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高音在幼高師聲樂教學應用,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說到幼高師的聲樂教學,不得不提一下學生聲樂基礎的問題。普遍來說,進入幼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存在音樂基礎薄弱甚至為零的現象。如何讓學生在短短的三年學習中更好的掌握相關音樂技能是音樂老師教學當中的重要環節。在聲樂教學實踐中,學生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疑惑,高音唱不上去便是很多學生在學習聲樂中一道難過的坎。如何唱好高音?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解決起來卻困難且復雜。下面,本文就從發聲練習、針對性選曲、心理突破、啟發式教學等四個方面對高音教學進行一些探討。
一、發聲練習
提到發聲,首先得強調一下氣息和位置的重要性。在日常聲樂教學中,學生歌唱中反映出的各種問題多多少少都和氣息和位置有關。例如:漏氣、音量過小、聲音不通等,所以,在歌唱前充分且正確的進行發聲練習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針對高音的教學,有很多練聲曲可以選擇,針對本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聲樂水平,以及在課堂上的經驗所得,筆者發現良好的呼吸在歌唱發聲中尤為重要。眾所周知,沒有呼吸就沒有了發聲的原動力。呼吸是發聲的基礎,古今中外的歌唱家都很重視呼吸在歌唱中所起的作用。甚至有人強調:“誰懂得呼吸,誰就會歌唱。”可見呼吸對于歌唱有多么重要。在日常的聲樂教學中,筆者發現一些練習能相對容易的讓學生接受且行之有效。比如,哼鳴練習和琶音練習。哼鳴,不但是一種鍛煉呼吸極好的預備練習,而且是聲音準確進行高位安放的極好促成手段。它相當于運動前的預備動作。開口哼鳴,即在張開嘴巴的基礎上,將氣息從鼻子哼出。閉口哼鳴,要求將鼻腔充分打開,讓它充滿空氣,發聲時鼻子先出氣,嘴巴在準備呼氣的時候閉上,出聲時感到上部共鳴區有輕微的震動。琶音練習是把和弦分開,一個音一個音的唱出來,使之變成旋律,用速度較快、練習音域較寬的發聲練習能有效的擴展音域,從而更好地掌握高音技巧。正確充分的發聲練習是提高高音發聲技巧的基礎條件,開始練習的時候可以控制速度,慢慢來,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可以將速度逐漸加快且擴展音域,總之,良好的發聲訓練可以為高音訓練的突破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針對性的選曲
歌唱中如何選曲才能更好的提升學習效果呢?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有時會聽到學生說“音太高了。感覺唱不上去。”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遇到此類問題,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幾點:
(一)有難度的歌曲暫時性降調練習
有的歌曲音高難度較大,學生短期內唱起來確實有困難。但是這類曲子,有的通過學生稍加努力,外加老師的指導和點撥,是完全有可能勝任的。這時,我們便可在練習中適當的降調,但是要把握一個度,不能降的太離譜,破壞了歌曲本身所要表達的內容。
(二)選擇學生喜愛的歌曲
學習歌曲的過程中,如果所練習的歌曲是為學生所喜愛的,相信會獲得更加好的學習效果。有的歌曲在音高上稍有難度,學生本身對自己高音的把握不是很自信,但是如果學習的這首歌曲他們特別的喜歡,那么相信就算有一點難度,大家也是愿意克服困難,更愿意嘗試去攻克高音上的技術問題。
(三)避免咬字難度大的高音樂句
高音音高相同的歌曲,往往學生感覺難度是不同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咬字的問題。也就是說,不同的字發音方式不同,演唱起來感覺難度也是不同的,尤其是在唱長音時,要“站住”一個并不是很好咬字的音,對學生來說是相對困難的,所以要盡量避免此類問題。
三、歌唱的心理
辯證唯物主義者認為,人的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是人腦的機能和產物。聲樂教學中的心理,就是人腦對于聲樂教學中客觀現實的反映。聲樂學習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反映,比如聽覺、知覺、意志、情緒等等。在幼師生的聲樂課教學中,意志和性格反映出的心理問題相對較為集中。意志是自覺地確定目標,根據目的的支配來調解行為,從而實現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每一個幼兒師范生都對自己的聲樂學習有著自己的想法和規劃。在短短的三年幼師學習生涯中,每個人付出的努力程度都是不同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特別是聲樂技能的學習,更需要多動腦、多思考、多練習。意志力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聲樂是一門抽象的藝術。在學習的過程中,喉嚨痛、身體不適或者練聲不當等都會對歌唱的水平和歌唱效果造成影響。有些同學很努力的學習歌唱,但是不得技巧,比如喉部不能很好的放松,歌唱吸氣太過著急造成氣息上浮等,這些可能會讓本身好學的學生心生沮喪。學習聲樂的過程是曲折的,這時就需要良好的意志力來調試。作為教師,可以對學生多進行肯定和表揚,并且給予正確的發聲引導,幫助學生重拾學習信心,使之堅定的學習下去并一點點的獲取成功。性格,是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征。性格具有穩定性,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但是性格又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具有可塑性。青年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應該樹立正確樂觀的觀念,熱愛集體、禮貌真誠待人。雖然說人無完人,但是我們可以朝著心理的既定目標去努力,更加完善自己。聲樂的學習上更要努力鉆研、深入探索。筆者有一個學生,本身嗓音條件和樂感都很好,自己也很喜歡唱歌,但是性格上比較內向自卑,音域稍高一點的歌曲便不敢嘗試,總覺得自己唱不上去。這是制約她聲樂學習的一大困難。后來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和開導下,試著讓她打開心結,努力主動調適心態,克服掉心理障礙,最終獲得了不錯的學習成果。另外,懶惰的學生是學不好的,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樂觀的態度才會摘取勝利的碩果。
四、跳音唱法
跳音也稱為斷音、頓唱,它是與連貫音、連唱相對應的一種別具特色的聲樂唱法。其發聲狀態是將空氣吸入肺臟下葉后,利用胸腹部肌肉向下的彈性收縮力,使橫膈膜做一種對抗性的回彈,以增大氣管中呼出氣體的動壓。跳音唱法具有特殊的功效,可以很好的開發嗓音,特別是高音發聲困難的學習者,在練習此法后,很多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比如,多練習“豁”(huo)、“呼”(hu),利用喉頭阻擋氣流發聲,便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在練習中,應注意小腹處彈出的氣流和聲帶閉合擋氣的用力要保持協調。高音,學唱歌的人都夢寐以求。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曾以一曲《軍中女郎》連續噴發九個highC征服了無數聽眾,被譽為當代世界highC之王,足以證明高音的魅力。他也曾說,一千個人教聲樂就有一千種方法。可見,聲樂教學應該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但不管怎樣,作為聲樂老師,筆者認為要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有充分的認識。聲樂教學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尤其是我們幼教事業,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幼師生是我們每一個老師應盡的義務和職責。聲樂的教學需要時刻思考、總結和探索,我們學前專業的聲樂課更需要教師付出愛心、耐心。在注重學生個性條件的前提下,進行多探索,因材施教,相信我們幼師生的聲樂學習道路會越走越好。
作者:張曉冬 單位: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