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初中生物教學學案導學與小組合作分析,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工作的大力進行,初中生物課程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各種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果。本文提出幾點“學案導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應用建議,以期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關鍵詞:初中生物;學案導學;小組合作
引言
時展的腳步不會停止,教育模式的創新工作同樣會積極開展下去。生物作為初中階段難度較大的主要課程之一,也要緊跟時代的發展腳步,從學生角度出發,創新更多令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本文所提出的“學案導學,小組合作”這一組合式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凸顯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全面提高生物課程的教學效率。
一、“學案導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介紹
簡單地說,“學案導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是指,根據課程主題,以學案為載體,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法,促進師生與生生之間的高度配合,以此高效達成教學目標。通過在生物課程中運用“學案導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它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他們有更多表現自己的機會;另一方面則可以讓教師全方位地掌握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態,通過系統總結與評價,不斷調整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相較于常規的教學模式,此種教學方法更加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原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關系變得更加融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得更加高漲。
二、初中生物教學中“學案導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運用方法
(一)科學選定小組成員,發揮教師指導作用
想要保證“學案導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實效性,進行科學分組是首要條件。如果教師在沒有對班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摸底前就盲目分組,不僅會導致小組合作效率低下,而且會影響到教學任務的順利進行。基于此,教師首先要綜合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能力、學習基礎以及興趣愛好等,保證各學習小組水平基本持平,小組成員的性格和能力均可達到平衡狀態,這樣才能構建良性競爭的課堂氛圍。由于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各學習小組需要根據教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展開討論,教師就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密切觀察各學習小組的動態化表現,適當給予他們以幫助和指導。例如,在教授有關植物呼吸作用的相關課程時,教師可以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為學生設計如下問題。在這些具體問題的引導下,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變得更加頻繁,這不僅能夠有效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優點和缺點,刺激他們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強化學習感受。
(二)科學化設計學案內容
如果想要確保學案設計的科學性,教師可以按照如下步驟進行。首先,盡可能全面地整合此堂課所需的教學資源,綜合分析教材內容、教學條件、目標要求以及教學方法等,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關聯,從而給出更加明確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師要多參考與新課程相關的優秀教案資源,對比自己所設計的學案,在現有框架基礎上進一步擴充、優化內容。最后,參考之前的學生分組情況,對學案框架中的核心內容展開進一步優化,尤其要重視對學習過程中的細節設計。設計過程中,應當重點考慮教學目標的層次性,確保小組所有成員都可以得到鍛煉的機會。按照所提到的三個步驟,生物課程的學案內容要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原則,從而有利于“學案導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高效開展。
(三)合理設置導入目標
學習目標是保證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初中生物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厘清此堂課程的教學內容,挑選其中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1]。應著重注意的是,教學目標的設定,要按照“普遍撒網,精準幫扶”的原則,不僅要保證基本教學任務的高效率完成,還要考慮到班級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性,讓各學習小組都可以準確找到自己的定位,從而有一定的發展與進步空間。首先,教師要明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自己所擔任的是課堂中的引導者角色,切記不可在口頭上說學生是主體,但如果在教學中又過多干預,就會導致課堂過于混亂。其次,教師要盡可能自然地進行教學導入。教學導入的方法有很多,教師應優先考慮用學生喜愛的方式。由于生物課程教學難度較大且學習內容比較復雜,為了增強課程的趣味性,教師可以采用故事懸念導入法,通過情節生動的故事,將學生的注意力帶入課堂。講故事時,教師要采用生動的語言,并帶有豐富的情感,必要時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背景音樂或視頻片段,同時為學生預留一定的想象空間,讓他們對接下來的課程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2]。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知識遷移法完成教學導入,以學生所熟知的生物知識為切入點,發掘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性,以此降低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產生信心。最后,設計教學導入時,教師應當從學生日常生活出發,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生物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增強他們對生物課程的學習興趣。
(四)鼓勵學生自學質疑,展開小組交流
生物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積極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提供表達個人意見的機會,讓他們對當前生物課程提出具體意見,如怎么學、學什么、學多久等。教師要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整合問題,利用學案導入為學生布置課前自學任務,讓他們將此堂課的教學重點、知識難點劃分出來,為接下來的小組討論打好基礎。通過上文介紹可知,學習小組的安排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斷增強自身的合作意識,并在小組中挑選出組織能力強且具有一定威望的學生擔任組長,帶領其他組員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根據不同的課程主題,每個課時都需要設置3個左右的開放性討論問題,并預留一部分的課堂時間,由各小組代表將討論結果在班級中公布,以此強化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3]。
(五)積極開展小組合作評價
通過在初中生物課程中應用“學案導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成功從講臺中“解脫”出來,獲得大量的輔導時間。在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可以全程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密切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動態化表現,從而給予他們一對一的指導和幫助。此種教學方式的確可以讓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躍,但教師要注意的是,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并不意味著放任不管、聽之任之,而是從平等角度出發,通過正向引導幫助學生改正不良行為。基于此,在初中生物課堂中,教師要不斷調整課堂評價方法,采用組內互評、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將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整合到一起,及時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4]。
三、結語
總的來說,隨著初中生物課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不斷變化,“學案導學,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能夠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更加融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得更加高漲,營造良性的課堂競爭氛圍,增強學生對生物課的學習興趣。此外,一線生物教師還要不斷探究、整合、創新生物課程教學方法,以此促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蔣朝明,胡月,曾菊.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20):78.
[2]王季文.概念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以八年級為例[J].現代經濟信息,2016(18):45.
[3]趙三為.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J].科學中國人,2016(29):61.
[4]李山田,于淑慧.數學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學周刊,2016(10):11.
作者:陸建青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陽山實驗初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