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論文3篇,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第一篇
1.高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實驗設備少,實踐動機會少
高中生物學科是一門探討人類生物自然的學科,學科內容中包含很多需要借助實驗室器械才能夠真切了解的內容,如細胞分裂。但是,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校一般都不重視生物實驗課程,有些學校甚至么有開設專門的生物實踐課程。如此以來也就直接剝奪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學生只能通過死記課本上的知識卻了解生物學科,而不是通過實踐的方式去了解,久而久之也就難以激發學生興趣和積極性。
1.2教師沒有定位好角色,沒有發揮主導作用
在新課程目標下,教師不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而是教學活動的主要主導和引導者。在教學活動中,要通過設計合適的教學方式并控制好課堂的方式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更好的掌握學習進度和獲得更多教學知識。但當前很多高中生物教師卻沒有能夠做好自身定位,難以更好發揮主導作用。
2.針對高中生物教學存在問題采取的對策
2.1實施分層教育
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能力差異大問題直接影響整個教學水平的提高,所以針對這一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對所有不同學習能力等級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具體是,首先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其分為A(能力強,接收速度塊)、B(能力中等,可進階A級)、C(學歷能力較差,重點以提高他們基礎水平為主)三個等級。然后根據不同的等級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如對于A級的學生則教學內容要偏難,重點與探索和創新為主。而對于C級的學生則主要是對基礎知識的解答,首先讓他們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如此既能夠滿足不懂學習能力學生的需求,又能夠有助于增強他們的信息和激發學習興趣。
2.2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
教師是教學活動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開展的必要條件之一,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主體。教師的綜合素質水平直接決定了教學水平。所以,針對當前高中生物教師綜合素質水平較低的問題首先就是通過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方式來解決。具體要求是教育置管部門應該為生物課程教師安排更多的專業素質培訓課程。讓生物課程教師在這些專業培訓課中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通過開展不同學校教師的交流學習活動的方式讓教師能夠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從中探討出合適自己的教學方法;另外,還可以鼓勵教師在生活中不斷進行自我充電,真正發揮一個人民教師的職責,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教學課程。
2.3合理配備教師資源
針對當前很多優秀教師多集中在東部發達地區或者城市地區的分布情況,國家應該制定更多鼓勵措施,讓更多優秀的生物教師能夠自愿到貧困地區任教,提高貧困地區生物課程教學水平。且除了要合理配置教師資源之外,還應該加大偏遠貧困地區的投入力度。比如為貧困地區配備更多生物課程需要的材料和實驗儀器等。盡可能縮小經濟水平不同地區的教學水平。
2.4擺正生物課程地位,給予更多重視
首先,必須要擺脫應試教育指揮而成的教育模式,按照課程實際的需要制定合適的課程。如開設與課程內容相對應的實驗課程。其次,配備更多生物實驗設備。盡可能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開展實踐,如此既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又能夠更好的鞏固學生知識和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最后,在生物課程上合理應用多媒體設備。生物學科內很多內容都比較抽象,需要應用圖片或者視頻進行輔助教學,所以若能夠合理應用多媒體設備,那么將能夠使得生物課堂更加生動和有趣,有助于激發學生積極性和增強他們的理解能力。
3.總結
總而言之,生物課程是素質教育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針對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是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必須要給予足夠重視。
作者:陳國軍 單位:江蘇省濱海縣八灘中學
第二篇
一、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根據教學經驗我們可以發現,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若由教師將一些生物學概念直接傳授給學生的話,學習往往興趣不是很高,也沒有學習的積極性,此時學生學習概念的方法也大多是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學習,不僅完全沒有鍛煉到學生自身的思維,而且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新課程改革倡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故而在對核心概念進行的過程中也可以采用探究性學習的方法,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們留設一些與核心概念有關的問題,并讓學生們自主進行探究,教師在旁對學生的見解進行合理的引導,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積極的思考問題,自主的參與到核心概念的學習中來,從而不僅有助于學生們加深對核心概念的理解和記憶,還有助于學生們培養積極思考的能力。
二、對類似概念進行比較,讓學生們理解核心概念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與其它學科不同的是,在高中生物學科中的許多概念之間都存在著一些相似之處,即有一定的區別和聯系,所以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將這些有共同之處的概念進行整理,然后在課堂教學中放到一起進行比較,讓學生們分析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從而加深學生們對這些核心概念的理解。例如,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同源染色體和姐妹染色體兩種概念,它們之間存在著許多的共同之處,都是由染色體組成的,這樣往往就使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容易將兩種概念混淆,無法具體掌握,同樣還有在《分子和細胞》模塊中,提到的個體、種群、群落以及生態系統等概念,這些概念之間互相區別又互相聯系,學生在面對這種問題的時候也很容易出現概念的混淆,使學生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所以高中生物教師應該將這些概念單獨提取出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它們放在一起,讓學生們進行討論,分析出這些相通概念之間存在的聯系和區別。
三、合理使用變式,讓學生們深化對概念本質的理解
高中生物教學中對這些核心概念進行講授的過程中,高中生物教師可以通過使用變式來引導學生對這些核心概念進行學習,深化學生對概念本質的理解。例如,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對種群這一概念進行講授時,教師就可以采用多種變式進行教學。首先,提出一個較小的且學生們都很熟悉的生態系統湖泊。然后,對學生們提出一系列問題:在同一個湖泊中的所有鱔魚是一個種群么?在同一個湖泊中所有的草魚和鱔魚屬于同一種群么?兩個不同湖泊里的鱔魚屬于同一種群嗎?高中生物教師就可以通過提出這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們進行回答,在回答之后進行相應的討論,最后讓學生們根據理解總結出種群的概念。通過這些變式的使用學生們在解答的過程中就會自主去思考,從而加深對種群概念的理解。
作者:劉月英 單位:內蒙古準格爾旗世紀中學
第三篇
一、因勢利導,融入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現實生活中多方面都與生物學知識密不可分,同時生物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各領域也得到了廣泛、有效運用。由此,教師應使學生們深刻認識到學習生物的意義不僅僅是掌握生物知識,而是利用生物學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和困惑。在生物學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應學會利用時效性、趣味性的生活題材開展教學,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善于以生物學的角度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同時,將現實生活真實實例充分融入到教學內容中,這樣整體課堂才會煥發無限生機,繼而最大化提升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細胞的結構”一課時,可將細胞比作為一個個生命的小王國“,細胞膜”就相當于王國的外圍邊界,具有較強的防御和保護作用“;細胞核”相當于總指揮部,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調控中心;“核酸”相當于細胞王國內最高的統治者———“國王”,所有細胞的生死存亡都被它掌控;“細胞質”相當于大型的工業基地,掌控著細胞的不同性質和功能,這樣一個比喻形象具體、貼近于生活的教學案例,促使學生們對于新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更為深刻和牢固。例如,教師在講授選修課《胚胎工程》一節內容時,可在授課開始之際便引入一則轟動于全國的爆炸性新聞:廣東省一位富商花巨資通過“試管嬰兒”的高新技術,由他的準妻子和另外兩位代孕媽媽共同實現胚胎的培育和生產,最終成功培育出四男四女八胞胎,這則新聞的引入激發了大家的咻咻爭議。隨后,教師要求學生們自我思考和分析,在培育試管嬰兒過程中都采用了哪種生物學高科技,像體外受精、早期胚胎培養和胚胎移植等,以及對于代孕者身體狀況有什么特殊的要求等,教師要求學生闡明自己的觀點,在討論中推進了學生對于知識點的了解和掌握。
二、緊密結合生活情境,實現知識點的銜接
高中生物課本中存在不少知識點零散而繁冗的單元和章節,而將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巧妙與生活課本中的知識點有機結合,可以推進新學知識點和已學知識點的有效銜接和轉換,自然而然進入到新知識點的學習中,繼而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例如,在講授“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一課內容時,教師首先將“基因突變”的概念進行了講解,并深刻分析了堿基對與蛋白質、生物性狀之間不同改變方式之間的連帶關系,教師借助于多媒體課件播放了不同地區幾家醫院放射科關于檢查的注意事項,上面都明確有溫馨提示:“尊敬的各位女士,如果您已經懷孕或者在備孕的三個月期間,務必自主告知醫生,千萬避免進行X射線檢查”,為什么引入這個視頻文件呢?主要是由此引出了這些外界干擾因素會導致基因突變的發生,繼而加深學生們對于基因突變知識點的了解和掌握。例如,在講授“內環境與穩態”一課時,教師在課前便布置好一項任務,要求學生提前準確測量早上、中午、晚上的體溫并作好正確記錄,在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說出自己“體溫數值”的結果,并幫助學生一起分析和研究數據,繼而發現了一個人在一天內的體溫變化波動范圍較小,而且還證實了健康人的體溫基本維持在37℃左右,那這又是為什么呢?隨著這個疑問的引入便可順勢進入到“內環境與穩態”知識點的講授中,這種緊密結合現實生活實際的教學方式,大大喚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而且還實現了現實生活和生物學知識點的有效銜接。
三、聯系生活內容,實現結課的順利收尾
結課是整堂生物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收尾環節,精彩生動的結課使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結課環節對于一堂課教學效率的提升,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倘若教師將生物學課本知識廣泛滲入到現實生活中的各行業、各領域加以有效運用,則使學生們充分認識到生物學的重要價值,自然而然愛上生物學科的學習。例如,在講授“酶的特性”一節課的收尾環節,教師為學生引出一個匪夷所思的問題,“聯系本節課所學知識,認真思考怎么才能使加酶洗衣粉發揮最佳的去污效果”,大大激發了學生們探究的強烈興趣,結合所學“酶的特性”,提出了多種多樣的方案“:酶只有在適宜的溫度下才能發揮最佳作用,所以可用40℃溫水浸泡20分鐘”,“由于酶具有專一性,只有選擇含有多種酶的洗衣粉,才能去除各種難除污漬”,教師通過努力營造“如何在現實生活中發揮洗衣粉最佳作用”的問題情境,加深了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鞏固,增強了學生理論結合實際的能力,更深刻體驗了有效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成就感。
四、強化生活化的課后練習,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如果說課堂教學是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主戰地,那么課后練習便是學生進步的“催化劑”,是學生發展的生長點。布置課后作業避免走入“為了考試而做題”的誤區,同時不能違背于新課標和教學任務的基本要求,學生掌握生物學知識的目的就是能將課本知識有效應用于現實生活中解決一些疑難問題集困惑,繼而提升自己理論結合實際、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素養。由此,布置課后練習應緊密聯系現實生活實際,以切實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例如,在講授完“細胞呼吸”后,教師為學生們布置了和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一些問題“:蔬菜瓜果放時間久為什么萎縮?“”酸菜、酸奶的制作是同一個原理嗎?“”糧食放置不當為什么會生蟲?“”當我們做完一些體育運動后,為什么感覺渾身酸痛呢?”等等,要求學生任意選兩個問題作為課后的練習題,以加深對于所學知識點的掌握和鞏固。例如,在學習了“人類與環境”一課后,可以將課后練習以實踐調查的活動形式加以實現,可結合本地河流的污染情況安排學生去實地考察水域的生態環境,并分析和辨別污染類型,并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制定有效治理環境污染的計劃和決策,立足于生物學角度不斷摸索新模式,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實踐調研的過程中,學生們所學知識得到了充分應用和鞏固,增強了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而且樹立了較強的環保意識。
五、總結
綜上而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講“教育產生并融入于生活才能發揮其最佳作用,才能稱之為真正的教育”。由此,在新課改逐漸深化的形勢下,進一步強化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具有較為深遠的意義。高中生物教學應緊密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實際,完全滿足于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采取新穎、生動并且引發學生自我探究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實現生活經驗激發教學效率提升的作用,提升學生善于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完成學生學習領域與現實生活的和諧統一,真正意義上實現了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作者:王建勤 單位:福建省福安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