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童聲期聲樂教學問題及措施,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一)教學過程中曲目選取有難度
在童聲期的聲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存在選取聲樂曲目偏難的問題。由于童聲期聲樂教學的對象都是5歲——13歲的少兒群體,他們的理解能力以及對知識的接受能力都不是很強,所以對于有難度的曲目學生大都理解不了,聲樂掌握情況自然也就不太樂觀。例如在給一二年級學生上聲樂課時,有的老師就會選取《跑馬溜溜的山上》這種有一定難度的作品來作為日常訓練的曲目之一。這樣就會產生兩極分化的結果,就是會的學生還是會,不會的學生還是不會,童聲期學生還處在入門階段,曲目選擇要有度,這一點就需要教師去掌控,盡量避免曲目過難的問題。
(二)沒有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進行教學
在童聲期的聲樂教學過程中,會出現只是按照教學目標來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是按學生當前的生理特點因材施教的狀況。以前在和別的學校進行交流學習時遇到過這種情況:小學老師為了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費盡力氣讓學生達到共鳴腔體,而且一味地追求高音,《青藏高原》這種“海豚音”的訓練曲目更是作為學生練嗓子的家常便飯。這種情況如果一直在小學生身上持續下去很可能會把嗓子用壞,聲帶發聲也會出現問題,嚴重的甚至不能再走聲樂這一道路。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的生理特點,要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進行教學,否則只會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對學生、對教師都是有害無益的。
(三)教學過程教學方式單一
在童聲期的聲樂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方式單一化的問題。聲樂教育和其它教育都是一樣的,都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教學方式的單一會讓學生對學習更加沒有興趣。童聲期的孩子還是兒童,兒童的心理特點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字“玩”,長期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僅無法讓學生實現“玩”的愿望,而且還會使學生厭惡聲樂課程的學習,對學生的學習是有很大的影響。聲樂的教學方式可以有很多種,只要是適合學生學習的就是好的方式,教師不必因循守舊,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改變教學方式單一的現狀,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二、做好童聲期聲樂教學工作——改正存在的問題
(一)選取難度適中的訓練曲目
針對童聲期聲樂教學中選取的曲目難度偏高的問題,可以讓教師在教學中選取難度適中的曲目。選取難度適中的曲目并不意味著單純的感覺難度不大就行,而是要針對剛入門的學生而言,難度不要太大而且要適合學生年齡的歌曲,不僅是因為《跑馬溜溜的山上》難度有多么大,而且這首曲目也不適合小學生去欣賞,針對小學生的訓練曲目可以是《大海啊故鄉》、《讓我們蕩起雙槳》等,這樣的歌曲不僅難度適中,而且對于學生心理的發育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進行教學
童聲期的聲樂教學要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進行。學生還處在兒童時期,各個器官的發育還處在初始階段,其聲帶短而且薄,音色稚嫩,共鳴腔體也小,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時要注意結合這些生理特點,不能一味追求高音而忽略學生聲帶不能跨度太大的現實。生理特點是一切活動的基礎,只有結合了學生的生理特點才能使教學工作更加順利,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唱歌要領,幫助學生更好更快的形成正確的唱歌習慣。根據不同學生的生理特點進行合適的唱歌技巧的傳授,讓學生在舒適的生理情況下進行學習。
(三)要注重教學方式多樣化
在童聲期的聲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化。童聲期的學生還是兒童,兒童的心理特點就是什么好玩玩什么,和越多人玩越好。所以教師必須抓住這一特點,不能用太單一的方式進行教學,練習聲樂時可以有獨唱,分聲部唱,合唱等形式,只是用獨唱或者讓學生獨自練習會使學生因枯燥乏味而失去對聲樂的興趣,分聲部唱和合唱都是兩個人或兩個以上的人進行合作,邊玩邊學習,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很有幫助,自然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的效果也會是十分明顯的。聲樂這一板塊是音樂大板塊的分支,是音樂中最重要的表達形式之一。童聲期的聲樂更是整個聲樂學習的基礎,在這一階段學生會產生很多問題,就需要教師去發現問題并幫助學生改正問題,同時也要發現自己教學中產生的問題,與學生共同成長。相信每位教師都可以在不斷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變的更優秀。
作者:劉喜梅 單位:廣州星海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