣在肺泡內的擴散,則是通過膜兩側的濃度差實現的。怎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使每位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根據自己的思考,提出對問題的答案和看法,并且在問題的驅動下進行探究。我們可以分析教材,體會這種變化,2014年蘇科版初中生物新教材的改版正體現這種變化。如“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和無機鹽”一節,教材將“分析無土栽培成功的原因”調整到“探究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之后,就是進行一次教學過程的“翻轉”,盡管在從前的教材中,師生的活動很頻繁,但是由于內容的平鋪直敘,因此學生沒有出現深度的自主探究。而改動后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體會到“不管怎樣,水都是植物生長所必不可少的物質”之后,產生自主的探求愿望:“海爾蒙特實驗中,只澆雨水,柳樹就長大了,可土壤重量還是減少了60克”,那么這60克究竟是什么呢?
2.翻轉課堂提高了教師有效問題的設計水平
如何設置有效問題,對教師的總結和分解問題的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在較短時間內為學生指定探究和思考的方向。如:“測定植物的蒸騰作用”這一節,在錐形瓶內裝有等量水的杜鵑花枝條,其中一組有葉片,一組沒葉片,放在陽光下一段時間后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塑料袋的內壁上有什么現象產生?瓶內液面高度是否發生變化?通過計算一株玉米從幼苗到結實需要消耗200千克以上的水及與組成植物體水分的百分比,再討論:瓶內的液面為什么會下降?袋內的小水珠主要是從哪兒來的?插入的這個實例,啟發學生思考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植物體內向植物體外散發的過程。當課堂內容所強調的復雜性層次較高時,開放性的問題所占比例就應該有所增大。如在學習細胞的分裂和分化及植物體的組成層次后,我們可以根據細胞分裂、分化和組織等知識,提出如下問題:請運用上述知識寫出植物體是怎樣由一個細胞到形成一株完整的植物體的?讓學生明確植物體發育的流程。有這個知識理論基礎,再學習植物組織培養時,就能夠理解植物體的一小塊組織為什么能夠發育成為一株完整的植物體。
3.翻轉課堂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從學生的主體性考慮,翻轉課堂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促使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基礎,對問題的思考,決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探究。學生頭腦里的知識不是本來就有的,而是要借助知識積累和探究活動在頭腦中新建構起來的。在實際教學中,我借鑒“翻轉課堂”的模式,通過探究學習和小組活動等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仍然是“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一節,本節課的重點是“無機鹽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難點是“探究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了解探究實驗設計的基本思路,發展探究思維,是我要著重考慮的。對于理科課堂來說,疑難問題的解決最本質的特征是使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自行探究。這一探究實驗分為三組:①無土栽培營養液;②蒸餾水;③土壤浸出液。第一步分析實驗小組設置并確立對照,明確蒸餾水中是沒有無機鹽的,可以和另外兩組對照。第二步觀察圖片,搜集和處理信息,明確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多種無機鹽,無土栽培營養液中含全面的無機鹽,而蒸餾水中不含無機鹽。然后包括觀察一個星期后三組植物的生長情況,想一想實驗現象能說明什么?第三步分析結果、得出結論,一個星期后,第一組培養液中的植株長勢最好,其次是第三組的土壤浸出液,而蒸餾水中的植株變黃,有些枯萎。上述實驗現象能說明什么?再分別將上述溶液滴加到潔凈的載玻片上,在酒精燈上烘干,觀察到實驗現象并最終得出結論:在無土栽培營養液中的植物生長良好是因為有無機鹽,而蒸餾水中植物生長最不好是因為沒有無機鹽。最后得出結論:無機鹽是植物生長不可或缺的物質。傳統教學將“教什么”和“怎樣教”及“內容與過程”和“目標和手段”的割裂開來考慮,不利于對探究教學過程的設計,不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借鑒翻轉課堂模式進行重新思考探究教學設計,要求教師縮短講授時間,由教師講授、演示為主向學生探究、表達轉型,對“知識傳授—學生內化”這一過程進行合理調整,通過問題的呈現、思考和討論,將知識傳授和內化放在課堂上完成。雖然,從形式上看似乎減少了教師的講授,但這要求教師在講授的具體形式上、時機把握上、講述重點上有所變化。
4.結語
在翻轉教學課堂中,要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促使課堂從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從知識傳授為主向能力培養為主轉變,從課堂學習為主向多種學習方式轉變。而實現這些要依賴于教師本人對教材知識的選取,依賴于教師本人做研究所帶來的思考,展示的自然的、嚴謹的層次性、邏輯性,因此,教師擁有的知識層次越高,專業知識越豐富,就越能創造性地展現生物知識豐富的內涵,越有利于學生水平的提高。
作者:周曉梅 單位:昆山市蓬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