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尋找寫作靈感?中文期刊網用心挑選的地方特色聲樂教學的意義,希望能為您的閱讀和創作帶來靈感,歡迎大家閱讀并分享。
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聲樂藝術已經不單單是文化藝術的典范,更是作為一種文化交流的橋梁和載體,展現了一個國家風土人情、精神面貌與民族特色。聲樂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聲樂藝術人才,發掘聲樂藝術的潛在價值,使其更好地展現出民族聲樂的生命力。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逐漸認識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一實踐真理,但由于種種因素,地方性聲樂教學未能在聲樂教學中得到足夠的重視,地方特色聲樂教學與一般性的聲樂教學相比呈明顯落后態勢,所以要改變這種現狀,就有必要打破傳統聲樂教學的模式,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聲樂教學。本文將圍繞地方特色聲樂教學現狀展開,進一步分析構建地方特色聲樂教學的必然性以及方式方法,從而為開展地方特色聲樂教學體系的構建,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
關鍵詞:聲樂教學;地方特色;意義
1.當代地方聲樂特點及教學現狀分析
一般來說,地方性聲樂往往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點,如山西西北部的“山曲”、陜北的“信天游”以及寧夏、甘肅地區的“花兒”等,這些地方性聲樂都是從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演變而來,它們將地方語言、地方民俗民風、地方文化等地方性特色融入其中,集中體現了當地人的思想情感、精神面貌以及風土人情。地方聲樂中的地方特色在當地有得天獨厚的發展條件,其情感表達以及表現方式都容易被理解與感知,但若置于其他環境之中往往就會變得晦澀難懂,這也是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因素。隨著現代傳媒技術與互聯網的發展,地方聲樂迎來了發展的契機,越來越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聲樂開始呈現在大眾的面前并得到人們廣泛的認可與喜愛。就地方聲樂教學整體發展來看,傳統的地方特色聲樂已經在整個聲樂體系中開始展露出獨特的文化魅力,這是由于其本身的文化底蘊所決定的。推動地方特色聲樂教學體系的構建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某些地方特色聲樂教學就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此外,不同民族文化往往有著一定的差異性,不能千篇一律地采用一般性的聲樂發展經驗加以指導,這就需要聲樂工作者不斷摸索前行。短期來看,構建地方特色聲樂教學
2.成效未必明顯,其所能帶來的經濟文化
效益甚至微乎其微,但從長遠角度來看,地方特色聲樂教學所帶動的文化層次方面的提升,是一般聲樂教學所不能比擬的。構建具有地方特色聲樂教學必然性當前,我國的聲樂教學及演唱同質化現象嚴重,這種趨于同質的現象也導致了聲樂教學過程中審美單一的問題。地方特色聲樂教學的出現打破了固有聲樂教學的教學模式,集中化、區域化的教學模式無限放大了地方特色聲樂教學的優勢,使本來枯燥乏味的傳統聲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且生動有趣。事實上,這種聲樂教學不僅是地方高校需求辦學特色的需要,更是探索未來聲樂教學新出路的又一嘗試。從這點看,發展地方特色聲樂教學必然可以推動聲樂教學改革,既促進了地方聲樂的傳承與發展,又凸顯了地方高校的教學特色,可以說,構建具有地方特色聲樂教學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具體來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這種必然性。首先,構建具有地方特色聲樂教學是聲樂藝術本身發展的內在驅動。任何藝術想要發展壯大僅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養分肯定是不夠的,它需要吸收不同于自身的養料才能有所突破。聲樂教學亦是如此,它作為聲樂藝術的指導,一定程度上決定聲樂藝術的藝術范疇。而地方性聲樂教學的出現則將更多的傳統民族元素融入其中,并且這些傳統民族元素是我們所熟知的文化語境中產生的,更容易使我們產生共鳴,從而地方特色的聲樂教學也孕育而生了。其次,構建具有地方特色聲樂教學是對民族文化傳承與保護的需要。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文化交流碰撞趨于強烈,在這個過程中,有的民族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與傳承,而有的民族文化逐漸湮滅。聲樂教學的發展需要民族文化的支撐,有了文化底蘊的聲樂藝術才能在世界文化藝術之林中矗立。并且這種民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不止是形式上的追求,更是作為一種內在的驅動,已經逐漸轉變成當代人藝術審美的人格結構,融入到新時代的審美意識形態之中。再次,構建具有地方特色聲樂教學是滿足大眾審美的需求。藝術來源于生活,更要回歸于生活。聲樂教學就是用藝術的手法將聲樂加以推廣,它的目的就是培養聲樂藝術人才,發掘聲樂藝術的潛在價值。地方特色聲樂教學將一些鮮為人知的地方性聲樂加以提取、凝聚、再創造,集中展現了地方特色聲樂的文化魅力。并且這種文化魅力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滿足了相當一部分人對于地方特色聲樂藝術的渴求。
3.構建地方特色聲樂教學的方式方法
了解地方生活習性與風土人情是構建地方特色聲樂教學的前提。一般來看,地方性聲樂的特點就是具有強烈的民族特征,無論是民族元素濃郁的聲樂表演形式,還是聲樂教學過程中流露出的民族性、地域性等地方特色的基本屬性,都豐富了聲樂教學的內涵。如若缺失了對地方特色聲樂教學基本認知,就無法發揮地方特色聲樂教學的特點及優勢。所以對地方特色聲樂教學來說,地方特色聲樂教學相關認知是有必要性的。地方性民族語言的普及是構建地方特色聲樂教學的基礎。與普通話相比,地方性民族語音具有明顯的特征,不同地方民族語音迥異,將地方語言融入到地方聲音中是傳統地方性聲樂的一大亮點,只有充分了解地方語言特色、置身地方語言創造的聲樂環境中才能收獲不一樣的聲樂審美體驗。由此可見,要想構建地方特色聲樂教學就要從地方性基本語言進行探究,只有掌握了地方性民族語音,才能更好地詮釋地方特色聲樂作品的精髓。地方音樂再創造是構建地方特色聲樂教學的原動力。我們會發現當某種事物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很難再有所突破,這時候創新、創造就成為推動其發展的不竭動力。對地方特色聲樂教學來說,想要構建地方特色聲樂教學就必須發掘新素材,創造新作品。一方面,地方特色聲樂往往是最原始的音樂,簡單、樸素、直白是其最明顯的特征,所以這種聲樂有著無限的可能,在專業聲樂教學的指導下,如旋律的豐滿、節奏變化的規范以及和聲的處理等,地方特色聲樂便會呈現新的姿態;另一方面,地方特色聲樂具有一定的狹義性,民族文化差異性使得地方特色聲樂有時很難被理解,地方特色聲樂的創造、創新能夠在保證本民族特點的前提下,變得通俗易懂。因材施教原則是構建地方特色聲樂教學的保障。長期以來,高校的聲樂教學采用統一的教材、教學,不懂得因地制宜,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教材、教學已經不能夠適應本地區聲樂教學的需求,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因為地方性聲樂是屬于本民族本地區音樂,一般性的教材、教學顯然是與獨特的民族語言、民族風格以及民族感情不相匹配的。只有適合本民族的教材及教學,才是符合本民族聲樂發展的,才能展現地方特色聲樂教學的獨特性。
4.構建具有地方特色聲樂教學的意義
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各民族之間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構建具有地方特色聲樂教學使傳統音樂文化在新時代有了新的實踐。現階段看,地方特色聲樂教學已然成為我國聲樂教學體系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組成,并在我國聲樂教學體系中發揮傳承民族文化的作用。可以說,構建具有地方特色聲樂教學具有廣泛而豐富的現實意義。從地方特色聲樂教學對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角度來說,聲樂教學中融入地方特色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時代是不斷發展的,聲樂教學也要與時俱進,民族文化作為聲樂教學的支撐,自然要參與到聲樂教學的發展過程中。這種融入傳統民族文化的聲樂教學,最大程度上展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特色,也成為指引中華民族音樂藝術發展的堅定力量。從人的角度看地方聲樂教學,地方特色聲樂教學的主體與受眾都是人,所以“人”在構建地方特色聲樂教學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作為聲樂教學傳播者,構建地方特色聲樂教學就需要對整個聲樂教學過程加以審視,要深入到聲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重新認識地方特色聲樂教學。作為聲樂教學的學習者,這種具有地方特色聲樂教學打破了他們對于傳統聲樂藝術的認識,大大提升了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更好地構建地方特色聲樂教學。從對聲樂教學的發展來看,構建地方特色聲樂教學是聲樂教學發展的需要,更是時代的選擇。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的聲樂教學如何在世界聲樂藝術中占有一席之地?構建地方特色聲樂教學恰好解決了這一難題,它將傳統音樂元素融入現代聲樂教學,賦予了聲樂教學新的內涵。總而言之,構建地方特色聲樂教學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需要聲樂教育者繼承和發揚地方性民族音樂。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腳步,緊跟時代的步伐與世界的潮流。這個過程可能會有成功,也會經歷失敗,但無論怎樣,這種探索構建地方特色聲樂教學的過程都會成為我國健全聲樂教學體系的寶貴經驗。
參考文獻:
[1]陳瑛.音樂考生聲樂學習的方法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0(3).
[2]王躍珍.如何認識師范類聲樂教學的特點[J].音樂教育出版社,2003.
[3]杜元媛.關于民俗音樂走進普通高校音樂課堂的若干思考[J].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6.
[4]蔣箐,管建華,錢茸.中國音樂文化大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1.
[5]政之琳.文化生態視角下中國傳統民間音樂在高校中的傳承與發展[J].教育研究,2014.
作者:周振惠 單位:泰州學院音樂學院