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少兒聲樂教學建議,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
當今,許多家長將孩子送去學習少兒聲樂,然而少兒聲樂教學環境還處在發展階段,社會上的聲樂培訓機構也存在一些問題,筆者通過多年少兒聲樂教學的經驗,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對我國少兒聲樂教學事業有所幫助。
【關鍵詞】
少兒;聲樂;教學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在相應提高。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選擇將自己的孩子送進聲樂類培訓機構,或者專業的聲樂教師那里進行專業的聲樂培訓,一方面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學習聲樂,掌握一種藝術技能。基于以上兩方面原因,筆者談談對于少兒聲樂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性別表演化教學
少年兒童心智以及生理發育不健全,對于性別審美存在一定的誤差,許多少兒聲樂學習者分不清楚什么歌曲適合什么性別的人演唱。這個時候,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一定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比如,筆者曾經教過一個少兒聲樂男學生,在跟我學習聲樂演唱之前演唱的是《小背簍》。另外筆者在國內一檔綜藝節目當中,看到一個11歲少年演唱《春天的芭蕾》,這種錯位的演唱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導致男生女性化以及女孩男性化的現象發生。男孩應該演唱《小小少年》《中華好兒郎》等少兒聲樂的優秀作品。聲樂的性別教學成功后,就應該要加入表演化的教學,從而升級為性別表演化教學。教師在教學當中,需要鍛煉學生的性別表演及性別美感,肢體動作要具有男性美或者女性美。聲樂藝術本來就是一門表演性極強的藝術學科,許多家長送孩子學習聲樂的初衷,就是希望通過聲樂表演這種形式來鍛煉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孩子的臨場應變能力。所以說,正確的性別表演教學對于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二、讀譜演唱以及視唱練耳的基礎學習
國內許多少兒聲樂教師在教學時,往往只教授學生聲樂的演唱,忽視了音樂學習中一個相當重要的內容——視唱練耳學習。目前,聲樂教師普遍采用的教學步驟是:布置曲目——回家聽錄音背歌詞——上課看譜演唱——布置新歌。這種教學模式會讓孩子養成不唱譜的不良習慣,如果孩子以后選擇專業音樂道路,不唱譜的演唱會對其音樂事業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另外,還會讓孩子產生急功近利的思想。筆者認為,在這方面,可以借鑒少兒鋼琴學習的教學方法。在少兒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普遍要求學生邊彈邊唱。另外還可以借鑒美國鋼琴家詹姆斯•巴斯蒂安編寫的《巴斯蒂安鋼琴教材》,在每一個課程章節后面都安排了學生視唱內容,有的章節還有一些簡單的樂理知識的學習。像巴斯蒂安編寫的這類鋼琴教材,可以讓學生建立良好的樂感,為以后的音樂學習打下良好的音樂基礎。
三、曲目選擇的多樣性以及少兒聲樂教材的改革
當前國內的少兒聲樂教材基本上都是20世紀90年代以及更早時期的一些作品,雖然這些作品旋律優美,歌詞朗朗上口,但是缺乏時代感,已不能適應如今的社會生活。筆者認為,教師在選擇曲目或者少兒聲樂教材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選擇符合這個時代特征的兒歌作品
由于中國人口迅速城鎮化,許許多多描寫鄉村風格的少兒聲樂作品無法讓學生理解。比如《捉泥鰍》《小燕子》這類的歌曲,雖然這些曲目堪稱兒歌經典,但是少年兒童在演唱這類曲目的時候,無法理解其中的歌詞意境,那么在演唱時就不會真實表達歌曲的意境與情感。筆者建議,將一些勵志、積極的通俗歌曲或者流行歌曲改編為少兒歌曲,如《揮著翅膀的女孩》《蝸牛》《我的未來不是夢》等,這樣即能滿足少兒身心發展需要,又符合當今時代少年兒童的審美特征。
(二)兒歌曲目應該突出其教育性
5-11歲的孩子正值身心發育的黃金時期,在如今的網絡時代,他們被大量的信息包圍,包括許多不良信息。筆者2011年在成都市實驗小學實習任教期間,發現許多學生演唱內容低俗的網絡歌曲,這種類型的歌曲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會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筆者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注意培養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寓教于樂的方式進行教學。少兒學習聲樂的本質與目的,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美育這個中心點上來,讓孩子在整個聲樂學習的過程中,快樂、熱情,并建立良好的審美觀,這才是少兒聲樂的教學重點。
作者:王海清 單位:四川音樂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范增.淺析少兒聲樂教學中的幾個關鍵性因素[J].大眾文藝,2011(3).
[2]李燕華.多樣化少兒聲樂教學模式實踐談[J].黃河之聲,2013(1).
[3]范勇冠.淺談少兒聲樂教學[J].音樂時空,2015(22).
[4]王菲.少兒聲樂教學探析[D].西安:西安音樂學院,201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